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的节日风俗是什么大全精选
相关文章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又称十月朝,那么你们知道关于寒衣节是什么意思_寒衣节的来历内容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2020寒衣节是什么意思_寒衣节的来历,欢迎参阅。
寒衣节的节日风俗是什么大全精选 1
最好在上午9点至下午15点之间进行。去坟地的时间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十月初一的时候,天亮的比较晚,太阳落山却比较早,上午9点---下午15点这段时间内,是一天中阳气比较旺盛的时段,会加强自身阳气。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
烧给逝者的寒衣必须在寒衣节或者提前烧。若在十月初一以后的时间烧,死者会穿不上袖子,提不上裤子。投生后穿衣用衣袖抹鼻涕,穿裤子踢里踏拉的,这种举止会伴随其一生。寒衣节上坟添土不用筐篓,要用衣服兜着,兜的土越多,族里人丁越兴旺。由家长率领儿孙们到祖坟添土,抬着食盒、大方桌和丰盛的供品(20至30个大碗),逐个到坟莹前祭拜,叫“上大坟”。
寒衣节到来之际,要焚化寒衣送给逝者,而对于活着的人们来说,也是需要添衣御寒的时节。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
寒衣节的节日风俗是什么大全精选 2
阴历十月初一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但和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不同的是,除以烧的形式为死去的亡灵送纸钱外,因为正逢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所以传统的寒衣节还要送去五色纸做的寒衣,以表达后人对祖先的纪念。
寒衣节纪念谁的:孟姜女 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千百年来,这段忠贞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后,与秦始皇面对面地抗争,为夫报仇、替己出气,最后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就在跳海的刹那,海上波涛澎湃,缓缓拱起两方礁石。据说海上姜女坟,海潮再大也不曾没顶。由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十月初一烧寒衣”,早已成为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寒衣节的节日风俗是什么大全精选 3
“十月城隍又出巡,旌旗蔽日少风尘。可叹多少如花女,扮作披枷戴锁人。”这首宋朝的竹枝词,写的是古代农历十月一日,俗语称作“开鬼门”。
传说在阴曹地府被禁锢的鬼魂全“解放”了(来年清明节才重回墓田),在这天都要在各自的坟墓收取亲人送来的棉衣和“钱粮”,所以又称为“寒衣节”。
寒衣节的节日风俗是什么大全精选 4
传说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它往往能从史籍中找到根据。据考证,送寒衣之俗最早可追溯至周代。而把此俗用节日形式固定下来,且把农历十月一定为寒衣节,则始于宋代。
宋代寒衣节的习俗主要有两个方面:授衣和烧衣。所谓授衣,即皇帝向文武官员赏赐棉衣,以示关怀。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说:“十月一日,宰臣已下受衣著锦袄三日。”吕希哲的《岁时杂记》也记载:“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皆服之以谢……边防大帅、都漕、正任侯,皆赐锦袍。”
烧衣即为逝者备好御寒的衣物,拿到坟前烧掉。《东京梦华录》中曾这样描写京城开封(汴梁)十月一送寒衣的情景: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献故也”。从中可见当时人们对送寒衣一事十分重视。在寒衣节到来前,冥衣店便备好祭祀用的衣服鞋帽,供人们在十月一这天烧献故人。
到了明代,送寒衣的习俗进一步发展,寒衣也更加丰富多彩。明代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中,对当时京城寒衣节的情况做了详细记述:“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为了表示对逝者的尊重,当时送寒衣也十分讲究,不但衣服有一定的规格尺寸,还要在上面郑重地写上故人的名字、辈分。送的时候也有一定的规矩:亡故较久者的寒衣用五色纸剪成,新亡者的寒衣则需用白纸裁剪。给新亡者送寒衣时,还要大哭一场,女人哭十九声,男人哭十一声。此外,寒衣必须烧得干干净净。据说有一点没烧尽,亡者也无法取走。
清代的寒衣节基本沿用明代的旧俗,如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中说:“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在规模和所送物品上,较前更为讲究,不但送衣服,还送钞票。如在北京地区,每年十月一以前人们就到南纸店去买寒衣纸,买回家后再裁成布匹形状的长条,印上牡丹、菊花、蝴蝶等各种颜色的图案,有的还把寒衣纸剪成衣裤状。寒衣做好后,再装进包有纸钱、冥钞的包裹里,然后拿到墓前焚烧。还有的富人请冥衣铺裱糊一些皮袄、皮裤、皮帽等高级冬装。但不论用什么样的寒衣,都要以纸钱、纸锭为主。由此可见,清代人送寒衣,更加重视金钱的作用。
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送寒衣虽带有迷信色彩,但它也体现了敬老爱老和重视亲情的优良民族传统,因而直到今天,仍在我国民间流行。人们在这项民俗活动中,希望逝去的亲人即使“地下不胜寒”,也“胜似在人间”,永无冻馁之忧,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牵挂及美好愿望。
〈〈〈返回目录
寒衣节的节日风俗是什么大全精选 5
1、寒衣节,十月初一,此时正是冬天的开始,人们担心冥间的祖宗缺衣少穿,祭祀时除了提供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会提供冥衣,被称为——送寒衣。
2、寒衣节标志着严冬的到来,这一天也是父母为关心的子女,爱人为自己的另一半送御寒衣服的日子。
寒衣节的节日风俗是什么大全精选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