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节日知识 > 其它节日

二月二龙抬头理发的风俗来历经典整理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龙抬头是古代人民对节气的称呼,龙抬头代表者春季来临,万物复苏,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而在南方龙抬头又被称作踏青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欢迎阅读!

二月二龙抬头理发的风俗来历经典整理 1

民间的二月二就会有理发这个习惯,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另外,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狠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二月二龙抬头理发的风俗来历经典整理 2

说法一:

农历“二月二”是传统的“春龙节”,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风俗。据说在农历二月初二理发能给一年都带来好运气。俗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说法二:

俗语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剃龙头”的说法。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说法三:

二月二这一天,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有民谚为证:“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说法四:

二月二日剃头流传到今天300多年,从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官方要求所有男子必须留那沙壶头,四周没有头发,中间一绺,编上个辫子。汉族人不是这样,明朝以前,像小孩,十八岁以下的小孩,可以理发,一般的理发的时候都剃秃光,光光的,什么都不长,等到过十八岁弱冠之年一加帽子,这头发就永远都不能理了,一直到死都不能理,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汉族的男子是头上所有的头发都要留着,这上面也是编辫子的,盘起来。所以汉族的男子是不理发的,但是清兵入关以后强迫理发,所以老百姓就有这么一个相约,正月谁都不理发,正月剃头死舅舅。其实是“思旧”,所以叫“正月剃头思旧”,后来老百姓就叫“死舅舅”了。

二月二龙抬头理发的风俗来历经典整理 3

1、不动针线,不用剪刀

穿到龙头。妇女们在二月初二这天不能做针线活,传说这一天龙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一定要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娱松无处藏”。

2、忌说“吃醋”,改叫“用忌讳”

在我国中原诸省的方言中,因为“吃醋”都被看作是“妒忌”层面的含义,到了二月二因为本身这个节日就是喜庆的,所以当时人怕小心眼儿影响吉利,于是就把“忌讳”叫做“醋”,而用忌讳就是吃醋的意思。

3、二月二这天不吃面条

北京、河南等地在二月二忌讳吃面条,说是吃面条就是吃龙须,惹了龙王,当年会闹涝灾。不能喝粥、吃米饭,人们认为粥是龙血,米饭是龙子。不能纺花,因为“二月二纺花,胭了龙毛龙抓”。龙抓就是雷电击人的意思。有些地方忌洗衣,怕伤了龙皮。武城一带忌太阳没升起前出屋门,否则会“踢囤尖”,砸了一年丰收的希望。

二月二龙抬头理发的风俗来历经典整理 4

龙是神话里生活于大海中的神异生物,司掌行云布雨,常用来也就意味着祥瑞。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农历“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又是土地神诞辰“社日节”。由于节期重叠,南方部分地方“二月二”既有龙抬头节习俗又有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方,“二月二”(古时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多以祭社为主,祭龙多在“龙飞天”的端阳。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在很久以前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龙抬头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出现在文献上记载是在元代之后。龙抬头相关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每个地方风俗也各有差异。

二月二龙抬头理发的风俗来历经典整理 5

据考证,早在唐代,农历二月初二就已经具有了令节的性质。这一天,人们相邀结伴,至野外踏青,谓之“迎富”;顺便再挖些野菜,带回家尝鲜儿,叫做“挑菜”。

到宋代,二月二逐渐演变为正式的令节,称为挑菜节、踏青节。这在当时的一些诗词和文献中都有反映和记载,如,北宋张耒就题有《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一诗,南宋陈元靓所撰《岁时广记》引《壶中赘录》亦云:“蜀中风俗,旧以二月二为踏青节。”

然而,在唐宋时的二月二及其活动中,我们还看不到“龙抬头”的影子,将二月二和“龙抬头”联系在一起,是在元代的时候。元末熊梦祥撰写的《析津志》一书在描述京畿地区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五更时,各家以石灰于井畔周遭糁引白道直入家中房内,男子妇人不用扫地,恐惊了龙眼睛。”迄今为止,这是我们能够见到的最早记录“二月二,龙抬头”的文字材料,根据这条材料,可以断定,龙抬头节形成于元代。

一些民俗学者推测,龙抬头的节日,最初是形成于黄河流域地区,而后逐渐向其它地区传播开来,以至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这个节日,就连一些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从节日的名称看,各地区之间存有较大差异。除龙抬头节这一名称以外,我们所知的还有龙抬头日、龙抬头、春龙节、青龙节、龙头节等等,而通常,许多地区的人们都习惯以节期作为节日名称,直接称之为二月二。

二月二这一天,传统民间也有不少禁忌,比如,“晨忌汲水”,怕触了“龙头”,惹龙王爷发怒;还有,妇女也不许动用针线,以防不小心扎伤“龙目”、刺穿“龙头”。

随着社会的发展,龙抬头节作为一个形成于农业时代的传统节日,已经逐渐从现代人的生活中淡化出去了,但近些年来,凭借着其丰富的民俗活动和深厚的文化涵义,二月二龙抬头的民俗节日传统,又渐渐回到社会大众的视野之中。

二月二龙抬头理发的风俗来历经典整理_精选范文网

龙抬头是古代人民对节气的称呼,龙抬头代表者春季来临,万物复苏,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而在南方龙抬头又被称作踏青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欢迎阅读!二月二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