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整理集锦
相关文章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七夕节由来及故事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整理集锦 1
今天又到七月七,是中国的情人节。与国外2月14情人节的浪漫,热闹相比,七夕总带着淡淡的惆怅和哀伤。
相传,牛郎和七仙女会在这一天鹊桥相会。
因此,人间凡人便怅然幻想这一幕。心中暗暗同情这对有情人。一年只一次的相会,之后便又是绵绵无期的守望。可是,不是有词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不是正因为抱定如此的信念,这样的相遇才更加感人?
最浪漫的爱情告白是坦然坚定的ILoveYou?还是出自《大话西游》里的“爱你一万年”?亦或《人鬼情未了》中“我愿意付出一切,只求能再见你一次”?再或者是Jack和Rose在泰坦尼克上的生死相约?
多少都带着些许传奇的色彩,那般勇敢。
我却觉的,最打动人的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中这段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爱情表白,它总让我唏嘘不已。还有那首《最浪漫的事》。“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得哪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这首歌便阐述出了最浪漫的爱情。所以,世上最浪漫的告白就是:我要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并不贪心,不奢望有多么轰轰烈烈的爱情,只是以心灵相约,笃定地一起走过千千万万平凡的日子。在变化的时间,变化的地点,变化的容颜中守住不曾改变的爱情。或许,经过岁月的磨砺,彼此已然洗尽了铅华,那样自然的,萌生出一种叫“亲情”的感情。于是相互依偎,相互取暖,在无常的人世相互扶持。踽踽独行是最遗憾的事,所以有了“情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愿望。其实,不过是追求完美爱情的最高境界。暂且放下这样高境界的爱情,多数人,只追求在晚年的夕阳里和伴侣手牵手,相互搀扶,纵使蹒跚也要一起看花开花落便已足够。
于是,彼岸花开,花开不败。
没有情人的情人节多少会有落寞的感觉,为那爱过的人不了解,想念还留在心里面。没有情人的情人节意外收到安慰的卡片,想必爱过的心已发现要我打开回忆的结——情人节真快乐,快乐情人节,我只听见悲伤的音乐情人节快乐。
lt;<<返回目录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整理集锦 2
由于过往女子的命运只能嫁作人妇、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的节日。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妇女亦会结彩楼,预备黄铜制成的细针(七孔针),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穿进了为之得久。久而久之,七夕也成为了“女儿节”。不过,古人乞巧不独七夕,正月及月都可以乞巧,只有宋以后才有七夕乞巧。宋元时期,七夕乞巧节变得很隆重,有专门卖乞巧饰品的市场,称作乞巧市。
《荆楚岁时记》记载古代女子在七夕夜的“闺中秘戏”,“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采缕,穿七孔针,或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喜子是指一种小型蜘蛛。《东京梦华录》则说:“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杜甫在《牵牛织女》诗中曾提及这种风俗:“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刘言史《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
到了现代,七夕节又被人们正式地称为“爱情节”。许多商家和民众称之为“中国情人节”,但由于“情人”一词可能产生的歧义,以及七夕传统习俗中并没有情侣约会的内容,因此民俗专家认为称为“情人节”不适当,而应称“爱情节”。在中国大陆,七夕节被商家作为商业促销的一大良机,而传统习俗则呈现失落,人们对七夕的热情比不上西洋舶来品“情人节”。台湾和香港也受到西洋文化的影响,七夕节情况堪忧,比不上日本的节日氛围。
lt;<<返回目录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整理集锦 3
七夕,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巧夕、牛公牛婆日、双七等。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乞巧节:七月七是七姐的诞辰,拜七姐祈福、乞巧是“七姐诞”的重要习俗之一。民间相传,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旧时代妇女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因“乞巧”是七姐诞的一项重要风俗,故又称“乞巧节”。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牛郎织女作为一对“鹊桥相会”的恋人,千百年来,在他们身上演绎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了一代代人们的心灵;因此,七夕节也是千千万万女儿、姑娘寄托爱情梦想、渴望与情人相聚的节日,因此,也叫“女儿节”、“姑娘节”。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牛公牛婆日:在越南,七夕的庆祝主体是华人,七夕有个别称叫做“牛公牛婆日”。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
道德腊:道教《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七月七日,名道德腊,此日五帝会于西方七气素天。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整理集锦 4
天上王母娘娘的孙女织女,其工作是在天上织云彩,也称云锦天衣;牛郎是人间的放牛郎,父母早亡,受兄嫂虐待,每天和一头老牛在一起生活,日子过得很苦。
有一天,老牛告诉他,天上织女要和她的姐妹到银河洗澡,叫他去“偷取”织女的羽衣,这样没有了羽衣,织女就不能飞回天上了,就会做他的妻子。
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
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
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
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就会得到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后来有一天,王母娘娘听说织女“不守天规”,“私奔”凡间,大为恼怒,就派天兵天将捉拿织女。
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
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想起老牛告诉他急难时披上牛皮会得到帮助的话,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了出去,牛郎也飞到了天上。
就在牛郎要追上织女的关键时刻,王母娘娘拔下头簪,在织女身后一划,那划痕就成了波涛汹涌的天河。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从此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夜泣啼。现在牛郎星旁的两颗小星,称扁担星,人们说那是牛郎织女的一对儿女。最后,牛郎织女的真情感动了天上的喜鹊,它们每到七月七日就拔下自己美丽的羽毛,架成一道彩虹桥,让这对相思一年的夫妇在这一夜相会。
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整理集锦 5
七夕节的爱情故事
七夕节的意义
七夕节的传统美食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整理集锦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