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故事大全推荐
相关文章
民间故事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民间神话、传说、寓言之外的那些具有幻想性或现实性较强的散文类民间文学作品;广义,是泛指人民群众所创作和传播的所有散文类民间文学作品,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有哪些神话故事,欢迎大家查阅。
中国神话故事大全推荐 1
新生的禹挺立在天地之间,他的光芒照亮了三界,他身上散发出一种奇异的力量,比元气更充沛,比罡气更猛烈,比剑气更锐利,比正气更刚硬。那高高端坐在天国御座上的天帝,也被禹的力量所震撼,主动任命他为治理洪水的总指挥。
禹效仿曾祖父黄帝,在会稽山会合天下神祗。巨人防风氏迟到,禹责怪他不遵守号令,立斩不赦。防风氏身材巨大,受戮后一节骨头就装满了整辆车子,禹的威权和神力可想而知。
禹率领众神向人面、蛇身、赤发的共工二世开战。共工二世从西方掀腾起洪峰,淹没了整个中原大地。禹运大神通,飞掷开山神斧,劈开群山,使滔滔洪水从山谷间奔涌直下。共工二世力怯失势,逃回北方封国。禹一路追踪,在昆仑之北与共工二世的部将相繇狭路相逢。
相繇是一条九头巨蛇,人首而蟒身。它贪暴无餍,常常同时张开九张大嘴,吞尽九座大山的动物,啃光九座大山的植被,使林茂草丰的山岭化作寸草不生的荒丘,造成水上流失;无论何地,被它伸头一抵、张口一吐,即成一片泽溪,泽溪里的水又苦又辣,人饮用了会丧命,禽兽蛇虫也不敢靠近。
禹运斧如风,顷刻斩落相繇的九颗头颅,从相繇的断颈内,九股污血喷诵而出,漫延成血的沼泽,腥臭冲天,五谷不生。禹用泥土来填塞这片血沼,谁知填塞三次,塌陷三次。禹索性把这地方挖掘成一个大池塘,用挖起的泥垒成土墩,替五方之帝修筑了五座祭台。防风氏赶跑了共工二世,诛杀了九头蛇相繇,降伏了人脸虎躯、八首八尾八脚的水怪天昊及各路河妖洪魔以后,禹按照山川形势,运用堵塞与疏导相结合的方法,领导人民抵御洪水,重建家园。为了彻底解除洪涝威胁,禹亲自端土筐,挥撅头,开掘了三百条大河,三千条支流,不计其数的小沟渠,以沟通四夷九州、五湖四海。
洪水平息,大功告成,禹想测量一下大地的面积。他命令手下神将太章、竖亥一个从东极一步一步量到西极,一个从南极一步一步量到北极,量得的长度都是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禹平治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黎民百姓感谢他,各国首脑敬佩他,这时侯,尧早已逝世,舜也已老迈,大家都拥戴禹继承帝位。舜对禹说:“完成治水大业是你的大功,谦虚、勤奋、节俭是你的大德。我褒扬你的大德,赞美你的大功,帝位相继相承的次序应在你身上,你终当晋升为帝。”舜向各国首脑和人民宣告,由禹摄行天子之政。
舜不顾年老体弱,坚持赴各地巡视,不幸中途病逝于南方的苍梧之野。噩耗传来,百姓如丧父母,他的夫人娥皇、女英更是肝肠寸断。她们急忙坐车乘船。赴南方奔丧,一路上珠泪滚滚,抛洒在竹林间,竹子上沾满了斑斑泪痕,认此,南方就有了斑竹,也叫湘妃竹。
娥皇、女英行船至湘水,风波陡起,双双溺水而亡,魂魄化为神,人称湘君、湘夫人。舜的尸首由当地百姓用瓦棺装捡,埋彝在苍梧九嶷山的南坡。
中国神话故事大全推荐 2
英明的国君尧经过多次考验,认为舜是个非常贤明而且值得信赖的人,于是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他。后来,又把自己的帝位禅让给他。舜的确没有使尧失望,他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特别是他命禹治好了令人民深受痛苦的大洪水,使人民过上了平静安宁的日子。
然而,到了舜晚年的时候,南方的九嶷山一带有几个部落发生了战乱。他便决定亲自到那里视察一下,以解除那里的战乱。舜对两位夫人一向都非常尊重,就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她们。不料娥皇和女英担心他的身体,都反对他到九嶷山去。女英说你一个人去,我们不放心,你如果要去的话,我们也要跟你一起去。
舜说九嶷山那个地方,山高林密,道路崎岖,你们是女人,怎么能吃得了那样的苦呢?虽然舜帝一再劝阻,但两位夫人决心已定,甘愿和他到那里去受苦。舜无可奈何,只好在一个夜晚,带上几位随从,不辞而别,悄悄地出发了。
天不见舜帝回宫,娥皇和女英心中着急。舜帝究竟去了什么地方呢?后来找到侍从一问,才知道舜帝已经动身去九嶷山好几天了。她们放心不下,立即收拾行装,准备车马,随后追赶舜。
追赶了十几天,这一天来到了扬子江边,却突遭大风,幸亏有位老渔夫,知道她们是舜帝的夫人后,用船将她们送到了洞庭山,让她们在一座小庙中住了下来。大风持续了一个多月,她们出不了湖,只好焦急地盼望着风早些停止。她们登上山顶向远方张望,心中暗暗祝福舜帝身体安康。
这两位多情的夫人,日思夜盼,送走了无数个日夜,她们望啊,盼啊,望眼欲穿,愁肠寸断,但始终没有看到舜帝的归帆。
风渐渐地止住了。在一个风平浪静的中午,她们突然看到从南方飘来一只插有羽毛旗帜的大船,这是宫廷里的船,便急忙跑去迎接。但是,一看到船上的侍从和十兵,他们一个个愁眉不展,满面哀容,她们立刻知道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
侍从们一边把舜帝的遗物交给两位夫人,一边说:“舜帝驾崩于九嶷山下,已经埋葬在那里了。”娥皇和女英虽然已预料到凶多吉少,但这情况一旦被证实,她们依然哀伤地昏倒在地。
从此,娥皇和女英每天都要爬上洞庭山顶,抚摸着身边的一株株翠竹遥望九嶷山,流下哀思的泪水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们的泪水洒遍了青山竹林。那满山的翠竹也与她们一起悲伤、一起流泪,株株翠竹上都沾上了她们伤心的泪水,竟在上面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斑斑泪痕。
后来,娥皇和女英由于过分地想念舜而投湘水自杀了。她们成了湘水之神,被称为“湘妃”或“湘夫人”。
中国神话故事大全推荐 3
南宋爱国将领岳飞,善书法,也精琴棋。每当他心中烦闷的时候,总要弹古琴,以抒发心中的忧愤。公元1141年,岳飞抗击金兵,连连取胜,兵进朱仙镇,岳家军将士们个个摩拳擦掌,决心打到金兀术的老窝黄龙府。
这天,岳飞正和部将们商议出兵的事,南宋的投降派丞相秦桧促使宋高宗一连下了十二道金牌,召岳飞火速回京。他要把岳飞骗回京城加以杀害。
这天,岳飞离京城临安不远了,突然对面来了几个校尉拦住岳飞说:“圣上有旨,命你城外安歇,没有圣旨,不得进城。”
晚上,岳飞就住在一座寺院里。心中实在郁闷,夜不能寐,在院内踱步,望着满天星斗,连连摇头叹息。回到屋里,见墙上挂古琴一张,伸手摘下来,定了定音,伏案弹奏了起来。
秦桧实行的第一招刺杀岳飞的计划,就就是让人从监狱里提出一个身强力壮的死囚,告诉他去城外刺杀一个奸细,事成以后,不仅仅可赦免死罪,还要嘉奖。
这个犯人听说就就是刺杀奸细,又可免死得赏,高高兴兴的出了城,秦桧的得意打算就就是:叫死囚行事,免他死罪,他必然卖命去干;刺死岳飞,再把他抓起来杀人灭口,神不知,鬼不觉,万无一失。秦桧心里美滋滋的,静等刺客的回音。
刺客来到寺庙院内,躲在一棵老槐树的后面,他听见岳飞在屋里叹气,就蹑手蹑脚来到了窗下,在岳飞转身摘古琴时,闪身进了屋内,躲在屏风后面,提着气,踮着脚,向前移了几步,正要行刺,这时琴声响了,刺客立刻把刀缩了回去。原先这个刺客就就是郾城人,老爹就就是个有名的弹琴艺人,能作曲弹琴,在民间卖艺糊口。前年秦桧为讨好金兀术,硬把中原能歌善舞、抚琴作画的艺人抓了起来,准备送给金兀术寻欢作乐。他爹不愿去为金兀术效劳,被逼无奈,抱琴跳水而死。爹死了,他怀着满腔仇恨,到了京城,闯到秦桧相府拼命,被抓进监牢,判了死刑。
岳飞手中的牛角琴拨,在琴弦上弹拨的琴声飞扬,或柔或刚,或紧或慢,时而高亢,时而低沉,高亢时,像千军万马在疆场驰骋,拼杀金兵;低沉时,像唉声叹气,忧国忧民。
刺客忽然想起老爹爹的琴声,所以把刚要刺杀岳飞的刀缩了回去,他犹豫了,心想:“这就就是谁呢?如果就就是金人,咋能弹这样好的琴呢?”他用一只眼睛从屏风的细缝中仔细看:弹琴的人一身朝服,脸色白润,分明就就是中原人呐!
“管他就就是谁,趁他一心一意弹琴,我一刀刺死他就就就是了。”刺客心一横,刚要下手,只听琴声突然停住了。刺客浑身的肉紧缩了一下,差一点把手里的刀落在地上。这时,只听岳飞一声长叹:“唉!何时收复旧山河呀!”琴声又陡然骤起。刺客听了听,咦!这曲调为什么这样熟呢?这不就就是我爹谱作的《送军行》吗?
琴声绵绵不断,刺客的脑子里闪过几个月前的事情……
金兵占领了郾城,金兀术设庆功宴,把老爹抓去弹琴助兴。爹爹不弹不奏,怒目而立,在金兀术面前把琴弦完全拨断,被关进了营中。之后岳元帅到了郾城,打跑了金兀术,救出了老爹。老人家一高兴,就谱作了这首《送军行》的琴曲,到处弹奏,赞扬岳家军的抗金事迹。一天,岳元帅亲自来到家里,爹爹一见如故。岳元帅请老爹教他弹奏《从军行》。
他的心被琴声卷走了,随着琴声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慷慨,竟忘了自己就就是来行刺的。
“嘭”的一声,把他吓了一跳,琴弦断了。岳飞默默地站了起来,自言自语说:“我岳飞抗金大业未成,何以报答父老乡亲!”刺客听到“岳飞”二字,头“轰”的一下涨得斗大,钢刀“当啷”一声掉到地上,一下子从屏风后面转了出来,叫了一声:“岳元帅!”扑通跪倒在地,泪水哗哗地流了下来,泣不成声的说:“岳元帅!我对不起您呀!”
岳飞被他吓了一跳,看着面前跪着的人,问道:“你就就是谁?”刺客把行刺的事仔细的说了一遍。岳飞怒火冲天,双眉倒竖,钢牙紧咬,大骂秦桧老贼。他把刺客拉了起来,安慰了一番,给他一些银两,让他逃走,自谋生路。这个死囚万分感激,给岳飞磕了个头,说:“岳元帅,多多保重。”拾起钢刀转身走了。
中国神话故事大全推荐 4
黄帝晚年,以仙人广成子、容成公为师,用顺其自然的方法,使三界大治;功成名就,遂生退隐之心。他派遣夫役开采首山铜矿,在荆山下铸造宝鼎。宝鼎铸成的那天,天外飞来一条巨龙,垂下龙髯相迎。黄帝将主宰神的宝座传给了他认为很能干的曾孙帝颛顼,自己乘龙飞往九重天外,随他同行的朝中大臣、后宫夫人共有七十多位。其余大臣攀着龙髯还想爬上去,结果龙髯被扯断,纷纷跌下来。跌落的大臣们望着远去的黄帝哭了七天七夜,流下的眼泪淹没了宝鼎,汇成了大湖,后人称此湖为鼎湖。
继位的帝颛顼乃北方水德之帝,他的爷爷是黄帝和嫘祖的二儿子昌意。昌意在天庭犯了过错,被贬谪到凡界的若水,生下了韩流。韩流的模样委实古怪:细长脖,小耳朵,人脸、猪嘴、麒麟身,双腿并在一块儿,下面长着一对猪蹄。韩流娶淖子氏的女儿阿女为妻,生下了帝颛顼。帝颛顶的长相,与他的父亲也大体相似。
帝颛顼自幼受叔父少昊的熏陶,特别爱好音乐。他听到八方来风掠过大地发出熙熙凄凄锵锵的声音,十分悦耳,便让八条飞龙仿效风声而长吟,命名为《承云曲》,专门用来纪念黄帝。他又突发异想,令扬子鳄做音乐的倡导者。扬子鳄鸣声如鼓,背上披有坚厚的鳞甲,成天躺在池沼底部的洞穴内睡觉,对音乐向来生疏,受了主宰神的委派,怎敢怠慢,只得乖乖地翻转笨重的身躯仰卧,挥动粗大的尾巳敲打鼓凸的灰肚皮,果然嘭嘭作响,声音嘹亮。人间受到帝颛顼的影响,用扬子鳄的皮来蒙鼓,这种鼓很贵重,叫鼍鼓。
初登主宰神位的帝颛顼,所做的第一件大事是将原本不停运转的太阳、月亮和星星都牢牢拴在天穹的北边,固定在北方上空,这么一来,他的根据地北方三十六国永远光辉灿烂,相反,东、南、西方诸国则永远漆黑一团,百姓伸手不见五指,生活异常不便。
帝颛顼所做的第二件大事是隔绝天和地的通途。在他执掌三界大权之前,天、地虽也分开,但距离较近,并且还有天梯相通,这天梯即是各地的高山与大树。天梯原为神、仙、巫而设,人间的智者、勇士,也能凭着智谋和勇敢攀登天梯,直达天庭。那时候,凡人有了冤苦之事,可以直接到天上去向天帝申诉,神亦可以随便至凡界游山玩水,人与神的界限不是很明确的。帝颛顼继承黄帝做了主宰神,把蚩尤领导苗民造反之事作为教训,他考虑到人、神杂糅混居弊多利少,将来难保没有第二个蚩尤下凡煽动世人上天与他作对,为此他命令孙儿重和黎去把天地的通路截断,让人上不了天,神下不了地,大家虽然丧失了自由往来的便利,却能维持宇宙秩序,保证安全。
大力神重和黎接旨,运足了力气,一个两手托天,一个双掌按地,吆喝一声,一齐发力,托天的尽力往上举,按地的拼命向下压,天渐渐更往上升,地渐渐更向下沉,木来相隔不远的天地就变成现在这样,遥遥而不可及了,高山、大树,再也起不到天梯的作用了。从此,托天的重专门管理天,按地的黎专门管理地。黎到了地上还生下个名叫嘘的儿子,嘘没有手臂,两只脚翻转上去架在头顶,他住在大荒西极日月山上,这座山乃天门之转轴。他的职责是帮助父亲考察日月星辰运行的先后次序。
自从截断了天和地的交通,天上的神还能腾云驾雾私下凡界,地上的人却再也无法登上天庭,人、神间的距离,一下子便拉得很远很远。神高高在上,享受着人类的祭祀,而人有了病苦和灾难,却上天无路,神也完全可以不闻不问,任人类受苦受难。
帝颛顼自己作威作福,还生出了许多鬼儿子危害人类:三个死掉的儿子,一个变为疟鬼潜伏在长江,传染疟疾病菌,害得人发寒热、打摆子;一个变为貌似童子的魍魉隐匿在若水,夜间施展迷惑人的鬼蜮伎俩,引诱行人失足坠河;一个变为小儿鬼躲藏在人家的屋角,暗中惊吓小孩,使之惊挛、哭号。另有一个儿子骨瘦如柴,生来爱穿破衣烂衫,爱吃稀粥剩饭,正月三十死于陋巷,成了穷鬼。凡人最怕穷鬼上门,千方百计要送走他。送穷鬼的日子在农历正月廿九,常见的方式是打扫屋子院落,把扫出来的垃圾当作穷鬼,或投之流水,或倾倒街头,有的还在垃圾堆上插注香,放三个花炮,俗称“崩穷鬼”。唐朝文人韩愈穷怕了,曾作《送穷文》说:“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
有一匹名叫祷杌的怪兽,也是帝颛顼的儿子。它有人的面孔,老虎的身躯和利爪,野猪的嘴巴和獠牙;它披着三尺多长的狗毛,连头带尾足有一丈八尺长。它在西方的荒野里横行霸道,过路人一提起来就惊怖失色。
帝颛顼和他的鬼儿子、兽儿子们,再加上一大批兴妖作祟、招灾引祸的山精水怪,把黄帝留下来的太平盛世搅得乱七八糟,不过数载,就爆发了以水神共工为首的天神大起义。
中国神话故事大全推荐 5
武财神有赵公明、关帝。赵公明即赵玄坛,又称“赵公元帅”,最早出现于晋人干宝的《搜神记》,称其为取人性命的冥神,稍后陶弘景《真诰》则称其为致人疾病的瘟神。元无名氏《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则说其“钦奉玉帝旨召为神霄副元帅”,司职“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禳灾”等。
赵公明之所以成为财神,得益于明人小说《封神演义》,姜太公奉元始天尊之命按玉符金册封神,册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玄坛真君”,统领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路神灵,此时的赵公明才从“恶神”转型为“财神”。其后,小说戏曲恒演不辍,推波助澜,赵公明最终成了家喻户晓的财神。在民间,赵公元帅多以骑黑虎、顶盔贯甲、左手托金,、右手持银鞭、身边有奇珍异宝装饰的形象出现。
关帝即关公,史有其人。据晋陈寿《三国志》记述,关羽,字云长,生于山西,仪表威武,武艺超群。东汉末年,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起兵争雄,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帝国,后大意失荆州,被孙权部将所杀。因曾有恩于曹操,所以曹操刻沉香木为躯,厚葬于洛阳。小说《三国演义》将关羽的这段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其勇猛、重义、忠贞的形象家喻户晓。
据记载,对关公的信仰始于南北朝,公元567年,当阳县玉泉山首建关公庙。其后的封建君主为巩固其统治所需,大肆宣扬关公的忠孝节义,使关公信仰在相对较短的历史时段内迅速发展。从隋唐至明代,关公庙宇激增,封号不断。到了清代,清统治者认为自己能够入主中原得益于关公的护佑,称其为“关圣大帝”。关帝信仰涉及各行各业。
智慧文财神
文财神指文昌帝君。文昌帝君即文曲星,也称梓潼帝君,他是掌管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的神,民间奉其为文财神。从信仰根源上看,文昌帝君信仰源于我国的星宿崇拜,《楚辞·远游》有“后文昌使掌行兮”句,洪兴祖补注:“《晋(书)一天文志》云:‘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录,五曰司命,六曰司寇’。”由于儒家崇尚“学而优则仕”,所以自汉朝以来,对文昌帝君的信仰逐渐得到了强化。
文昌帝君名叫张亚子,东晋时四川人,后打仗身亡,人们便立祠纪念他,唐朝时追封其为“英显王”。道教将其吸纳入神谱,安排在文昌府中主司禄籍,并将地名(梓潼)尊作神名。至此,星宿具象为张亚子。随着宋代科举的盛行,张亚子名声大振,读书人笃信张亚子的灵性。明朝时天下学馆都立文昌祠。清朝规定,每年阴历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朝廷派员参加祭祀活动。现在,我们所称的文昌帝君实际上是文昌(星名)与梓潼(地方名)的结合体。历文昌的形象是雍容慧颜,头戴饰玉官帽,骑白驴,有两小童陪伴。中国传统年画中则表现其为面带笑容,手执“如意”,身携“聚宝盆”,常有“招财”、“进宝”相随。文昌帝君应该是出现年代最早、供奉者最多的财神形象了。
除此之外,民间还有说法称商纣王的叔叔比干、春秋战国时越国重臣范蠡为“文财神”,五代时人刘海蟾为“偏财神”等等。
中国神话故事大全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