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节气的传统习俗参考总结
相关文章
今天是立夏之日,也就是夏季的开始。而每年农历四月间,公历五月六日前后,是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夏。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立夏节的四年级优秀5篇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立夏节气的传统习俗参考总结 1
1、立夏饭
旧时立夏时节,宁波一带的乡下用五种颜色的豆子加上粳米煮成五色饭,也称立夏饭。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物资的丰富,南方很多家庭将五色豆子替换成豌豆、雷笋、蚕豆、苋菜、香菇丁、咸肉丁、胡萝卜等食材,寓意“五谷丰登”,颇具仪式感。俗话说“千补万补,不如立夏一补”,吃立夏饭同时也寄语人们希望一年到头身体健康。
2、立夏蛋
立夏吃蛋是江南一带的习俗。这一天人们用茶叶或核桃壳煮成立夏蛋,民间认为立夏吃蛋能够强健身体。孩子们则喜欢把煮好的鸡蛋用五颜六色的绳子编好挂在胸前,传说这样能保佑孩子不得夏热病。
3、立夏茶
立夏茶,也叫七家茶,是江浙一带立夏的习俗。立夏之日,新茶上市,妇女要聚集七家的茶叶,共同烹饮,说是饮了立夏茶,可以防止疰夏,让你健康平安度夏。
4、立夏粥
立夏时节,湖南耒阳人各家各户都要熬立夏粥。立夏粥是用瘦肉、粉丝、糯米丸子、红枣、猪杂、干笋、红枣、豌豆、豆芽等十多种食材做辅料,加入大米中熬成香气四溢的粥。
5、立夏果
立夏果,又称立夏粿,是江西弋阳一带立夏节气的特色食品。立夏这天,家家户户都会煮一大锅立夏粿,吃一整天。立夏粿是用米蒸熟后揉烂,搓成小团子,加入豆芽、豆干、虾皮、豌豆之类的食材一起煮成“立夏粿”,也叫立夏羹。相传吃立夏粿表示送春迎夏,品种越多就表示春收越丰富,喜庆有余。
6、脚骨笋
立夏吃脚骨笋是宁波特有的习俗。脚骨笋实际上就是山上的乌笋。它细细长长的,形似脚骨,烹煮的时候切成三四厘米长的段,不剖开,据说立夏吃了脚骨笋,一年脚骨都健康。
7、尝三鲜
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三鲜分为地三鲜、树三鲜和水三鲜。地三鲜是指黄瓜、苋菜、蚕豆;树三鲜指樱桃、枇杷、杏子;水三鲜则是指螺蛳、鲥鱼、河豚。
8、见三新
与无锡民间立夏食俗相似,苏州地区有“立夏见三新”的说法。三新是指樱桃、麦子和青梅,人们先用三新祭祖,然后再自己吃。
9、七家粥
浙江农村地区立夏要吃“七家粥”。七家粥是用左邻右舍各家汇集起来的米,加入各色豆子和红糖煮成一大锅粥,再大家一起分食。
10、麦蚕
青麦蚕,也叫青麦团,是上海郊县和江苏启东、海门一带立夏节令食品。将还没成熟的青麦穗揉碎,把带壳的麦粒放入锅里炒熟,去掉壳,放进石磨磨成粉,与糖一起制成寸长像一条条蚕宝宝的条状食物,所以叫麦蚕。
11、鼎边糊
立夏时节,福州人要吃鼎边糊(又称锅边糊),是用米浆涮锅边,再加入虾米、木耳、苋菜、香菇、花蛤等做成的风味小吃。煮鼎边糊,也叫“做夏”。
12、虾面
立夏这天,闽南家家户户用新鲜的虾子、青菜、猪肉和油面一起煮成虾面供全家食用。
13、夏团子
立夏吃夏团子是湖南娄底人的习俗。先将糯米粉和成团,揪成小剂子,捏成饺皮状,包入馅,收口搓圆,然后下锅煮,放上白糖。
14、光饼
福建闽东地区立夏这天要吃光饼。光饼是面粉加少许盐烘制而成的,但吃法又有些差异。周宁、福安等地是将光饼放入水中浸泡后做成菜肴,而福鼎、蕉城等地则是把光饼剖开,夹入炒熟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一起吃。
立夏节气的传统习俗参考总结 2
每年农历四月间,公历五月六日前后,是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夏。我们的先人把立夏作为一个重要的日子,那是因为此时气候温暖,庄稼生长渐渐旺盛。立夏是民间传统节日,称“立夏节”。
在立夏有吃立夏蛋、称人和吃乌米饭的习俗。据说三国时候司马昭消灭了蜀国,为了善待亡君阿斗,每年立夏都要给他称重。后来此事传开,民间仿照后成了习俗。立夏吃乌米饭能驱风败毒,蚊子不敢叮咬。立夏这天,大人们用丝线编成蛋套,装入熟的鸡蛋或鸭蛋,挂在小孩脖子上,孩子们互相比试,称为斗蛋。
每年立夏那天,斗蛋是我们小孩子的最爱。今年立夏的前一天晚上,妈妈煮了一大锅茶叶蛋,我挑了一个最坚硬的蛋,准备第二天用它和同学们去比试。第二天上午,斗蛋比赛开始了。我用手握住蛋尖的那一头,猛地向同桌的蛋用力挤去,只听“嗞”的一声,同桌的蛋壳碎了。哈哈,我赢啦!中午回家,我吃了一碗乌米饭,饭里有香干、青豆、蛋丝、茭白、花生,香喷喷的,可好吃了。吃完饭,妈妈还给我称了体重。妈妈说,虽然还偏瘦,但比去年重了几斤。
今年立夏,我过得很开心。
立夏节气的传统习俗参考总结 3
椒盐烧饼9个:高粉370克水200克酵母3克花生油30克盐10克花椒面6g
烘焙时间:180度20分钟表面刷全蛋液撒芝麻
1、将面粉、水、酵母混合,揉成一个光滑的面团,静置10分钟。烧饼是半发面,不要等面发开了再开始做。
2、自制花椒面:花椒在铁锅内炒出香味,有噼啪声音即可关火,凉后的花椒很脆,容易碾碎。把花椒放入研磨机里打成粉状。花椒面就制好了。自己家炒熟后花椒香味浓烈。
3、将花椒面与盐混和在一起。
4、取出面团,做烧饼不需要面团全发开,半发面状态最好操作。面团放在案板上擀开,擀成一个非常大非常薄的长方形大面片。
5、在面片上刷一层花生油,使油均匀涂抹在整个面片上。花生油起酥效果非常好。
6、将椒盐均匀地撒刷了油的面片上。
7、从面片的一头卷起来。一边卷一边拉抻面片,使面片尽可能的薄,尽量多卷几圈,一直卷成一个长条。这样卷出的层多、皮薄。
8、卷好的长条,切成9份
9、将面团轻轻地擀平擀长,两头向中间折。
10、面饼折面朝下,光面朝上,用手掌团成圆形,再压扁成圆饼状。
11、在压好的圆饼表面刷一层全蛋液。
12、拿起圆饼,用刷了全蛋液的一面压在芝麻上,使它沾满芝麻。
13、把所有的圆饼都沾满芝麻,摆放在金色烤盘上,进行两次发酵,时间为40分钟。
14、两次发酵结束,送入已预热的烤箱。
15、20分钟后,酥得掉渣渣儿的烧饼出炉啦吃!热时吃最香哦。吃不完的烧饼下次吃之前,用烤箱再加热一下,味道依然杠杠的。
2020立夏吃烧饼由来故事_立夏吃烧饼的原因相关文章:
1.立夏吃烧饼的由来习俗文化
2.2020立夏吃蛋的由来
3.2020年立夏的来历由来及历史故事
4.2020立夏吃鸡蛋意味着什么
5.2020立夏的由来和含义
6.2020立夏的由来简介
7.2020年立夏的习俗
8.2020立夏的由来和习俗
9.2020立夏节的来历
10.2020立夏的由来来历和传统风俗
立夏节气的传统习俗参考总结 4
立夏习俗-防疰夏
立夏又称“立夏节”,在温州家家要吃笋和淮豆子(即蚕豆,因其种来自两淮,故称淮豆子)及青梅子。在乐清,家家老幼吃茶叶蛋、青梅、鲜笋、鲜蚕豆,认为可防“疰夏病”(每逢夏天人会清瘦、无力)。乡村插秧完毕,农家杀鸡宰鸭滋补身体,给耕牛喝马蹄香香药以健筋壮骨,为下一步“双夏”劳动做准备。家家还做小麦饼或乌饭粉糍,祭祀祖先,贫富皆然。
立夏习俗-买红花
立夏时节,在浙南各地,每户人家还要购红花、新茶,备~年之用,有诗云:“立夏晴和四月天,与郎商酌岁支钱;红花盐菜俱难缓,更买新茶过一年。”因为那时新谷才种,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如不储备柴米,到缺时则求购价昂。同时,蚕蛾破茧而出,抽出新丝,茶叶如不采藏,过此就变为老叶。红花为妇女染衣之用,产于四月,也必须及时购买。
立夏习俗-称人
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孟获被诸葛亮收服,归顺蜀国以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嘱咐孟获每年要来看望蜀主一次。诸葛亮嘱托之日,恰好是这年立夏,孟获立刻去拜阿斗。从此以后,每到夏日,孟获都依诺前来拜望。过了许多年,晋武帝司马炎火掉蜀国,掳走阿斗。而孟获不忘承相重托,每年立夏带兵去洛阳拜望阿斗,每次去都要称阿斗的体重,以验证阿斗是不是被晋武帝亏待了。他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兵攻晋。晋武帝为了取信孟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阿斗见了又糯又香的豌豆糯米饭,饭量大增。孟获进城称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几斤。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称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亏待他,日子也过得太平,福寿双全。这一传说,虽与历史不符,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称人能给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希望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立夏称人流传至今,每当立夏之日,人们吃罢中饭,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称。古诗云:“立夏称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称老人时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称姑娘时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称小孩时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
凡逢立夏日,在各地民间都有称人体重的习俗。在家里中堂上或者天井里,挂一大秤,家中男女老小都可称,但主要是称小孩的体重。民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三国时,赵子龙在长坂坡从曹营百万军中救出刘阿斗,而阿斗的生母糜夫人为了不拖累赵云,投井自杀。阿斗由刘备自己照料。但刘备南征北战,孩子带在军中不方便,觉得不如把阿斗交给后娶的孙夫人(孙权妹)去抚养。于是刘备准备了许多礼品,由赵子龙护送阿斗去吴国。到吴国时,刚巧是立夏节。孙夫人一见白胖的小阿斗,非常喜欢,但又有顾虑:我毕竟是后妻,如阿斗养得不好,不但在夫君面前不好交待,而且在百姓中也会留下笑柄。她想了一个办法:今天正是立夏,我当着赵子龙的面把阿斗称一称,到明年立夏再称,就知道孩子养得好不好了。主意打定,孙夫人便立即叫人将小阿斗过秤。从此,孙夫人在每年立夏节,都要把小阿斗称一称,然后向刘备报信。就这样,在江南一带,就形成了立夏节称人的习俗。称人也有一些禁忌,如称时,秤锤不能向内移,只能向外移,意即只能加重,不能减轻。又如,称的斤数适九,报数时必须再加一斤,因九是尽头数,不吉利。一般都是第二年立夏节再称,以验一年中之胖瘦。在湖州,被称的儿童口袋里要放一块石头,一是增加重量,二是取石寿之意。在宁波,此日,祠堂悬挂一杆大秤,秤钩挂一箩筐,大人小孩逐一过秤,谓可免疰夏之患,体重增加,谓之年年发福,体重减轻,谓之“消肉”,则须进补。
立夏习俗-五郎八保上吴山
立夏日,旧时各行业工友休假,多去吴山游玩,有杭谚日:“五郎八保上吴山。”五郎,即舂米郎、剃头郎、倒马郎(出粪者)、皮匠郎、打箔郎。八保,即酒保、面保、茶保、饭保、地保、马保、相相保(阴阳生)、奶保(以育婴为业者)。这日还有十三匠上吴山。十三匠,即木匠、泥水匠、石匠、铁匠、船匠、佛匠、雕花匠、搭彩匠、银匠、铜匠、锯匠、篾匠、窑匠。
立夏节气的传统习俗参考总结 5
立夏——我们的美味野米饭
妈妈告诉我,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从这个节气开始,炎热的夏天就要来临,温度明显升高,雷雨也会增多,田里的庄移进入了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对我来说,最开心最难忘的英过于在那天、,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吃防豆米饭。
明互米饭,又叫野米饭、百家饭·做这烦饭可不能用家中的灶头,得在外面用砖头搭一个临时的灶头,再架上锅子,而烧煮的材料来源那就更有意思了,都是我们小孩子章着袋子东一家西一户地去讨来的,像豌豆、竹笋类的来得更方便了,就地取材,不管是谁家的随处可立夏日又如约而至了。这不,我们几户人家的孩子早早地约定了地点,一起制作这难忘美味的立夏饭。不ー会儿,我们就分头忙开了,讨米的讨米拉柴火的捡柴火,笋的挖笋,还有豌豆、切腌内、马喜的。
孩子们完成了收集食材盾,接下来还得靠爸爸妈妈们的合作了,我们此刻就围在锅前看他们忙活。生好了火,只见妈妈先是把豌豆、腌肉和笋往油锅里一炒,炒得几分热后,就小心地放入糯米和水,最后盖上锅盖加大火力,开始煮立夏饭了。我们孩子就在旁边间个不停,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野米饭什么时候好呢?
不一会儿,就听到了锅里噼噼啪啪的声音,浓浓的饭香味从锅盖的篷隙中溢出来,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这股香味。妈妈告诉我,还得炯一会就可以开吃了。一掀开锅,我们就迫不及待地端起碗确上前去,盛好了立夏饭,就围坐在桌边尽情享受着这份天然美味。
在乡下,吃过野米饭,我们小孩子还要吃“立夏狗”,它也是用米粉、豌豆和南瓜叶制作而成的“小狗”,桐桐如生。听老人们说孩子吃了“立夏狗”,夏天就会和狗狗一样健康,不生病啦!当然还有立夏称人,等到了立秋再称一称、着看孩子在这个里季长了多少立夏一一蝈鸣,蚯蚓出,王瓜生,预示方物繁演的时节来到了。而在我们孩子心间,念金不忘的是那令人欲滴、色香味全的美味野米饭。
立夏节气的传统习俗参考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