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儿童的心理特点是怎么样的经典总结
相关文章
六岁的儿童已经经历过幼儿园的阶段,马上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他们懂得了简单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能够和家长进行正常的交流,所以家长要和孩子做好生活上的沟通。家长要多了解孩子的行为能力,才能和孩子沟通起来没有隔阂,那么六岁儿童心理特点有哪些?
六岁儿童的心理特点是怎么样的经典总结 1
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2、求知欲较强。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无口吃情况;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
3、能合群。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为集体和所能及的好事。
4、诚实而不说谎。很少说不符合现实的话;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损坏别要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
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对称赞感到高兴,对批评、指责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欢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的畏难、胆怯等。
总之,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幸福,做为家长我们一定要了解孩子每个时间段的心理特点,有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
六岁儿童的心理特点是怎么样的经典总结 2
建立有效沟通
10-14岁是青春期前的过渡阶段,由于真正的叛逆期还未开始,过去很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但事实上,这一阶段的亲子关系会对青春期有直接的影响。
为什么说这个阶段重要呢?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虽然具有一些青春期的特征,但相比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这些孩子的叛逆心理还不至于那么强烈。家长若能在这一阶段与孩子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方式,那么将来家长也能更自然地与孩子交往,做到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10-14岁的孩子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是非价值判断,变得有思想,有主见,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与理解。此时,单面说教的方式已经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的前提是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顶嘴、捣蛋、对着干只是表象,这些行为的背后其实是孩子希望受关注、被理解、被认可。家长要注意留心孩子的这些心理变化和成长诉求,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与尊重。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家长不妨以朋友的方式与孩子亲近,在说教前先耐心聆听孩子的真实想法,鼓励孩子说出心里话。如果这些话涉及到孩子秘密,家长还应遵守保密承诺。如果在谈话间,家长真察觉到孩子犯了错误,也要尽量控制情绪,不要立即对孩子大加责骂。
亲子间的有效沟通不是建立在家长权威之上,而是建立在相互信任之上。只有让孩子认识到父母可以完全信赖,进入青春期后的孩子才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
六岁儿童的心理特点是怎么样的经典总结 3
让孩子多接触自然
谁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很多家长就急着教孩子识字、算术、背唐诗。家长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效果很可能事与愿违,过早的单纯知识性学习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的认知思维过早符号化,不利于孩子天赋的开发。
6岁前的孩子是用非语言系统的方式来认识世界的。这个阶段,应重点发展孩子的右脑,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尽量用形体、绘画和想象的方式来与孩子交流。
国外很多家长会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尽量不用语言来教育孩子,而是让孩子用眼睛、用心灵感受世界。比如对“苹果”的认识,当孩子还不会说话、不会用文字来表达时,他脑海中的“苹果”是一个个形象而生动的苹果样子。但是如果过早地让孩子生硬地认字,孩子就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苹果”这一语言符号,而无法形成关于“苹果”的形象记忆,这对孩子的右脑开发是非常不利的。
实际上,孩子在出生前,大脑中的神经元数量是远超过大脑实际需要的。而生命早期的大脑就像是一个大胆的剪裁师,随着出生后接触的刺激逐渐增加,那些经常受刺激的神经元和突触就会被保留下来,而那些不经常被刺激的神经元细胞所连接的突触就会被修剪掉。如果一味地对6岁不到的孩子灌输知识,我们就容易以成年人的思维限制了孩子天赋的发展。
六岁儿童的心理特点是怎么样的经典总结 4
5-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绝对可以称为天使,与3、4岁处于人生第一个叛逆期,动不动就哭闹撒泼的孩子,和7、8、9岁狗都嫌的孩子相比,5-6岁的孩子绝对可以用甜美两个字来形容。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很乖,很听话。
如果非要说问题的话,5-6岁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争强好胜。因为在乎结果,所以他们也会习惯性推卸责任,明明是自己干的,他们却会故意找一些借口说不是自己干的。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会批评甚至惩罚孩子,其实这时候家长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六岁儿童的心理特点是怎么样的经典总结 5
1、9岁的孩子从本身找出来的长处不再能满足自己了,而是需要用别人的长处来自我装饰,具有荣誉感和竞争心理。这个时期儿童的主要兴趣又从自我转向外界事物,这主要是缘于儿童交往的扩大、学校教育的影响和智力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外界事物的看法不再是主观、片面、孤立的了,而是形成了客观的、联系的认识体系。
2、9岁孩子的任务就不再是适应学校生活,而是在学习能力上要求更高,在学习任务上难度明显加大。例如,在语言表达方面,对书面表达方式要求更多,对文字的理解和内在联系要求更深;在数学方面,应用题的题量加大,对抽象思维的要求更高,运算的复杂程度加大。好多家长和老师感觉到三年级对一些孩子来说,仿佛是个坎儿,他们会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障碍,如不及时矫正,就会影响到五、六年级的课程。在这一时期,应重点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3、9岁孩子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特点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一个八九岁的孩子,还是一张白纸,真正在上面作画的是父母和老师,这个时间段的孩子的教育,是基于的爱的教育,只有用爱引导的教育才可能是成功的。
任何质疑,训斥,打骂,都不是良性的教育,只会让孩子对自我产生质疑,作为父母,只要孩子在智力上没有异常,就一定要多信任,关爱,鼓励,从积极的方面去引导他,而不要从消极的方面去指责他。
人性之初没有善恶,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孩子在很多方面,还不知道对和错,即使做了过份的事,他也不适意这么做,而是他不知道这是错的,所以你不能用错来指责他。而要告诉他为什么这么做是错,怎么做是对,什么样的行为是值得称赞的。关注他每一点每一滴的成长,为他欣喜,即使他只是掉了一颗牙。
做父母的尽量不要拿孩子做对比,每一个孩子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都会有独特的地方,多鼓励,多激发,你会发现他的优点越来越多,越来越值得你骄傲。
这个时期的孩子要多使用引导、平等交流的方法与之交流,作父母的要多投入爱心与关心在孩子身上。教育的实质是爱的引导。
六岁儿童的心理特点是怎么样的经典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