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科普知识题及答案介绍分享大全集锦
相关文章
新疆火焰山是吐鲁番最著名的景点。其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的赤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国火洲吐鲁番火焰山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综合科普知识题及答案介绍分享大全集锦 1
陨石-海水-深层水岩-火山云-海水-深层水岩
约瑟夫·史密斯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地质学家,致力于研究深层水的动力学和重要意义,也是该领域的先驱之一。他认为,地幔深处矿石中的水是从海洋中而来,而地球表面的水其实又来自于地幔深处的深层水。
史密斯解释说,海洋底部有一层叫橄榄石的矿物质。当橄榄石和海水发生化学反应时,会生成蛇纹石,即上面所讲过的、能当厨房灶台用的绿石。然后,在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的地方,海洋底发生“潜没”,即在大陆漂移的作用下,这些矿石被猛地推入地球内部。因此,这些浸透了水的蛇纹石便进入了地壳。
而深层水又是如何回到地球表面的呢?“大部分深层水是通过火山返回地面的,当安第斯山脉的火山或圣海伦火山喷发时,形成那些铺天盖地的火山云的主要物质其实仍是水,里面夹杂着火山灰。”通常,火山喷出的火山云70%都是水,甚至更多。史密斯说,“事实上,正是岩浆里的水,引起了火山喷发。”
地幔中到底储存了多少水,仍然是个谜。科学家一直在苦苦探索。迄今为止,人类在地球表面所钻的孔最深的有12千米,由苏联人耗时24年时间、斥资1亿美元才得以完成。截至2008年,世界上最深的矿井,即人类实际探索地球内部的最深处,也只有3.9千米深。这两个深度就像“手指甲在地球表面的抓痕”,离地球真正的“内部”仍然遥不可及。
但科学家们肯定,地球内部深层水区的反应约发生在410千米深处。所有的研究均通过声波和地震学,以及模拟地球410千米深处的强压和高温进行。科学家这才得以创造出供其研究的地球深处的矿石样本。但模拟强压和高温的代价极大,要动用一架两层楼高的液压机。即使地幔中有相当于四五个海洋总水量的深层水,抽取它却不像勘探巨大的油田和天然气田那样容易。因为人类根本不可能直接取样,更不用说抽取它来灌溉撒哈拉沙漠中的一块土地。
不过史密斯认为,这种锁在矿石中的第四种形态的水,或许是地球上最初的水源。他说:“地球上的水大多是‘球粒状陨石’初期陨落时,以羟基的形式来到地球的——对于这一点,现在还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同。此外,也有些水则是以分子形式来到了地球。”
也就是说,水仍然首先是在太空中形成,然后通过陨石的陨落来到了地球。当然,至今仍有一种说法认为地球上的水也可能由地球上早期的火山活动而来。
不管怎样,毫无疑问的是,地球深处的水岩对地球地质构造极其重要。这种水降低了矿石的黏度,使其产生柔韧性,也使大陆板块能移动或重叠,而移动的板块造就了地球上的大部分地貌。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地球深层水或许是地球通体蔚蓝的唯一原因。雅各布森说:“追溯到至少5亿年前,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已经拥有了相对恒定的海水总量……虽然海平面的确在上升或下降,但也只是在几十米的范围内波动。”地质学家将海拔高于海洋的大陆称为“大陆超高”。如果你不太担心大陆的边缘(很不幸,大多数人就居住在大陆边缘),那么数亿年来,大陆超高的总量一直恒定,这令人称奇——地球内部可能储存着5倍于地球海洋总量的水,而海平面却一直稳定不变,这真令人迷惑。因为从地球深层即使释放出与现在地球海洋的水量相当的水,地球上的一切也都会被淹没。
雅各布森总结说:“或许,地幔中的深层水就是海洋存在的原因。我们目前仍无法开发饮用地幔中的水,但可能正是地幔中的水在维持着地球上海洋的总水量。
综合科普知识题及答案介绍分享大全集锦 2
火焰山,维吾尔语称为亚勒坤,全长约100公里,宽约10公里,东西横卧于吐鲁番盆底中部,最高峰海拔851米,形成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间,距今约2亿年,出露的地层以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砂砾岩层褐红色泥岩为主,火焰山上寸草不生,夏季地表温度可达70℃以上,在阳光长时间的照射下,红色的山体热浪滚滚,蒸腾缭绕,恰似烈焰在燃烧,南北朝时名为“赤石山”,唐代称为“火山”,明朝始称“火焰山”。明代吴承恩著《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经此山,号称八百里火焰”。使火焰山披上了一层神奇色彩,成了一座名闻天下的奇山。
火焰山,国家AAA级景区,位于新疆吐鲁番市28公里处,312国道从景区门口通过。火焰山景区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地宫建筑面积9000平米,它包括西游文化长廊、火焰山地理文化厅、高昌历史名人厅、巨型温度计展示厅及酒吧、休闲购物中心等。
火焰山景区是整个火焰山山脉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处景观,是由造山运动和长期的风蚀雨淋冲刷山体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道道沟壑。火焰山上寸草不生,阳光下褐红色的山体热浪升腾,恰似烈焰燃烧。
进入景区后,首先跟随我们走进西游文化长廊,24幅生动的浮雕再现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艰辛。地理文化厅用火焰山微缩沙盘展示了火焰山的地形地貌,四周墙面用壁画、浮雕文字系统地介绍了吐鲁番地区的风土人情及地理文化。高昌历史名人展厅展示了14尊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还有生动逼真失传壁画、向游客呈现了火焰山的历史渊缘和掠夺者的丑恶面孔。在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温度计前留个影,就把当时你所处的地表温度和你的影像一同留在你的旅游记忆里,在地宫上方可体验火焰山的酷热,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旁,买一个鸡蛋,把它埋入沙子里,20分钟左右鸡蛋就被地表温度所烤熟,在石头上还可以烙薄饼呢。味道就是不一样。你可以骑骆驼、坐别有情趣的山羊拉车漫游火焰山。在火焰山石碑前观看民族歌舞,跟漂亮的维吾尔族姑娘合影留念,勇敢的朋友们可以乘坐刺激的滑翔飞机,鸟瞰火焰山。感受完酷热再进入地宫,在装有中央空调的地宫里,又可感受到凉爽的特殊环境。接下来品尝一下火焰山脚下最甜的西瓜和甜瓜,再喝一杯葡萄汁,那真使人留恋忘返。临走时别忘了给家人和朋友带一份火焰山的纪念品。
关于火焰山的传说及科普常识:民间留下了不少传说,维吾尔族人说,古代天山深处密林中有一条恶龙,专门吃童男童女,老百姓忧心忡忡。一个叫哈拉和卓的年轻人决心为民除害,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激战,将恶龙杀伤,恶龙垂死挣扎,带伤西逃,化作了火焰山,鲜血染红了整个山脉。今天火焰山仍然有一个叫哈拉和卓的村庄,火焰山的山脊也酷似龙的脊梁。而火焰山中的桃儿沟、葡萄沟、木头沟、吐峡沟、树柏沟等一条条沟谷,则是哈拉和卓用利剑在龙身上留下的伤痕。汉族人说,当年孙大圣大闹天宫,一脚蹬倒了太上老君的炼仙丹的八卦炉,炭火从天而降,恰好落在了吐鲁番,就形成了烈火熊熊的火焰山,幸亏孙悟空保护师父唐玄奘西天取经路过此地,大战牛魔王,从铁扇公主处借到芭蕉扇,三下扇灭了漫天大火,冷却后成了今天的模样。当然,上述只是民间的传说,“吐鲁番”为维吾尔语的“最低地”。此处地处欧亚大陆腹心,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为大面积的干旱区,又因气候极度干旱,流水搬运物质能力很弱,盆地中水力堆积作用甚微,而火焰山又盘亘在盆地中北部,阻拦效应使天山流水侵蚀的风化物质,难以进入盆地中心,其陷落后得不到物源补充,盆地自然越来越低洼。 吐鲁番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团无力进入,西来的大西洋水汽又被天山阻隔。其地势过低,山地与盆地在短距离内高差超过5600米,气流下沉增温产生的焚风效应,使得此地干燥炎热。故素有“火洲”之称。由于山地裸露,草木无覆,戈壁沙漠面积大,日照时间长,白天增温迅速,盆地过低,热空气不易散失,形成了北纬42°线以上世界唯一的热火炉。
“金箍棒”温度计
吐鲁番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虽然年平均温度只有14.5℃,然而超过35℃以上的日数却在100天以上,即使38℃以上的酷热天气也有38日之多。多年测得的绝对最高气温为49.6℃(1975年7月13日),而地表温度能达到83.3℃,是名符其实的“中国热极”。火洲多年平均降水只有16毫米,夏季占一半,而托克逊年降水量只有5.9毫米,终年不雨或雨而未觉亦不足为奇,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干极”。 所以,尽管现在已经没有明火烧山,但是此地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仍旧将火焰山造就为“火焰山”,将吐鲁番造就为“火洲”。
交通联系方式:
铁路吐鲁番是兰新铁路和南疆铁路交汇的城市,所以从这里向西就是乌鲁木齐和天山以北地区,向南就会进入南疆地区。火车站位于市区北46公里,有中巴往返,票价5元。公路从吐鲁番至乌鲁木齐全程187公里,有高速公路连接,乘长途汽车非常方便。
周边景点、周边食宿:
火焰山周边景点丰富,围绕吐鲁番中心旅游区主要有交河故城、苏公塔、坎儿井乐园、葡萄沟、艾丁湖等。
因离吐鲁番市很近,所以建议直接去吐鲁番市食宿。
综合科普知识题及答案介绍分享大全集锦 3
1.为什么松鼠的尾巴特别大?
别小看松鼠的尾巴!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的同时,它的尾巴正发挥很大的功用。它能够令松鼠在树上跳跃时得到平衡,避免掉下来受伤。此外,这条大大的尾巴更能于冬天发挥保护的功用,紧紧围着松鼠的身躯,既方便,又实用。
2.为什么海水大多是蓝、绿色?
望向大海,很多时也发现海水呈现蓝、绿色。可是,当你把海水捞起时,你却只能看到它像往日的水般,透明无色。原来,海水本身与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水没有大分别,也是透明的。我们所看到的绿色,其实是海水对光吸收能力而产生出来的现象。只有绿光能被海水吸收,从而反射出来;当海水更深时,绿光也被吸收,海水看上去便成了蓝色。
3.雪糕为什么会冒气?
雪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
4.蝉为什么会蜕皮?
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就是蝉蜕。
5.蜜蜂怎样酿蜜?
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
6.为什么蛇没有脚都能走路?
蛇的身上有很多鳞片,这是它们身上最外面的一层盔甲。鳞片不但用来保护身体,还可以是它们的「脚」。蛇向前爬行时,身体会呈S形。而每一片在S形外边的鳞片,都会翘起来,帮助蛇前进时抓住不平的路面。这些鳞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并能推动身体向前爬行,所以蛇没有脚也可以走动呀!
7.为什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
肚子饿了便会咕噜咕噜地叫,这是因为之前吃进的食物快消化完,胃里虽然空空的,但胃中的胃液仍会继续分泌。这时候胃的收缩便会逐渐扩大,胃里的液体和气体便会翻搅起来,造成咕噜咕噜的声音。下次不要再为肚子咕咕叫而感到尴尬啊!因为这是正常的生理动作呢。
8.为什么蜥蜴的尾巴断落后仍然不断弹跳着?
为了保护自己,很多蜥蝪也利保护色掩人耳目;而部份蜥蜴当受到袭击时,尾巴更会因肌肉剧烈收缩而导致断落。基于断落的尾巴中仍有部份神经活着,它会不断弹跳,从而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以便逃脱。别以为他们的生命会这样完结,其实只需多个月,尾巴又会重新长出来,继续生活。
9.海马是从爸爸的肚里出生的吗?
几乎所有动物也是雌性繁殖下一代,但海马却是与众不同,它是由雄性分娩出来的。于雄性海马的肚上有一个像袋鼠「育儿袋」的孵卵囊,雌性海马会把卵子排到雄海马的孵卵囊中。此后,雄性海马就担起孕育的责任,经过约三个星期,小海马便由爸爸的体内弹出来。
10.太阳系有哪些天体?
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它们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另外,太阳系里还有许多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已正式编号的小行星有2958颗。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
综合科普知识题及答案介绍分享大全集锦 4
美国作家查尔斯·费什曼所著的一本书《大水荒:水资源大战与动荡未来》中告诉我们:水只会在人们习惯找到它的地方慢慢消失,仍然会有大量的水存在于地幔中,比如存在于岩石中的水。而地球上的水几乎都来自于外太空。
综合科普知识题及答案介绍分享大全集锦 5
加拿大研究人员说,对一种罕见矿物的分析表明,在地下400到600公里的地幔深处有个巨大水库。
这和有150年历史的小说《地心之旅》遥相呼应。法国科幻小说先驱儒勒-凡尔纳在这部小说中说,在地球深处有一片茫茫大海。加拿大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说,证明地下隐藏着一个巨大水库的证据来自一种叫尖晶橄榄石的亲水矿物,而这种矿物来自地幔上下两层间所谓的过渡带。
分析结果显示,这种岩石的1.5%由水分子组成。这些科学家指出,该发现支持一个曾被质疑的理论,即地幔上下两层间所谓的过渡带富含水。这项研究的负责人同时又是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科学家的格雷厄姆-皮尔森表示:“这个样本为地幔深处存在局部潮湿区域提供强有力证据。地球的这个特别区域——过渡带可能含有和全球海洋总和一样多的水。”
尖晶橄榄石以澳大利亚地质学家特德-林伍德命名。这位科学家建立起一个理论,认为由于超高的压力和温度,过渡带必然产生一种特殊矿物。一块这样的矿物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寻找的目标。
它会解决一个长期以来备受争论的问题,即这个难以理解的过渡带是极度干燥还是富含水。但迄今为止,科学家只在陨石中发现过尖晶橄榄石。地质学家不能钻探足够深的地方去发现任何样本。
值得庆幸的是,局面发生巨大变化。2008年业余宝石猎人在巴西捷那的马托-格拉索地区的浅水砂砾中挖掘时,偶然发现一小块叫褐钻的脏石头。这块石头的直径只有3毫米(约合0.12英寸),它没有任何商业价值。正在寻找其他矿物的科学家得到这块石头。但这次意外获得竟带来好运。他们在这块石头内发现极少的尖晶橄榄石痕迹。这是这种极其罕见岩石的第一个地球证据。
这个科研组建立起这样一个理论:火山爆发时,这颗褐钻随所有火山岩最深处的金伯利岩流上升到地表。几年来,为证实他们发现的就是尖晶橄榄石,这些科学家在实验室用光谱和X射线衍射进行分析。
科学家对过渡带是否有水争论几十年。如果真的有水,这些宝贵资源究竟有多少呢。但没有人接受凡尔纳对一个地下海洋的幻想:在一条岩石海岸线上,点缀着长有巨大蘑菇和石化树的森林。
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地质学家汉斯-开普勒警告,用尖晶橄榄石的单一样本推断地下水的规模可能不一定准确。他指出,水很可能以一种叫氢氧根的分子形式封存在特殊岩石内。这位科学家在《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中表示:“从某些方面来说,就和凡尔纳想象的那样,地球内部有个海洋,但它并不以液态水的形式存在。”
皮尔森认为,他们的发现具有深远意义。如果地壳下存在这么多水,必定对火山结构和构造板块的运动产生巨大影响。皮尔森说:“地球是这样一个动态星球的众多原因之一是地球内部含有一些水。水改变一个星球所有的运作方式。”
综合科普知识题及答案介绍分享大全集锦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