首页 > 生活常识 > 节日知识 > 其它节日

小年这一天有哪些习俗集锦推荐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龙抬头”相关的活动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2022年龙抬头的习俗,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年这一天有哪些习俗集锦推荐 1

一、三月三前后不要买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三月三前后不要购屋,免得好兄弟住进来。

三、三月三前后不要结婚,免得遭好兄弟眼红。

四、三月三前后晚上不要出门,这是好兄弟们的活动时间。

五、三月三前后不要去海边,免得不慎失足成了水鬼的替身。

六、女人在三月三前后如果正好是生理期,那么,一些动工、祭祀活动都不宜在场观看,以免触犯神灵,导致不幸。

七、三月三当天走在荒郊野外,如果感觉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好兄弟。

八、三月三这天不要捡路边的钱,这些钱可能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九、三月三这天晚上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

十、三月三这天晚上,别乱靠墙休息,没事不要乱靠墙,因为好兄弟平时最喜欢依附在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鬼上身。

小年这一天有哪些习俗集锦推荐 2

这小年离大年不过就是剩个不到十天,城市里的人们应该是早就提前买好年货了。现在网购方便,而春节前物流基本不收获了,必然会提前很久买好。但是很多东西比如菜、饮料什么的还是要小年开始备货的。农村的年货相当简单,也不用买一堆零食,杀猪灌肠就可以搞定,当然这些活也不是说一天就能干完,所以小年就得开始准备年货了。

小年这一天有哪些习俗集锦推荐 3

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 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在畲族民众中,三月三是可以与春节相提并论的重大节日。此日,家家宰杀牲口,祭祀祖先。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节日里吃乌米饭。夜幕降临时,则举行篝火会,竞相对歌。畲民善对歌,此日往往要邀请省内外各地的畲族歌手登台献艺,场面十分热烈。节日里还要赶舞场,跳起火把舞、木拍灵刀舞、竹竿舞、龙灯舞、狮子舞、鱼灯舞。同时还有问凳、操石磉、腹顶棍、操杠、赶野猪等畲族民间竞技。“三月三”节日活动是畲族人文历史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建设新农村和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由于畲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居住在东南沿海欠发达地区,随着现代化进程和畲族居住环境的改变,畲族的语言、服饰、歌舞正在逐渐汉化,“三月三”传统节日活动也趋于萎缩,亟待加强保护。

小年这一天有哪些习俗集锦推荐 4

中元节习俗-烧纸

节日中,汉族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据迷信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尤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至于为何烧纸当钱,汉族民间亦有一个滑稽的传说。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其兄蔡莫,受嫂子慧娘的鼓动,找蔡伦学习造纸技术。可是,蔡莫赚钱心切,技术没真正学到家便匆忙赶回家开张营业。结果,他造的纸质量太次,无人问滓。慧娘苦思冥想,心生一计。一日深夜,蔡莫放声大哭,惊动四周邻居。他说,慧娘因造纸的事,夫妻发生口角后,上吊身亡。第二天,即七月十五日,蔡莫假作悲伤痛悔,边号啕哭泣,边将纸点火焚烧。众人正在劝慰,忽见慧娘苏醒过来。她告诉众人,之所以能够死而复生,是因为阎王接到了蔡莫送去的钱,才将其放归人世的。阳间拿铜当钱,阴间是拿纸当作钱。大家信以为真,皆纷纷掏钱,将蔡莫的存纸抢购一空,好给祖先烧纸送钱用。中元节烧纸的习俗就是由此而产生。

中元节习俗-放小船

按照满族的习俗,七月十五要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祖先以及庆祝一年的收获。届时,身处异乡的同胞将缅怀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愿付诸顺流而下的小船,以示寄托。现我国广州地区满族人仍保留有七月十五日在水中放小船,内书“直上长白”等语的习俗。有的地方则举行划船比赛,庆祝节日。

中元节习俗-跳天灯

广西天等一带在中元节有跳天灯习俗。旧时跳天灯活动多是一些迎神赛会、驱逐疫鬼之类的迷信活动,现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体育活动。

跳天灯一般在村头较平坦的场地上进行,72个小碗装上豆油,分别排成9行,按前后左右相距0.8一l米的距离置灯并点燃,跳灯的人头戴面具,手持木鱼、小鼓、锣钹等乐器,亦有手持挂纸花条木棍者。开头由一人带头敲打木鱼,按节奏有规律地在每行灯中穿来跳去,到行角转弯处,每人都要做一些亮相的跳步转弯动作,并吹打各自手中所持的乐器及道具。夜间观跳天灯的场面,宛如长龙在星光中舞动。

中元节习俗-放焰口

佛教中形容饿鬼渴望食物,口吐火焰叫做焰口。因而和尚向饿鬼施食叫放焰口。自梁代起,我国民间在中元节举办设斋、供僧、布田、放焰口等活动。当天,人们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并在法师座前供着地藏王菩萨,相传地藏王菩萨是超度地狱鬼魂的。其下供着用面制的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蟠。正午已过,人们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等摆到施孤台上。主持人在每件祭品上分别插一把蓝、红、绿的三角纸旗,上书“孟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在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众僧诵念各种渴语和真言,然后施食,把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重复三次。民间把这种仪式叫“放焰口”。及至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因其象征着五谷丰登,所以插得越多越好。

中元节习俗-祭祖

中元的由来,与上元相同,本来与迷信无关。佛道两家,将其作为节会,民间又将其叫作鬼节,还叫作瓜节。《大藏经》中载:“目莲以母坐饿鬼中,佛令作盂兰盆,以奇果素食置盘中,供佛而后母得食。”后人依此典故,隆重地对待这个节日,僧尼道俗,都精心营建盂兰盆,供奉诸佛。百姓人家也大多持斋诵经,祭莫祖先,抚慰孤寡,教化人心,以至肉市也为之罢市。

小年这一天有哪些习俗集锦推荐 5

祭灶

苏州祭灶的供品主要是米粉团子等甜食,很粘,叫做“廿四团”。这里面有种说法,认为灶神吃了这样的食品后,讲出来的话也会比较甜,可以多说好话、少说坏话。

吃祭灶团子

苏州人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吃灶团子寓意全家团圆。苏州传统的祭灶、送灶仪式,相当隆重,除了挂红灯笼,点蜡烛,最为重要的就是呈上各类糕点,遵从越甜越好的原则。

吃蒸糕

苏州比较传统的还有吃蒸糕,廿四夜蒸的糕,从春节一直要吃到开学。开学第一天的早饭,必要吃糕,取“高高(糕糕)兴兴上学”的意思。

苏州人必备年货

笋干

苏州人年夜饭的饭桌上少不了一道笋干,所以苏州人购置年货总会买点笋干,而且由于笋干需较长时间来泡发,所以一般都是最早买的。节节拔高的笋干,有个好口彩,预示着来年生活的节节高。

年糕

年糕是苏州人过年必不可少的节物,祭祀众神、岁朝供奉先人,新年馈赠亲友,都少不了。

酥糖

酥糖是一种传统的春节应时糕点,一般是长条和麻将形,块型整齐,用蜡纸包好,酥糖霄中均匀分布着麦芽糖骨子。

荸荠

苏州人年夜饭上都要“掘元宝”,这个元宝就是荸荠。荸荠可生吃和熟吃,年夜饭上一般吃熟的荸荠。老苏州就将荸荠一切二,犹如一个个银元宝,放进米中一块儿煮,发明出这喷香软糯,味道甘甜的“元宝饭”。相信吃完这“元宝饭”,在新的一年里,定会财源滚滚,大福大顺。

春卷皮

年夜饭桌上除了一些传统过年菜,还有一道春卷总是少不了的。苏州人一般喜欢自己包春卷,所以春节前后各个菜场都会有现做现卖的春卷皮。

苏州人的包春卷一般咸口的包荠菜肉,甜口的包豆沙,年夜饭吃得差不多的时候,一盘金灿灿黄澄澄冒着油光的春卷上桌,即使刚刚已经吃得饱饱的了,大家总还能再吃下不少。

TAG标签: 风俗 习俗

小年这一天有哪些习俗集锦推荐_精选范文网

“龙抬头”相关的活动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2022年龙抬头的习俗,希望会对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