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元宵节日记精选推荐
相关文章
元宵送汤圆,祝福圆又圆。满碗都是福,好运不胜数。一口一个甜,快乐笑开颜。再尝香满嘴,成功紧相随。祝元宵节快乐!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关于元宵节日记600字,希望你喜欢。
八年级元宵节日记精选推荐 1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又可以看花灯、猜谜语、吃元宵。今年的元宵节正好又是情人节,早早的,大街上开始卖起了各种各样的花,有的是真花,有的是用玩偶放在里面的,许多和我差不多一样大的孩子们也参加到卖花的队伍当中。大街上各种各样的玩意儿也多了:有钓鱼的、有掷飞镖的。还有的人在表演文艺节目;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下午,我和爸爸一起去玩了,我们先去的是塔院。我们看了佛、看了节目表演、猜了谜语,只不过没有猜对罢了。我觉得这个我应当猜对了呀,“会计”打一成语,我一想会计是很会算数的,所以我和爸爸猜的是:“精打细算”,可工作人员却说不对,我爸爸就多问了一句:“那是什么?”有人说:“是足智多谋。”我一听,足智多谋?不可能吧,会计怎么可能是“足智多谋”呢?应该是他们错了,我们对了;还有一个也没对,是“亚”,打一成语,亚?加上中就是“哑”,哑巴的哑,我一想,可能是“哑口无言”,可惜也不对,我用手机一查,原来是“有口难言”呀!
我们猜过灯谜后,就从塔院出去了,外面正在唱戏,看了一会儿,准备走了,爸爸突然说:“佳佳,快看。”我朝爸爸指的方向望去,围了好多人,我凑过去一看,原来是有人在写字,这不是普通的写字,是用不知是什么的东西在写,不,是在“画”,每一个部首都能用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东西给画出来,而且还是五颜六色的,最后,如果还有位置的话,会根据你的名字写一首诗,写完之后还盖上了印章,但我看不清是什么,有几个人都写了他(她)们的名字。人太多了,看了一会儿,我们就走了。出来之后,买了草莓、甘蔗,我玩的有点累了,就回家了。
回到家,奶奶让我去包饺子,我就去了,爸爸也和我们一起包,妈妈还没下班,我们包的饺子什么样的都有,有麦穗的、有花边饺、有“元宝”式的饺子和包子一样的“饺子”。晚上,我们一起看元宵晚会,吃元宵。
今天过的太开心了,我盼望下一个元宵节的到来。
八年级元宵节日记精选推荐 2
我的家乡在湖北荆山山麓,地属襄樊管辖,是个版土面积三千八百五十七平方公里,总人口六十万人的小县城。原名思安,因境内有漳河,故改思安县为南漳县。
小学时有篇课文叫《西门豹》,讲的是西门豹治河投巫的故事。课文里西门豹治的那河叫漳河,那时年纪小,以为这漳河便是这打从家乡门前流过的小河,竟高兴得手舞足蹈。后来才晓得此漳河非彼漳河,那漳河在河南安阳,比南漳县城都有名。
南漳这小县也终于没负了“思安”这名讳,绝不树大招风,恐怕出了湖北就再没人知晓襄樊有个南漳了。但又何必天下皆知呢?这毕竟丝毫不影响这小县城的和乐。淳朴的家乡人,就如此安定地在这块山清水秀的土地上,一代一代生活着。老人们三两聚在树下闲聊,大人们起着自行车在不太宽敞的马路上来回穿梭,孩子们专心地坐在讲堂听老师讲解。街道或许并不繁华,没有繁弦急管,也没有火树银花和灯红酒绿,却安详而端庄。岁月就在小巷厚厚的落叶上慢慢流淌。
满月象征着团圆、美满。正月十五之夜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自然被这个一心祈求平安的小县所看重。
提起元宵佳节,除了汤圆,我想更多人会想起赏灯。而在我的家乡,正月十五上午的游街“闹元宵”却更被人们看重。
清早五点多钟,便有大批人马在水镜广场聚集。老人,小孩,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人都在队伍里满面春风。打腰鼓、划旱船、扭秧歌,无人不迫切地表达着自己的欢喜。队伍从大街小巷走过,路边观看的人摩肩接踵。调皮的小孩,拿出过年没放完的鞭炮,“刺啦”一声擦燃往人群里一丢,吐吐舌头跑掉了。只剩下母亲无奈的苦笑、抱歉的赔罪及众人宽容的笑声。狮子在街上上蹿下跳,长龙在人海中上下翻腾。夹杂着震天撼地的锣鼓声,欢乐的气氛沸腾到了极点。
元宵是团圆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顿丰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点开始,万家鞭炮齐鸣,当满城的地面都被喜庆的红色铺满时,人们便开始吃饭了。汤圆当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汤圆最令我挂念——奶奶不会夹馅,所以总是把汤圆揉成一个个小团。但这一点都不影响它的味道:煮好后盛起来,一人面前一碗汤,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绝不亚于蒋雯丽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汤圆”。
南漳不是个富裕的小城,没有太多的财力来举办灯会。可这并不影响家乡人赏灯的情趣。小巷里,小贩摆弄着各式各样的花灯,牢牢拽着妈妈衣角的孩子睁大眼睛望着花花绿绿的闪光物,央求着。大人无奈地望着孩子,掏出钱交给满脸笑容的小贩。孩子得了心爱的玩具,高兴得手舞足蹈。
每看到这些,我都会想起自己那如梦般干净淳朴的童年。
八年级元宵节日记精选推荐 3
元宵节,它虽然没有春节热闹的气氛,没有春节红火的喜庆,也比不上春节的历史悠久,但它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含义。
因为元宵节紧挨着春节,所以在我的家乡,从春节前夕一直到元宵节,近一个月的时间,家家户户都忙碌着、却很开心的过着盛大的节日,直到元宵节完,这热闹、欢快的气氛才渐渐平息下来。小时候,在我心中,我只知道元宵节像春节一样热闹,一样有趣。
记得有一句古语说:“正月十五闹元宵”。每次还没到正月十五的时候,人们便开始做准备,排秧歌、买烟花、买灯笼,有些心灵手巧的人便会自己做一个与众不同的灯笼,就只为了那一天而做准备。
正月十五日那一天早晨还算清静,可以到中午,刚吃过晚饭后,如果你想午休,那恐怕没戏了。刚一过十二点,街上就准时开始了敲锣打鼓,随即而来的就是俗称的扭秧歌。各个表演者脸上都洋溢着欢乐,透出了节日的气氛,都跳出了自己的个性,各式各样的,有扮小丑的,有举花伞的,有转手绢的,使你大饱眼福。看完了,会觉得肚子有一点饿了,这是餐桌头号食品——汤圆,一个个浓郁可口,要到嘴里,感到一阵香甜,可口,好吃极了。
这都不算什么,只是个开幕式,最为热闹的还要数晚上了。
晚上,整条街都比以往亮,灯火通明的,必行在街上,琳琅满目的灯笼看得人眼花缭乱。有材质不同的,大小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各有各的特色,绝对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拿一根细竹竿,将点燃的灯笼挑起来,俗称挑灯笼,也有一个文雅点的名字叫看花灯。
看,那边是什么,热火朝天的,走,去凑凑热闹。哦,原来是——猜灯谜呀!火红的纸片透过灯光,将整个广场都被红色包围,被喜庆包围着,人们站在一张张纸条前,有的低头用手机查,有的挠挠头,有的安静的思考,想到后,便争先恐后地去兑奖,广场充满了无穷的欢乐声。
最后,再欣赏一下圆盘般的月亮,这是一年中第一个全月,皎洁的月光将每一个角落都照亮了,有一种仙境般的美。
这是我家乡的元宵节,一个与众不同,热闹非凡的节日。我爱家乡的元宵节,更爱我美丽、热闹、与众非凡的家乡!
八年级元宵节日记精选推荐 4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和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但是天公不作美,这几天老是下雨,只能在家吃元宵了。我们决定自己在家做元宵。妈妈把各种颜色的粉和馅准备好,开始包元宵喽!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从大的粉团里取一小块下来,搓成圆形,把它压扁,在中间放一点馅儿,再把它合起来,捏紧,搓圆。这样,一个完美的汤圆就完成了。
没想到我一次就成功了,看着手里的元宵好有成就感。我们做的元宵有芝麻馅的,花生馅儿的,紫薯馅的,核桃馅的,看着五颜六色的元宵,口水都要滴下来了。接着,就是煮元宵了。妈妈说,一定要等锅里的水烧开了才可以把元宵放进去。我左等右等,终于把锅里的水给等开了,赶紧揭开锅盖放元宵。
一个个的元宵像跳水运动员一样跳入水中。没过多久,它们又像调皮的娃娃,一个一个地从水里探出脑袋,在水里上下翻滚。等它们全都浮出水面,我迫不及待地先盛几个尝尝,入口滑滑的,咬着软软的,吃下去甜甜的,真好吃,比超市买的更好吃更甜。
今天虽然没有看舞龙、舞狮子,但是在家吃自己做的元宵也很开心。
八年级元宵节日记精选推荐 5
要问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节日?那当然是元宵节了。因为元宵节不仅可以吃到美味的元宵,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看到好看的灯展。
虽然今年的元宵节已经过去了,但是那时的场景却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元宵节的那一天可热闹了。为此,姥姥、姥爷和弟弟也来我家和我们一起过元宵节。
晚上吃过元宵后,我们一起来到广场看灯展。到了广场,映如我眼帘的是来来往往的人群络绎不绝,环绕广场四周的好几圈的灯笼让人眼花缭乱。我们迫不及待的走进第一圈观看灯笼,这一圈都是各个单位的。第一个灯笼是一只小巧玲珑的兔子灯笼。这是房地产公司的。红宝石的眼睛下有一张要说话的三瓣嘴,竖起的耳朵好像正在听人们的赞美呢!真是非常的机灵可爱。第二个是自来水公司的灯笼,形状是一滴水,虽然简单,但是也非常的漂亮。估计自来水公司的人们是告示着我们要节约用水呢!随着拥挤的人群我们终于走进了第二圈,第二圈是各个学校的灯笼。第一个是北二小学的灯笼,它的形状是一本书,书上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字样,可见是让我们好好学习、早日成才、为祖国做贡献呢!第二个是我们奋斗小学的,是用我们奋斗小学的标志做成的灯笼,可见处处都要体现我们奋斗的精神。上面由红色、黄色和绿色环绕着,美丽极了。看了使人非常的振奋。我们看得入了迷,不知不觉就走进了第三圈了,第三圈是各个图书社的灯笼。第一个是新华书店的,新华书店果真名不虚传,是一只威武的猛虎,这只猛虎是多么的逼真呀!预示着他要在图书行业要像猛虎一样独领风骚了。可惜,弟弟偏偏在这个时候想睡觉,我们只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灯展会场。
八年级元宵节日记精选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