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节的介绍集锦推荐
相关文章
元宵,原意为“ 上元节的晚上”,因 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那么元宵节的元的含义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关于元宵节的介绍集锦推荐 1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元宵节又称为什么节
元宵节的元是什么意思
关于元宵节的介绍集锦推荐 2
1、元宵节吃“元宵”象征着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 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2、元宵节“送花灯”,“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3、元宵节舞狮子,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4、在元宵节的时候,人们通常也要放烟花,烟花象征着人们红红火火,财源滚滚。
5、元宵节杨枝插门,寓意着阳能的生发。在古代还有一种风俗,就是在上元节这一天,将杨枝插在家家户户的门上,杨枝表示树木春天生发的意思,“杨”和“阳”还是谐音,其义相同。人们用这样的方式来迎接这如婴儿般纯正无私、天真无邪的阳能,并期待着天地间的阳能可以不断生发,倚靠着它纯正的能量,生发出万事万物,生长出五谷蔬菜,生长出树木花草,以供人们使用,让我们更好地养护与保全自己的生命。
〈〈〈返回目录
关于元宵节的介绍集锦推荐 3
不放假。中国法定节假日分别为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元宵节并不在其中,2022年的元宵节在2月15日星期二,也不在周末,所以这天是不放假的。
关于元宵节的介绍集锦推荐 4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又称元宵、元夜、元夕,源出于道。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元宵》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中古以后,中国就有元宵张灯观赏的风俗,所以又称“灯节”。观灯之俗,宋时最盛。南宋·孟元老噬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首都汴京(今开封)元宵节的情况时说:“正月十五日元宵,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宜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南宋元宵节更是盛况空前,南宋·周密崔武林旧事》卷二记载,首都临安(今杭州)到处搭建灯山,又有数十个舞队在灯市上游行表演,由官府支给赏钱。士女观者如云,往往通宵达旦。元宵是中国古代最隆重的节日之一,观灯之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lt;<<返回目录
关于元宵节的介绍集锦推荐 5
1、不宜多吃
汤圆和元宵都属于高糖、高热食品,其外皮是用糯米粉做的,粘性大,吃多了容易消化不良。其次,汤圆和元宵馅料含糖量高,同时还含有大量油脂,热量很高,过量食用可能引起肥胖。
2、不宜油炸
汤圆和元宵除了煮着吃外,油炸汤圆也是很多人喜欢的一种吃法。虽然汤圆或元宵油炸后吃起来更香脆,但是它们本身热量就不低,油炸使它们的油脂含量更高,成了更不健康的食品。患有胆囊、胰腺疾病的人吃油炸汤圆可能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
3、3岁以下宝宝不宜吃
汤圆和元宵的外皮是用糯米粉做的,粘性高不宜吞咽,而且比较难消化,3岁以下的孩子消化功能较弱,吞咽能力也还没发育完全,食用汤圆或元宵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还有可能发生卡喉窒息的危险。
4、不宜早餐吃
汤圆和元宵的主要原料是精白糯米粉,馅料里还含有大量油脂,非常不容易消化。而晨起是肠道功能最弱的时候,这时候吃这种难以消化的东西,会更加增加肠胃负担,可能出现消化不良、反酸、烧心等症状。
5、胃肠道疾病患者不宜吃
汤圆和元宵不易消化,会刺激胃酸分泌,消化不良、胃溃疡和急性肠胃炎患者过量食用则会增加肠胃负担,加重病情。
6、三高人群不宜多吃
汤圆和元宵不论是甜味还是咸味,都含有大量油脂,甜馅的还含有大量糖分,过多食用会使血糖失控,血脂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
7、不宜当做宵夜
前面讲过了,汤圆和元宵不好消化,如果吃完就很快躺下睡觉,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影响睡眠,还可能让人发胖。
8、不能吃太烫
吃汤圆和元宵别吃太烫,也别大口大口地吃。有些人吃汤圆和元宵时一被烫就立马咽下去,这样很可能烫伤口腔和食管黏膜。医学研究证实,吃太烫很可能引起食管癌、胃癌等相关疾病。
9、老人不宜多吃
老年人消化和咀嚼功能都减退了,吞咽反射也比较迟钝,可能因为快速吞咽而引起卡喉,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所以,老人吃汤圆和元宵一定要细嚼慢咽,而且不能多吃。
关于元宵节的介绍集锦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