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文章阅读 > 亲情文章

亲情小故事最新整理推荐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亲情,有一种奇妙无比的力量;亲情,是一则永不褪色的话题。亲情,它是一种最平常的东西,又是一种最与众不同的东西。亲情,原来这么重要。让我们珍惜亲情吧!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亲情小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亲情小故事最新整理推荐 1

发生在一个犯人同母亲之间。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经过乘坐驴车、汽车和火车的辗转,探望服刑的儿子。在探监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嗑好了。没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头。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葵花子网,手开始抖。母亲亦无言语,撩起衣襟拭眼。她千里迢迢探望儿子,卖掉了鸡蛋和小猎崽,还要节省许多开支才凑足路费。

来前,在白天的劳碌后,晚上在煤油灯下嗑瓜子。嗑好的瓜子肉放在一起,看它们像小山一点点增多,没有一粒舍得自己吃。十多斤瓜子嗑亮了许多夜晚。服刑的儿子垂着头。作为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正是奉养母亲的时候,他却不能。在所有探监人当中,他母亲衣着是最褴褛的。母亲一口一口嗑的瓜子,包含千言万语。儿子“扑通”给母亲跪下,他忏悔了。一次,一结婚不久的同龄朋友对我抱怨起母亲,说她没文化思想,说她什么也干不了还爱唠叨。

亲情小故事最新整理推荐 2

20岁那年,我被挤下了高考的独木桥,所有的梦想和荣耀在一夜间灰飞烟灭。我的生活也仿佛一下子沉入了海底,周围的一切使我不能呼吸。我选择了逃离,丝毫不留恋地逃离了那个生养我20载的村庄,独自来到县城的一家工厂打工。我要活出个样儿来给他们看,我要让我的父母在村里老少爷儿们面前重新抬起头来。

然而上帝似乎打定主意要让我历经磨难,上班不到半年,一次意外的机械事故再次摧毁了我的憧憬与梦想——失去了左手的中指和食指。那天是农历的七月十五,一个人躺在医院的病房里,我的心情一如病房的颜色——一片死气沉沉的惨白。我承受着身体上和心灵上双重疼痛的煎熬。身体上的疼痛可以用麻药去抑制,并在时间的流逝中消隐;而心灵上的疼痛却无药可医,且与日俱增。那时,我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悲惨、最痛苦的人。

在出事的当天,厂方打算通知我的父母,我没有答应。这个时节,父母正在农田里劳作,他们累弯的腰身,再也不堪如此重负了。

在医院治疗二十几天后,我出院了。这时离中秋节还有三天,厂里给我一个月的假,让我回家休养。坐在回家的车上,我的心情极其复杂。我在离开这个村庄的时候,曾发过誓,不在外面混出个人样来,决不回去。现在我回来了,不但境况没有改变,还丢了两根手指,我觉得真是没法面对父母。

在路上,我曾几次突然站起来,想下车,想返回去。可转念一想,返回去又能怎么样呢?手指没了已经是事实,这不像是剪过的头发,还能长出来。我总不能因为两根手指就选择一辈子不见我的父母吧。

走到村头,远远地看着家门,我甚至没有勇气再前进了。我不知道在村口的那棵大榆树下徘徊了多久。看见有人过来过去,我只好隐身到榆树的后面,面对眼前的这条我走过不止万遍的山路,现在却陌生了。半年前父母在这里把我送上汽车时,那份期待的目光,那份不放心的神情,那些嘱咐了不知多少遍的话语,都像这路上的一块块石头,随时都可能把我绊倒。走出去的路很坎坷,回家的路也并不顺畅啊!

也不知道下了多少次的决心,我最终出现在母亲面前。

母亲对我回来并没感到意外,只是很惊喜地说:“你们单位真行,提前就放假了。”母亲以为我就是回来过中秋节的。

从走进家门,我的左手就一直揣在裤袋里。我假装若无其事地跟母亲说话。母亲问起我的工作和生活,我都说很好。母亲说那就放心了。我知道这件事情想隐瞒下去是不可能的,但我又不知道怎样跟母亲说起,看着母亲脸上露出的喜悦之情,我在裤袋里紧紧地攥着手,甚至幻想能出现奇迹,让我的手指能一下子长出来,让这一切都成为一场梦。

我问父亲干啥去了?母亲告诉我,说我的表哥今天结婚,他喝喜酒去了,可能晚上才能回来。

母亲问我:“饿吗?”我说我早上吃过饭了。母亲说:“你渴了吧,到屋里凉快一会儿,我去东头的瓜地买两个西瓜。”我说不用,母亲还是拎起菜筐去了。

母亲在递给我西瓜的时候,我是用右手接过来的,在吃西瓜的时候,也一直用右手拿着,左手一直放在裤袋里。

啃了几口西瓜,可能是过于紧张吧,竟不慎将西瓜掉在了地上。去捡西瓜的时候,我用的也是右手,这引起了母亲的注意。她问我:“你的左手怎么了?”我说没事,只是碰了一下。母亲听了,竟一下子扑过来,说:“快给我看看。”我不肯,转身跑回房间,母亲也跟着跑过来,她拽着我的胳膊,硬是把我的手从裤袋里拉了出来。母亲只看了一眼,竟孩子般哇的一声哭了。

母亲反复地看着我的手,哭了足足有10分钟,这才问我:“碰了多长时间,还疼吗?”母亲没有问我是怎么碰的、厂方是怎么处理的这一类事情。在她看来,碰的过程已经不重要了,她不能接受的是这个结果。

一整天,母亲的神情呆滞,说话总是前言不搭后语。中午给我做了一碗面条,给我端到房间后就走了,一个人回到东屋坐着,眼睛直直地盯着一个方向。其间,我去看过她几次,试图以我强装出来的笑容安慰她,但每次出现在母亲面前时,引发的都是她再一次的哭泣。到了晚上,母亲勉强吃了点儿饭,看着我把药喝了。我本想坐下来和她说会儿话,谁知她一看到我的手,眼里便又噙满了泪。我怕她伤心,就一个人回屋去了。

躺在床上,我没有睡着。

到了晚上十点多钟,父亲回来了。父亲一推大门,母亲就立即打开了院里的灯。我知道母亲根本就没有睡,她在等父亲。

也就是三五分钟的时间,父亲就匆匆地推开了我的房门。我知道母亲在这三五分钟里,已经把我的情况跟他说了。

父亲打开了我房间的灯,他喝了很多酒,推开我的房门时,我就闻到了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酒气。打小就很害怕父亲,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我实在不敢面对他,只好假装睡着了,紧紧地闭着眼睛。

父亲来到我的床前,他看到我没有反应,以为我睡着了。他扶着床头,慢慢地蹲下来,把头接近我放在身上的那只手。父亲的眼睛有些近视,他的脸离我的手很近,我感觉到他呼吸的气流喷到了我的手上,热热的。

父亲看过我的手之后,竟一下子坐到了地上。也许是因为喝了酒的缘故,他坐在地上半天才起来。他站起来的时候,我从眼睛的缝隙里,看到他也流泪了。昏黄的灯光映着他的脸,黯然的表情,无声的。

父亲站稳后,在我的床边走了半圈,把我的身体从头到脚看了一遍。这才挨着我在床边坐了下来,又把目光锁定在我的手上。他的手几次抬起来,伸到我的手前,好像是要摸一下,但几次在要触及我的手时,又缩了回去,显出无措的样子。

此刻,我真想一下子坐起来,扑到父亲的怀里,大哭一场。但我还是忍住了,甚至把呼吸都屏住了。

过了一会儿,父亲走到柜橱边拿来了一个枕头。他轻轻地把我的手拿起来,平放到那个枕头上。原来他是怕我晚上翻身时,碰疼了伤口。

父亲离开我的房间时,脚步很轻,他几乎是一点点地挪出我的房间的。不一会儿,我听到父母房中一阵极力抑制的抽泣声……

那是低低的极度压抑和痛苦的声音,是母亲的声音,她泣不成声,最后竟哭得喘不过气来,父亲低声的悲泣也一点点地传入我的耳朵。

仿佛回到小时候。那时,每每我生病难受的时候,母亲总是手足无措,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祷告:“老天爷,求求你,什么病灾你都让我受着,别让我的孩子受罪啊!”小病小灾,母亲已经疼成那样,而现在……我忽然明白,自己失掉的两根手指头,其实是活生生地剜了父母的心头肉啊!父母的心痛比我失掉手指的痛要痛几十几百倍啊!

我一遍遍地在心里说:父亲、母亲,儿子对不起你们,让你们伤心了。我终于明白:我的身体是父母的恩赐,自己的两根手指,其实是连着父母的心啊!失去手指的痛会随着时间变化而渐渐地淡化,而父母亲的这种心痛却如镜面上的裂痕,无论如何永远也无法抚平。其实,生命中最不能承受的疼痛不是身体残疾之痛,也不是希望破灭和生命抉择时的心灵之痛,而是这第三种疼痛——父母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痛苦却无法“代子受痛”的痛啊!

亲情小故事最新整理推荐 3

多年之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一处外景地,由潘长江执导,弟弟潘长甬担任临时助理的《正月里来是新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此时,全体工作已经在野外拍摄了4个多小时,由于一些环节出现了脱节,几个镜头完成的均不顺利。拍最后一个镜头时,几个群众演员的走位再次不到位,看到大多数人冻得快要“筛糠”了,片场一侧的潘长江再也忍不住满心的怒气,他扔掉手中的话筒,冲到场地中央拔断了摄像机的电源线,对着潘长甬狠狠地甩出一连串的谩骂,潘长甬顿时怔住了,他委屈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潘长江和潘长甬是亲兄弟,作为“潘家班”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潘长甬开始时并未涉足娱乐圈,他的人生转折,正是由于大哥潘长江的推波助澜。潘长甬也没有辜负潘长江的期待,岁月的铿锵里,他与潘长江相扶相搀,演绎出骨血情浓的兄弟情谊……

情牵小弟,大哥的付出无怨无私

1957年,潘长江出生在辽北一个梨园世家,作为兄弟三人中的老大,潘长江性格直率而坦诚,并且十分偏爱小弟弟潘长甬。当时,两个弟弟年龄较小,经常在一起掐架。有一次因为争抢一个沙包,二弟狠狠地收拾了小弟潘长甬。被欺负得灰头土脸的潘长甬跑到潘长江跟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告状。得知事情缘由后,潘长江毫不客气地惩罚了二弟,二弟委屈地对潘长江说:“都是你的弟弟,凭什么你帮他不帮我。”爱字当头的潘长江显得不讲道理:“既然二哥打了三哥,那么,大哥就应该打二哥!”

有一年冬天,顶着一头雪花的潘长江回家后,发现父母都因为演出而无法回来,只留下潘长甬一人看门。辽北的冬季天寒地冻,家里的窗户上粘满了霜花,看到七岁的潘长甬冻得浑身发抖,十几岁的潘长江拿着两只大铁桶,再次钻入风雪,快步奔向离家很远的煤场去拾煤块。半个小时后,家里的温度渐渐升了起来,原本蔫叽叽的潘长甬又恢复了孩童的可爱。不过,暖和过来的他又吵着出去玩雪。零下近40度的野外,潘长江怎能放小弟弟出门呢?可是多次努力的潘长江却哄不住潘长甬。最后,“逼上梁山”的潘长江竟然用20多个纽扣发明了一盘棋,从早上8点陪着弟弟玩到下午4点,一直到父母演出回来……

虽然兄弟情深,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潘长江的心里也有了一个小小的遗憾,那就是小弟潘长甬并没有走上艺术道路,而是在家乡牡丹江东宁县做了一名普通警察。

1989年,潘长江参加第三届国际青年戏剧节,以一部二人转《猪八戒拱地》获得了“个人表演金奖”,接着,潘长江顺理成章地走上了演小品的艺术道路,并荣获辽宁十佳演员第二名。后来,他再接再厉,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元旦和综艺大观等晚会,在演艺圈里一举成名。

哥哥的辉煌让弟弟潘长甬倾羡不已,他也头一次感到了后悔,潘长甬对潘长江说:“哥,我要是当初听爸爸妈妈的话,努力在艺术上有所建树就好了。”听罢潘长甬的话,潘长江的心里也有点儿替他惋惜,其实潘长甬还是很有天赋的,艺术的直觉也很准,只不过机缘不够,没能和自己一起站在这条星光道路上。潘长江宽慰潘长甬道:“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你要是真的有心,大哥没理由不帮你。”

一次,潘长江回东宁探望父母,恰好,潘长甬当时准备创作一部小品参加市里的“警民和谐一家亲”大型汇演。听说哥哥回来了,潘长甬自然喜出望外,他将自己写好的初稿拿来,虚心地请潘长江指点。看到小弟也开始创作本子,潘长江高兴地看了起来,可是翻了几页之后,他却皱起了眉头,本子里缺少突破性笑点,甩出的包袱也不够响亮。心急之下,潘长江拿过纸笔,亲自为他修改起来。潘长江一直坐在桌前三个多小时,直到划下最后一个句号后,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潘长甬很诧异,这时的他才了解,自从大哥从铁岭评剧团调入第二炮兵文工团后,每年都要在国庆期间为官兵们服务,这些年来,敬业的他几乎走遍了二炮部队的所有驻地,连一些深山哨所,他都会竭尽全力地进行演出,就在不久前,由于他过度劳累,腰肌出现了严重劳损,每动一下都会钻心地疼痛!

这一切,让潘长甬充满了无尽的愧疚:“大哥,这些年来,我是最让你操心的一个,什么时候,能让我反过来帮帮你?”潘长江看着他道:“长甬,咱俩之间是拉扯不断的血缘,不过,大哥这些年真的有些累了,以后用着你的肩膀时,一定让大哥我靠一靠。”一番意味深长的话语,让潘长甬不由得连连点头。

每当潘长江回到家乡拍戏时,潘长甬总是前来帮大哥的忙。可是,兄弟俩一个身为演艺界的巨星,难免会在片场上颐指气使,而潘长甬每每会成为潘长江的“出气筒”,在《正月里来是新春》的拍摄中,更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那天傍晚,拍摄工作全部结束后,潘长江也觉察出自己的粗暴,私下里,他悄悄地找到潘长甬:“在这个剧组里,你是我最亲近的人,如果我把你给说了,就更加能调动别人的积极性……”潘长甬理解地说道:“大哥,兄弟之间有的是血浓于水的情谊,不在乎多一句少一句,你不要太多心了。”潘长甬这么一说,潘长江的心里更加难过:“长甬,只有你最理解大哥的心思,我真不知怎么感谢你!”动情之处,兄弟两人的眼角都湿润了……

骨血情浓,荆棘路上我们相扶相搀

2006年5月,潘长江在录制MV《光腚娃娃》中,使用了书法家苏铜的作品。结果《男人四十一枝花》的光盘专辑被苏铜看到后,苏铜一纸诉状将潘长江告上了法庭,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其经济及精神损失费30万元。潘长江感到特别委屈,因为原告苏铜他根本就不认识,他只是一个演唱者,并不清楚制作方面的事情。

潘长江在圈子里的声誉有口皆碑,这件事发生之后,他心里的郁闷可想而知,可是,潘长江是个十分安静的人,更不会轻易向别人倾倒苦水,时间一长,他的心理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有时候毫无由来,他便发起了脾气,整个人总显得懒懒的,吃饭也没有任何食欲。一次,潘阳偷偷告诉潘长甬:“老叔,没事时好好地劝劝老爸,最近他成宿成宿地睡不好,血压也升高了……”

潘长甬知道自己的话大哥最能听进去,那段时间,兄弟俩的短信也是最多的,只要稍有时间,两人就会给对方发一则短信。潘长甬给大哥的短信中,除了“注意身体”,“放松心情”之外,还常常编辑一些非常幽默的段子,尽管潘长江的笑点很高,可是这些笑话经过潘长甬的精心编排,常常能博得潘长江的会心一笑。身心轻松下来的同时,潘长江不由得感慨:“长甬真是费心了。”

除此之外,潘长甬还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为潘长江频频出谋划策。2006年9月,备受关注的《光腚娃娃》纠纷案有了结果,北京市朝阳区法院一审判定,潘长江不构成侵权。心里石头落地后,潘长江第一件事情就是和潘长甬喝了顿庆功酒,虽然按照法律程序,潘长江可以在一审判决下来之后,反诉对方要求赔偿名誉损失。可潘长江却对潘长甬说:“还反诉个啥玩意儿?原告作为老人,都已经七十多岁了,就跟咱爹一样,反诉他的话,跟反诉咱爹有啥两样?”

通过此事,潘长江深深体味到“亲兄亲弟,骨血情浓”这句话的含义,关键时刻,潘长甬无疑是自己最可靠的左膀右臂。潘长江有了让潘长甬帮自己的想法,但如今的弟弟生活稳定而安逸,收入也很不错,因为个人原因,而把他带到自己的圈子里来,自己这个做哥哥的是不是有点儿自私了呢?得悉哥哥的想法后,潘长甬回应道:“娱乐圈确实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但是,如果我的心态一直能够摆正,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方向在哪儿,这条路是不会走偏的……”

2006年底,潘长甬在单位办理了相关的手续之后,正式成为潘长江团队里的一员。可真正来到潘长江的身边后,潘长甬发觉自己的能力还非常有限。潘长江也深知弟弟的阅历不够,有意让其带着队伍,多多参加演出一类的锻炼。

可是,连续的舟车劳顿,让潘长甬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了。一次在成都时,由于天气炎热再加上水土不服,潘长甬一下子病倒了,而且上吐下泻得非常厉害。当时的潘长江正在沈阳参加汇演,工作量非常繁重,可是一听这一消息,他马上放下了手头的所有事情,衣服也没有换,便匆匆地直奔机场。六个小时过后,潘长江终于见到瘦了一大圈的弟弟,他端茶倒水,不住地忙前忙后。看到哥哥忙碌的身影,躺在病床上的潘长甬戏谑着说:“早知道,我多病两场多好,这样的话,大哥你就会总陪在我身边了。”

没想到,听到潘长甬的话后,潘长江果断地拿起手机拨通了汇演的主办方,表示要请两天假。潘长甬一听,慌忙阻止潘长江道:“大哥,我刚才是在和你开玩笑,你这属于违约,要付高额的违约金的!”潘长江却说:“不要紧,再多的钱,也买不来咱们兄弟这共患难的一刻!”

2007年5月,潘长江出演香港和内地共同投拍的电影《大胃王》,片中的潘长江扮演的农村青年“三好”食量惊人。潘长甬很替哥哥担心,他对潘长江说:“虽然是一部投资很大的电影,可是也不要太拼命了。”没想到,潘长甬的话一语中的。有一次拍戏时,连续奋战的潘长江已经体力透支了,恰好,导演拍摄“大胃王”比赛的一场戏,需要他不停地吃包子。因为是长镜头拍摄,潘长江必须是真吃,否则镜头就会穿帮。整整半个多小时,潘长江不停地往嘴里塞食物,道具用的包子都是头天晚上准备的,等到正式开拍时,大部分包子都很硬了,结果,被一股脑地塞到嘴里后,潘长江的食道被包子皮拉出了血口子,剧痛之下,潘长江的脑门上全是汗水,捂着胸部的他一脸痛苦地倒在了地上。

《大胃王》剧组为此停工了好几天,望着病床上哥哥,潘长甬的内心不禁百感交集,他暗暗地发誓:“大哥,你放心,我一定不辜负你的希望,你给了我一个舞台,我就一定还你一份精彩!”

风雨洗礼,焕发人生的别样精彩

2008年2月,在完成了春晚节目《回家过年》后,潘长江开始向影视剧制作方面发展,而在整个团队中,制片人是最重量级的人物,因为制片人不但负责指挥影片的筹备和投产,有权改变剧本情节,还决定主要演员的阵容。在潘长江看来,这一拍片过程中权力最大的人物,潘长甬是不二的人选。

正式“任命”那天,潘长江对团队的成员们说:“我们兄弟中,长甬的个头最高,长相最帅,如果不是当初当了警察,很可能是圈子里的偶像级人物,不像我,总是拿‘浓缩的就是精华’来护短。”接过大哥的话把,潘长甬幽默地调侃道:“你不是矮,是高得不明显!”一句话,让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接过大哥交付的这付沉甸甸的担子,潘长甬在各个环节都不敢有半点儿马虎,特别是在拍摄现场,只要他有空,肯定会到现场去“督战”,对任何人的表现更是有一说一,从来不会有半点儿隐瞒。一次,潘长江在拍摄一个到河里洗澡的镜头时,潘长甬认为先将头上的帽子扔到水里,这样会更加突出人物的个性。但潘长江却认为扔帽子显得太土气。结果,哥俩在片场争吵起来,看到事态逐渐升级,潘长江退让了一步,决定先按潘长甬的意思拍下来再说。

结果在看回放的时候,潘长江发现,扔帽子的镜头果然有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他开心地拍着潘长甬的肩膀说:“行,按你说的演的还真是更有些意思,你干脆再兼个职,当个艺术总监吧。”潘长甬却说:“不管我是什么身份,只要把戏拍好了就成!”

经历了风雨的洗礼之后,兄弟两人的配合愈加默契了。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位港台的媒体记者有意问潘长江:“这些年,赵本山的团队拍出不少叫好又叫座的片子,您的片子数量和他也不相上下,是不是有意在和本山大叔较戏呢?”潘长甬一听,立时明悉了这位记者有意在制造“风波”或是“陷阱”,于是,借着给潘长江送矿泉水的机会,悄悄地提醒了他几句。结果,本来整个发布会上都很高调的潘长江一下“学乖”了,只听他很小心地回答道:“我们的团队与本山大哥是没法比的,本山已经完成了从艺人到艺术家再到文化商人的转变,而我只能完成前两步。但是,我们会用自己的这点水,把我们这点泥和得黏黏糊糊的,摔到哪个墙上别掉下来就行,我们没有那么高的要求。”这一番话,赢得了在场人的频频点头。

兄弟两人相互携手,行进在事业的快车道上。两人共同提纲制片与主演的一系列影视剧既叫好又卖座。2010年7月,在《清水蓝天2》热播之后,潘长江又将视线转移到了农民工身上,在潘长江看来,城市生活中,农民工更需要关心与关怀,他们的生存环境艰辛,但是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并给城市贡献了自己的青春与汗水,所以,他们需要更多的人去了解。

有了潘长江这一艺术构想,潘长甬很快便将其付诸于行动。他组建起实力雄厚的班底,而且在剧本、选角、取景等各个方面均精益求精,潘长甬还在演员的挑选上作了很大的努力,既有多年表演经验的专业演员,也有地方二人转演员的加盟,因此,在表演及语言上都极为生活化。潘长甬所做的一切,都让潘长江十分满意。

不过,事事追求完美的潘长甬还是担心自己做得不够,潘长江告诉他,艺术的空间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潘长江说:“你过去的成绩说明了一切,依我看,你和‘冯天贵’的经历不谋而合,‘冯天贵’一路走来也并不平静,他带领农民工打拼的过程中,也遭遇了种.种想不到的困难,但最终他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从这一点来说,你就是现实版的‘冯天贵’!”哥哥语重心长的话,给潘长甬以莫大的鼓舞,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能人冯天贵》的制作中去……

2011年4月,《能人冯天贵》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期,开播伊始,便创造了居高不下的收视率,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视觉盛宴。接受赞扬的潘长甬表示,除了要感谢观众们的力捧之外,自己这些年来,最应该感谢的一个人就是大哥潘长江。潘长甬说:“其实,每个人都是一部精彩的剧本,而我这一部,在大哥的润色之下,焕发出别样的精彩!”

亲情小故事最新整理推荐 4

此时,望着母亲那满头的银丝在阳光中散发出的迷人光彩,心灵这个使者带着我的思绪,飞回了母亲那青丝闪光的年代。

一九三五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巴彦县的母亲,在她十五岁那年以全县第一名的考试成绩,被校址位于哈尔滨的黑龙江省行政干部学校录取后,便来到了她的第二个故乡。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参加工作后的母亲经人介绍,与在部队工作的我父亲幸福地走到了一起。

我小的时候听外婆说她之所以帮我母亲选中了我父亲,是因为当时我外婆不但了解了我父亲在部队工作的各种详细情况,而且还了解到我父亲在家中不但孝敬父母、而且还关心疼爱他正在读书中的弟弟。外婆还亲眼见到我父亲对家中饲养的一只小兔子都充满了爱心。我的外婆那时就断定,父亲将来对我母亲一定会非常好。后来一系列的事实更是证明了外婆预言的准确,外婆真是好眼力啊!

在我懂事后,我祖母曾悄悄的告诉我,当时是她帮我父亲选中了我的母亲。她之所以喜欢我的母亲,是因为我母亲不但有礼貌、懂礼节,还是一位漂亮的小学教师。祖母便认定这个未来的儿媳妇,将来一定能教育出既孝心又懂礼貌、还有知识的好孩子来。将来也能对得起列祖列宗。经过事实证明,母亲果然没有辜负祖母对她寄予的厚望,事事都为自己的子女作出了学习的榜样。

结婚后母亲不但孝敬老人、还同我父亲一起负担起当时正在读书的我叔叔的一切费用,直到叔叔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结婚。而且在叔叔结婚以后,母亲还主动将我祖母留给她的那些衣物和手饰让祖母送给我的婶婶用,自己什么都没留。从此,叔叔和婶婶更加敬佩我的母亲了。

我出生在大跃进的年代,因为母亲那时每天都要带领学生炼钢铁。所以时间很紧,为了节省母亲的时间,家里的爷爷奶奶便把我抱到学校去,让母亲利用工作的间隙时间为我哺乳。母亲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处处以大局为重,曾多次主动将自己涨工资的名额让给了其它同志。母亲喜欢她所有的学生,尤其是对一些家庭生活有困难的学生更具有同情心,母亲曾为被烫伤的学生送药到家、又为家庭困难的学生送去新衣、还替因家庭困难因而无法参加活动的学生买电影票。所以她教过的所有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对母亲非常敬重,他们对母亲有着特别深厚的情感。直到现在,师生相见,知心话总是唠不完。

这些都暂且不提了。

然而有一件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现已耄耋之年的母亲对那次经历至今仍记忆犹新。可想而知,当初她在那件事情上作出选择时的思想斗争是何等的激烈。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一九五八年夏季的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事先有关部门为母亲安排了一次规模很大的观摩教学课。偏偏那天早晨我父亲突患急症需立即送医院抢救。当时母亲非常焦急,如果亲自送我父亲去医院抢救,那就会让那些参加听课的领导、同仁、以及那些可爱的孩子们焦急地等在观摩教学的现场,因为时间非常紧迫,已经来不及通知大家更改时间了。这该怎么办?为了顾全大局,母亲毅然决定:拜托他人火速将父亲送去医院抢救。而母亲则镇定地准时出现在观摩教学的现场,使这次观摩教学获得了圆满成功。并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事后,当领导和同志们得知我父亲当时病情是那样的危重后(败血症),对母亲在这种难得两全的情况下作出的选择,倍加敬佩。

六十年代中期,父亲因病从部队退休后,我家的情况从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然而就在那时外婆的家境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我舅舅患病去世了。外婆需要抚养舅舅四岁的孩子(比我小四个月的小表妹)。在这种情况下,我的父母决定把她们接过来同住,但是外婆是个性格特别刚强的人,怕给别人添麻烦,所以执意不肯过来。父母最后没办法,也就只好尊重外婆带着表妹在原居住地生活的选择。在后来的生活中,父亲则坚持让母亲几十年如一日地从我家并不寛余的生活费中挤出外婆与表妹所需的全部生活费用。

现在,虽然外婆早已去了另一个世界,但母亲的心仍然牵挂着早已生活幸福,儿孙满堂的我那个小表妹。

我女儿出生后,我和爱人由于工作的原因,是父母辛辛苦苦地帮我们把女儿带大的。对此,我和爱人以及我的女儿内心都非常感激我的父母。我女儿小时候与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时常说的一句话令我至今记忆犹新:“对我最好、最好、最好、最好......的人就是姥姥、姥爷”!年幼的女儿竟然用这么多个最好来形容姥姥、姥爷对她的爱,我和爱人对此都感慨万千。在我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和辛勤的培育下,她懂事很早。女儿小学和初中均是就近读书,没选择择校。靠个人的不懈努力在2001年的中考中,成为她所在的学校毕业生中唯一一名录取到哈三中的学生。

母亲她从满头青丝一路走来,(父亲离开我们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母亲那无声的爱流淌在我的血液中,它似涓涓细流濡润着我那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盛满了爱的心田!

母亲爱身边的所有人!我更爱我的母亲!

亲情小故事最新整理推荐 5

父亲去世以后,留下母亲孤零零的一个人,仿佛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今天是母亲六十大寿的日子,我和哥哥商量想通知亲朋给母亲办一个热热闹闹的生日,在饭店摆上几桌。

主意打定,料定母亲也不会反对的,可母亲偏偏坚持在家里吃,亲朋一个也不请,我们无法说服母亲,只好买来了菜,由着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想插手却被母亲赶了出来,她甚至关上了厨房的门,让我们站在厨房的门口干着急。

许久厨房的门开了,厨房的餐桌上摆了满满一桌子的菜,尤其显眼的是,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八双碗筷,而我们只有七个人,多出来的那双碗筷是母亲为父亲准备的,就放在她的身边。

母亲笑了笑,招呼我们坐下,然后对着她身边的空座位说:“孩子他爸!以前吃饭你都离我老远地坐着,今天我过大寿,你就坐我旁边吧!哎!真快呀!转眼你去了六年了,生前你老是忙,没陪我过过生日,如今你也陪我过一回生日吧!……”说到这里母亲的声音有些哽咽。

抬头见我们不吃,母亲招呼着说:“你们……快吃呀!一会菜都凉了!”

我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肉放在了妈妈的碗里,妈妈夹起肉,却放在了身边的空碗里,嘴里说着:“姑娘给你夹肉,吃吧!”

这一幕,让我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梗塞着,鼻子酸酸的,泪水在眼眶中不住地打滚。

母亲却和没事人一样,大口吃着菜,当她看见我们都不动筷的时候,她也放下筷子,叹了口气说道:“你们想我高高兴兴的过生日,那么就让我当你爸还在吧!你们不知道人老了有多孤单……不是说你们不孝心我,只是我想你爸了!要是他还在我们这一家该有多好呀!哎……你们别老劝我再找,我不想,因为我忘不了你爸,他就在这里,一直在这里……”说着母亲指了指心口,沉默了,只是不住的往身边的空碗里夹菜,眉目间全是难过和落寞。

大哥抹了抹眼泪,哽咽着说:“对,我爸一直都在……”哥哥也像妈妈一样拍着心的位置,接着哥哥举起了杯大声地说道:“来!我们一起敬妈一杯,祝妈生日快乐。”

母亲举起了杯,哭了。

写到这里,突然间无法继续写下去了,因为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母亲的生日,却让她难过难受,这是做儿女最不想看见的,可我们究竟代替不了父亲在母亲心中的位置……

TAG标签: 亲情 故事

亲情小故事最新整理推荐_精选范文网

亲情,有一种奇妙无比的力量;亲情,是一则永不褪色的话题。亲情,它是一种最平常的东西,又是一种最与众不同的东西。亲情,原来这么重要。让我们珍惜亲情吧!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亲情小故事,方便大家学习。亲情小故事1张珊珊是个懂事的小女孩,可不幸的是,她生下来就是个盲人,爸爸因为这一点,和妈妈张灵离了婚。从此,妈妈就把张珊珊当成宝贝一样,寸步不离地带在身边。妈妈在纺织厂工作,张珊珊小的时候,妈妈就骑车把她带到厂里,找个地方让她呆着。张珊珊上学后,妈妈每天都准时将她送到盲人学校。这天,盲校放学了,孩子们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