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故事高三范文经典
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经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叮传,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中国成语故事初二,欢迎查阅。
中国成语故事高三范文经典 1
汉哀帝刘欣是汉成帝的养子,二十岁即位做了皇帝,定年号为建平。自做皇帝以后,哀帝经常生病。建平二年六月,哀帝的母亲丁太后得病去世。担任“黄门待诏”的顾问官夏贺良向汉哀帝上奏说:
“汉朝的历法已经衰落,应当重新接受天命。成帝当时没有顺应天命,所以他没有亲生儿子。现在,皇上您生病的时间已很长了,天下又多次发生各种变异,这些都是上天的警告。皇上只有马上改变年号,才可以延年益寿,生养皇子,平息灾祸。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而不照着做,各种灾祸都会发生,人民就要遭受灾难。”哀帝听了夏贺良的一番话,也盼自己身体健康,就在建平二年六月甲子日,即丁太后死后的第四天,发布诏书,大赦天下,改建平三年为太初元年,改帝号为“陈圣刘太平皇帝”,把计时的漏上的刻度从一百度改为一百二十度。
改变年号以后,哀帝还是照样生病。夏贺良等人想趁机干预朝政,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对。哀帝也因夏贺良的话没有应验,派人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作了调查,知道他们实际上是一伙骗子,于是在八月间又下诏书,说道:“黄门待诏夏贺良等建议改变年号和帝号,说增加漏的刻度可以使国家永远安定,我误听了他们的话,希望给天下带来安定,但是并没有应验。夏贺良等所说的所做的,都违经背古,不合时宜。六月甲子日的诏书,除了大赦一项之外,全部废除。”
这次改元不到两个月就结束了。夏贺良等人因妖言惑众,被处以死刑。
中国成语故事高三范文经典 2
东汉末年,刘表拥兵十万,称雄荆州。他外表儒雅,但内心多疑,当时曹操和袁绍都想拉拢刘表,但刘表却不知道该归顺谁。
有一天,刘表的属下韩松说,曹操一旦击败了袁绍,就会移兵进攻我们,那时将军你就难以抵抗了,所以归顺曹操乃是万全之策。
刘表说,如今天下大乱,未知所定,我也难以适从,目前曹操住在许昌,你替我前去探一下他们的虚实如何?
韩松说,我是您的属下,自当为你效劳,就是赶汤蹈火,我也勇往直前,在所不辞,如果将军已做出归顺曹公的决策,那么派我进京是完全正确的。如果您主意未定,就派我进京,天子封我一官,我就是天子之臣,按道义就不能再为将军效劳了,到那时将军就不要为难我了。
刘劳含糊其辞让他去一趟再说,韩松到了京城后,受曹操控制的汉献帝封他为太守。
刘表得知后,认为韩松是对自己的叛逆,准备等韩松回来后就杀了他。
韩松回来一进门,刘表大骂,韩松逆贼,竟敢叛我。
韩松说,我早已有言在先,今日是将军辜负我,不是我辜负将军。
刘表哑口无言,刘表的妻子便悄悄地劝劝他,韩松是本地颇有影响的人物,况且他理直气壮,诛杀他很难以服众啊!
刘表自知理亏,只得下令赦免了韩松死罪。
后来人们就用赴汤蹈火来形容,即使面对滚烫的热水和熊熊大火也勇往直前,比喻不避艰险,汤是热水的意思。
中国成语故事高三范文经典 3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叫更羸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与魏王在京台之下,看见有一只鸟从头顶上飞过。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飞着的鸟射下来。”“射箭能达到这样的功夫?”魏王问。更羸说道:“可以。”说话间,有雁从东方飞来。当雁飞近时,只见更羸举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弦,随着“咚”的一声响,正飞着的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
魏王看到后大吃一惊,连声说:“真有这样的事情!”于是,好奇地问更羸不用箭是如何将空中飞着的雁射下来的。更羸对魏王解释说:“其实也没什么,我猜测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你怎么知道这只大雁受过箭伤呢?”魏王更加奇怪了。
更羸继续对魏王说:“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得悲。”魏王还是一脸茫然。
更羸接着讲:“飞得慢是因为它身上的箭伤在作痛,叫得悲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已很久了。伤口在作痛,还没有好,它心里又害怕。当听到弓弦声响后,害怕再次被箭射中,于是就拼命往高处飞。一使劲,本来未愈的伤口又裂开了,疼痛难忍,再也飞不动了,就从空中掉了下来。”
中国成语故事高三范文经典 4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某地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明白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望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样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最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望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但是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中国成语故事高三范文经典 5
春秋时期,卫国的国君卫献公残 暴无道,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后来,卫国的大夫孙文子和宁惠子发动政变,将卫献公赶下台,另立卫殇公。
宁惠子临死前觉得自己错了,将儿子宁悼子叫到跟前说“我曾将献公赶出了卫国,我死以后,你要把他接回来。”说完,就去世了。
一直流 亡在外的卫献公听说宁惠子已死,便开始了复国的活动。他派人同宁悼子联系,并许诺自己回国后让宁悼子掌权,自己不管朝政,只管宗庙、祭祀的事。
宁悼子有些心动,和诸位大臣们商议。
大家都反对。因为将卫献公接回来很简单,问题是卫献公虽然流 亡多年,但残忍暴虐的脾气依旧没什么变化。大家也不相信他的为人,于是纷纷提反对意见。
其中一位大夫说:“12年前,你们宁家驱逐了卫献公,没有什么错。可现在又要接卫献公回来,我想这很危险。这如同下棋,棋手如果举棋不定就会遭到失败。对国君的废与立更是这样,犹豫不决会招来灭族之祸。”
宁悼子没有听从劝说,迎回了卫献公。
后来,果不其然,卫献公杀了宁悼子全家。
中国成语故事高三范文经典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