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节日知识 > 中国节日 > 中秋节

2022中秋节传说10个小故事总结集锦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2022年的中秋节是9月10日,也刚好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两个节日在一起必然使这个节日更加的有寓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中秋节传说10个小故事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中秋节传说10个小故事总结集锦 1

1、如果近段时间身体很弱的朋友,那么,建议你不宜在野外赏月、拜月。

2、你最近流过产、或者生育过宝宝,那么,也不宜赏月,即使在家中的阳台也不看月亮为宜。

3、最近刚刚搬家,而搬家后没有“闹房”,或者自己觉得搬家后身体、运势等不好者,谨慎赏月。

4、不论什么原因,刚刚男女分手者,男性朋友不得赏月。

5、最近失意者,比如官场不顺、生意亏本、倒霉事情接踵而来者,请务必不要赏月。

2022中秋节传说10个小故事总结集锦 2

1、花生两吃

材料:

花生(带不带壳都行,依自己喜欢来定)

八角、桂皮、花椒、豆蔻、草果、甘草、香叶、橙皮丝、百里香、盐 各适量

清水 量以浸过花生为准

做法:

1.花生洗净控水备用。香料装布袋扎紧袋口,放入清水中浸泡20分钟。

2.香料水加盐煮开5分钟后投入花生。再次煮开后关火,闷泡10分钟。到此,水煮花生就做好了。

3.将花生沥出,选用微波适用平盘装入花生,铺满盘底为准。分次以微波烘干花生,按照高火4分钟、2分钟、1分钟、1分钟……来进行,每停止一次就翻动花生使其均匀受热,直到花生充分干燥。

说明:

1.我的微波炉功率750W,10寸盘,花生无壳。烘干一盘花生需要10分钟。

2.香料可以自由使用,不是非得这几种,不过这样的搭配很不错,花生香气宜人。

3.盐量不可多,以煮好的花生稍带咸味就行,脱水以后咸味还会加重的。

2、素什锦

基本材料:

黄花菜25克,笋丝、韭芽、白糖各15克,香菇、味精各3克,豆腐干1块,白菜、水淀粉、精制植物油各30克,豌豆苗叶20克,猪腿精肉45克,红酱油9克,精盐5克,麻油10克,绿豆芽60克。

制法:

先将绿豆芽去根,豆腐干、白菜、香菇、猪腿精肉均切成丝。炒锅上旺火,放油烧至六成热,下肉丝煸炒,加入黄花菜、豆腐干、笋丝、香菇、白菜煸炒,加酱油、白糖、味精、精盐煸炒至透,再下入绿豆芽、豌豆苗略煸,放入水淀粉炒合,再放入韭芽搅拌均匀,淋上麻油即成。

功效:平肝补虚,健脑强体。

用法:佐餐食用。

应用:适于老年人体弱,记忆力减退者服用。

2022中秋节传说10个小故事总结集锦 3

中秋节的四句古诗1: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中秋节的四句古诗2:倪庄中秋

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注释】

强饭:亦作"强饭"。 努力加餐;勉强进食。狭衣:不宽阔的衣服。溪声:溪涧的流水声。

【译文】

不想吃饭身体日渐消瘦,穿着平破烂的衣服,秋天的寒意不知不觉中到来,不知不觉中慢慢的回忆童年。那时候怎么知道人生的艰难,早上的露气飘进茅屋,在沙滩边能听到溪水的声音。每每到了晚上月亮(山中)就出来了,到了黎明也从没有看过一眼。

中秋节的四句古诗3:中秋

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赏析】

题为《中秋》,实是歌吟中秋月夜,着重描写的又是那一轮秋月。诗中写了明月的形如宝镜,写了月夜的静谧气氛,写了它的平分秋色,写了它的云衢照明。后又用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作为素材,极写秋月明净圆满的形象。末二句,诗人进一步驰骋想象,打算约伴同游银河,更使诗中清辉漫空的月色显现出新的境界。

2022中秋节传说10个小故事总结集锦 4

1.祭月(拜月)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2.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3.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4.追月

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据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

5.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6.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7.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2022中秋节传说10个小故事总结集锦 5

一:嫦娥奔月

一天,后羿上昆仑山,向太后要了一包丹药。相传服用此药,可瞬间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离开他的妻子,将药暂时交给了嫦娥收藏。嫦娥把药藏在梳妆台上的宝盒里。三天后,有人威胁嫦娥要在后羿不在的时候交出药物。嫦娥知道自己不是他的对手,在绝望之际,转身打开宝箱,取出长生不老药,吞了下去。嫦娥吞下丹药,立即飘离地面,穿过窗户,飞向天空。嫦娥因为担心丈夫,飞到离世界最近的月亮上,变成了仙子。晚上,后羿回到家,丫鬟们把白天发生的事情都喊了出来。心烦意乱,抬头望向夜空,呼唤着嫦娥,他发现今天的月亮特别的明亮,有一个像嫦娥一样摇曳的身影。后羿想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最喜欢的后花园摆上香桌,放上嫦娥爱吃的蜂蜜和新鲜水果,远距离祭祀月宫中的嫦娥。 .从此,中秋拜月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打开。

二:吴刚切桂花

相传月亮上有一棵桂树,《淮南子》说“月亮上有一棵桂树”,桂树旁边是桂花树吴刚。月桂树与吴刚的传说,在唐代《酉阳杂古》第一卷中最为具体。根据不同的经书,月桂树高五百米,其下常有人轻笑,树造树。姓吴明罡,西河人,学仙下令砍树。”意思是,吴刚曾经跟随仙道修行,去了天堂。 ,但他犯了一个错误,仙子把他送到了月亮上,命令他砍倒不死树——月桂树。那桂冠高达五百丈,顿时被斩断。炎帝以此作为对吴刚的惩罚。

三:玄宗登月

相传唐玄宗与贵妃在宫中嬉戏,忽见一轮明月。就在这时,听到了仙人的声音,清脆悦耳,翻人覆地!对节奏一直很熟悉,所以记在心里。这正是“这首歌应该只存在于天空中,世界上可以听到几遍!”玄宗日后回想起月宫仙娥的乐曲,作曲编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霓裳羽衣颂”。

四: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月赋·董福兴》:“玉兔跪下,捶药蟾丸,献玉盘给陛下,服此药得神。”相传月亮上有一只兔子。 ,通体洁白如玉,故名“玉兔”。这只白兔手执玉杵,跪下,将药捣成蟾丸。服用这些药丸可以长成仙人。玉兔大概是嫦娥在广寒宫最早的玩伴了。

五:月下独饮

诗人李白写了自己在月下月下喝酒的故事。 “影三个人”这句话构思巧妙,表达了他孤独而大胆的感受。 《李时之志》:“此双月独饮,自得其乐。”诗人上台时,背景是花房,道具是一壶酒,舞台上的人物只是他自己,动作是独自喝酒,加上“不相亲”,场景是很单调。于是诗人忽然想了想,将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的自己,包括自己在内,拉成三个人,一起敬酒喝酒,荒凉的景象变得热闹起来。

六: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期司徒王允的歌唱家。相传貂蝉出世,当地桃花杏花三年开花凋谢;貂蝉半夜拜月,月中嫦娥羞愧,匆匆入云;貂蝉身姿优美,耳环翠绿,走起风来摇柳。静谧中,貂蝉的美不止是优雅。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美貌,权势凌厉的董卓和勇敢天真的吕布反目成仇,才让动荡不安的朝野们感到了几分安宁。

七:月饼起义

相传中秋节吃月饼始于元代。当时,中原绝大多数人无法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反抗元朝。团结所有抵抗力量,准备起义。不过朝廷官兵搜查的很严密,消息传出去也很困难。刘博文中士想出一个办法,命令部下将写有“8月15日夜间起义”的纸条藏在蛋糕里,然后发给各地起义者,通知他们在8月15日晚上应对起义。 8 月 15 日。 .起义当天,所有叛军齐心协力。不久,徐达俘虏袁大都,起义成功。消息传来,朱元璋喜出望外,急忙传话,让全军和人民在即将到来的中秋节玩得开心,还用了当兵时偷偷传话的“月饼”。日渐兴起,作为应季糕点,以犒赏官员。从此,“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细,品种越来越多。许多。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八、秋夕夕月

傍晚的月亮,是用来祭祀月亮神的。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个丑女,名叫乌颜。某年8月15日,齐宣王也在宫中游荡。他在月光下看到无言,觉得她很漂亮,于是封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的风俗自古流传至今。

九。舞龙抗击疫情

相传香港铜锣湾大坑区风灾过后,出现一条大蟒蛇,四处作恶。最后,村民们齐心协力,终于蟒蛇投降了。但是第二天,蟒蛇就被发现不见了。久而久之,大坑地区爆发了瘟疫。这时,村里的一个人梦见菩萨告诉他,只要中秋节火龙舞动,瘟疫就可以被赶走。从此,每逢中秋节,舞火龙的风俗便相传。

十。玉兔治病

相传古时候,老北京城里有瘟疫。家家户户都感染了,药也不管用。嫦娥看到人们的苦难,就派玉兔到人间去为百姓赈灾治病。于是,玉兔来到北京,走在大街上,治愈了很多病人。玉兔治病救人,终于在北京城里走来走去,直到瘟疫消失。

TAG标签: seo_keywords

2022中秋节传说10个小故事总结集锦_精选范文网

2022年的中秋节是9月10日,也刚好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两个节日在一起必然使这个节日更加的有寓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中秋节传说10个小故事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2中秋节传说10个小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