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览整理推荐
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有哪些?这是很多高考生共同关心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览整理推荐 1
1、因果式组合段落
按照事物的原因、结果的关系表达意思的自然段,叫因果式小段。包括先因后果和先果后因两种情况。
例如《莫泊桑拜师》第一个自然段: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从小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但这些作品都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莫泊桑焦急万分,于是,他去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
这一段段意可概括为莫泊桑早年写作平平,所以他拜福楼拜为师。
以上是先因后果,再举一例先果后因。
《真情的回报》最后一个自然段"骑上这辆崭新的自行车送报快多了。当然,我从没想学会在马路上扔报纸的`'绝活',依旧下车把报纸送到每家门口;下雨下雪天,依旧把报纸送进门里。因为我永远记住了: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和爱意。"
这一段前面是结果后面说明原因,从而突出了原因,点明了课题的含义。
2、转折式组合段落
全段分两部分,前后两部分意思转折,常用"但是、可是、而"等转折词分开。
例如《灰椋鸟》第一自然段。"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这一段可概括为:原以为灰椋鸟没什么好看的,可是自从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我决定去看看。有时,前后两部分内容间没有转折词,但其中的转折关系仍显而易见。
如《烟台的海》第一个自然段: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这一段前后两句问虽无转折词,然转折关系一读便知。
转折式自然段,一般抓转折后的内容概括段意。上面这段可概括为由于烟台是我国少数北面临海的城市之一,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3、总分式组合段落
先总述后分述或先概括叙述后具体叙述,也包括先总述再分述最后总结以及先分述再总结。
如《爷爷的芦笛》第1自然段。在强强的相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中,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更有趣的是,海水长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一张普普通通的苇叶,经爷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支芦笛。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水味……。这一段先总述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再具体描绘周围景色之美、芦笛曲调动听。
再如《夹竹桃》第三个自然段。先总述我们家常见的花应有尽有,再分述春、夏、秋三季花儿依次开放的景象,最后总结园子里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盛景。
4、并列式组合段落
在一段话中,分别写几种事物的几个方面,它们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存在的。
例如《精读与泛读》第五自然段: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对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逐一探究某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这一段前后两部分分别介绍了面对许多读物和一本读物时不同的读书方法。前后显然是并列并系的。
5、顺承式组合段落
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表达。
例如: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400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儿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勇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层意思,把四层意思归纳起来概括段意:
当九江赛城湖大堤塌陷时,官兵们闻讯赶到,扛沙包,筑人墙,终于保住了大堤。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览整理推荐 2
1.仔细阅读材料
所谓“读材料”,就是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高中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析,人们常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 的感知和记忆;所谓深层理解是根据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客观事实, 在认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
2.找出阅读材料中的“原话”
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高中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寻找解题技巧,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对短文进行理解,然后分析句子结构,确定该词的词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时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这样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阅读理解题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高中生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我们也可以让高中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翻译,再换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3.使用科学的答题方法
(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__’的说明”“不能表明‘______’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
(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
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
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
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
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
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览整理推荐 3
一、通读全文力求把握主旨
1.要注意对文章题目的把握。
文章题目往往会对揭示文章主旨有帮助。例如,人物传记《笑神赵本山》从题目中我们便可以看出文章的主题是从幽默这一面来谈赵本山的。
2.要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学生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这样做往往行之有效。归纳段意可以通过勾划关键词句来完成。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如果没有合适的自己在每段旁边概括,用词标注。
3.要把握全文的思路。
读完全文后,要根据自己对每段段意的把握来给全文分层,从而把握全文的思路,从而明确的把握全文的主旨,为下文的答题做充分的准备。
笔者把这一方法总结为:先化整为零,即对全文通读,肢解每段,把握每段段意;再化零为整,即概括完每段段意后,总结全文思路,把握主旨。
二、读题、答题、组织答案
1.用心审题。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
注意: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2.确定答题区域。
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
3.在答题区域内按题干要求筛选关键词句。
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有的题不能直接找到答案,找出与答案相关的词句,在此基础上根据题干的要求概括出关键的词,为答题做准备。
4.整合概括,定向表述。
能不用作者原话的情况下尽量不用作者的原话,按题干要求定向组织关键词来作答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还有当答案不只是一点时,要分点作答。
三、答题注意事项
1.弄清题干中具有的态度或倾向。
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最多。
6.多角度多层次答题。
特别对付分较大的最后一道探究题,要注意平时的训练,尽量从多角度多层次的答题,尽量让答案的骨架牢固,漂亮,让答案的内容丰满,充实;还要注意探究题应是要求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所以一定要恰当的结合文本,不能脱开文本高谈阔论,不管不顾的答题。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览整理推荐 4
★ 高考指导: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及赏析句子六种方法
★ 高中语文古文阅读鉴赏答题技巧
★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方法
★ 高考冲刺语文文言文答题方法有哪些
★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 高中语文文言文做题技巧
★ 最新高中语文文言文考试技巧
★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 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览整理推荐 5
通用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及解题方法
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1.记叙文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
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
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
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它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地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
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明的是文章结尾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即可;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览整理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