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范文整理
相关文章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己特有的风俗,而我的家乡的风俗习惯也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处处显示着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的民风民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风俗六年级单元习作范文十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范文整理 1
春节来了,正所谓初一的饺子得三十晚上坐一宿!这马上就得坐一宿了,当然得露一手!
大年三十一大早,老妈就把我从床上拽了起来,我起来一看,大家正在包饺子,我赶忙跑过去想要帮忙,我一过去,老爸就给了我一个硬币,让我将硬币包进饺子里,我兴致勃勃开始了我包饺子的历程。首先我拿了一个饺子皮,用勺子挖了一勺饺子馅放进饺子皮里,两手一捏,一个饺子成型了。大家都说我包的不错,我顿时骄傲了起来。这时,一直在厨房忙活儿的姥姥走出来对我说:“过年时,讲究守岁时包饺子,辞岁时包饺子即到子时也包饺子,此为两年之交,往饺子里面包硬币的意思是招财进宝,有财运的哦!”我立刻兴奋了起来,准备捞一把“财运”!
晚上十二点,饺子下锅了,元宝似的饺子把我馋的口水垂涎欲滴,我们坐到桌上开始吃,都在挑个大的想要吃到硬币,突然,老爸大叫一声,将硬币吐了出来,老爸乐开了花,而我一脸的羡慕与遗憾!?这就是我们家春节的风俗,大家在过节吃饺子时,一定要包住财运,抢占先机,千万别被自己老爸吃到“财运”了!我很喜欢这个风俗,希望一直保持下去,也希望财运成真哦!
祝大家新年快乐,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天天开心哦!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范文整理 2
我的姥姥是地地道道的土家人,所以,每到过年的时候我们都要回到老家——山东。
每到腊八那天,我们一家在天上还有星星的时候就起床了,腊八节一定要吃腊八肉,我大姨夫从冰箱里拿出了一大块猪肉,只见他把肉放在火炉上让它解冻,又往肉上撒了好多胡椒粉、辣椒粉,让猪肉变得花花绿绿的,接着大姨夫让我把肉递给爸爸,只见爸爸把一小桶酸糕水倒了上去,再用刷子把酸糕水刷开,刷完酸糕水的猪肉味道非常的香,有着酸糕水的酸味也也有胡椒粉和辣椒粉的辛辣味儿和香味儿。
吃完腊八肉,就该喝腊八酒了,虽说腊八酒有酒字,但里面只是用葡萄、梨、苹果等水果榨的果味饮品,味道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喝,还可以把腊八酒和带气的无味苏打水一起喝,口感更佳呢!
过完腊八就到了小年,这天男人们都在家收拾房屋,女人们会去集市上买年货,而我们小孩儿就在田野里玩摔炮。
又过了几天就是大年了,爸爸和大姨夫在杀猪、清理猪的内脏,而我们小孩儿在屋里的炕上玩耍。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过去了,猪肉终于烤好了。爸爸拿小刀从猪身上割了一大块儿的肉让我们吃,我问爸爸为什么要把整只猪一起烤,不分成几部分?爸爸说:“因为这样可以象征我们一家圆圆满满。”
吃完合家饭后,我们土家的年也就算是过完了,是不是很有年味儿呢?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范文整理 3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买菜,突然我看见今天理发店的人似乎异常的多,有些人宁愿排着队也不愿意离去。我有些奇怪了:“为什么这些人要在今天理发呢?今天不理就不行了吗?”爸爸听了我的话笑着说:“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所以都要理龙头,我一下子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缠着爸爸问个不停,最后爸爸被我问得实在有些不耐烦了便对我说:“回去以后你问你奶奶去吧”。
回到了家我急忙跑去奶奶家,奶奶一边摸着我的头一边说:“二月二,可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农家人会找来长竿敲房把龙唤醒,然后用草灰向井台引一条灰龙,再用谷糠从井台向水缸引一条灰龙,早餐要吃年糕和猪头肉,午餐吃春饼,还要吃炒豆子,天近黄昏时,家家要用灶膛里的灰围着院子撒一圈,传说是为了辟邪。”不知不觉中奶奶讲完了,我只好走回了家。
回到了家我又问爸爸:“除了关于二月二的风俗,还有没有其它的故事呢?”爸爸说:“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你想不想听呀?”我说道:“我当然想听了。”于是爸爸开个绘生绘色的讲到:“武则天称帝的时候,玉皇大帝大怒,于是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才旱了一年,大地上的人就快死完了,龙王实在不愿意看到百姓受苦,于是偷偷下了一场雨,被玉皇大帝压到山底下,山前面还写了几个字:要想龙王出,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报答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可一找三年却没有找到。有一次背玉米的老婆婆走在路上,却没有扎紧口袋,于是将黄灿灿的玉米掉了一地,人们恍然大悟,玉米像金豆,回去炒一炒不就开花了吗?于是人们就这样救出了龙王。”
虽然这个习俗只是一个传说,但是却代表着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今天我不仅了解到了风俗习惯,而且还知道了神话故事,这就是我们的二月二,你愿意来这里感受一下吗?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范文整理 4
我的家乡普格是凉山州东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这里有着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是火把节的故乡。
火把节是祈祷幸福、祝福吉祥的节日。火把节原旨是驱虫灭害、保佑庄稼获得丰收。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普格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日子。
火把节的第一天,各家各户清洗炊具,杀鸡宰羊,筹办丰盛的节日晚餐。吃晚饭前,大人们把饭盛进簸箕里,把菜放进盘子里,筷子与勺子放在菜上,然后一起摆放在门前。希望已过世的老人们回来吃顿饭,来看看儿孙,保佑在世的家人平平安安,健康长寿,并把家中的不吉利带走。祭完过世的老人,全家才开始吃饭。晚饭后,老老少少都走出家门,不约而同地来到寨口,用火把烧几堆熊熊的篝火,老的聚在一起,小的聚在一起。女孩子们手牵着手围绕火堆念起火把祝词。人们迎着金灿灿的火光,跳啊,笑啊!祝词一声高过一声,欢乐一浪压倒一浪,此起彼伏,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火把节的第二天,是节日的高潮。四面八方的彝族人民都聚到一个固定的场地。火把节的场地是一块圆而平坦的草坪,外围是浓浓密密的树林,过节的人们坐满了草坪四周。这天要进行斗牛、斗鸡、赛马、摔跤等活动。普格彝民的摔跤与人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日本相扑运动有些相似。摔在上面的不一定赢,摔在下面的不一定输,而要看谁的双脚先离地,谁的双肩先触地。能参加火把节摔跤比赛的小伙子都是各村各寨的佼佼者。他们时而被这个抱起,时而被那个摔倒。战败者不气馁,战胜者也不骄傲。他们都冷静地迎接新的挑战,直至无敌手才算胜利。
火把节的第三天,是选美活动。姑娘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佩戴着金银首饰,每人撑一把黄油布伞,相互牵着彩色三角巾,在草坪上围成一个又一个的圆圈,跳起了优美的彝族舞,唱起了婉转的彝族歌。五彩艳丽的裙子摆动着,旋转着,如彩蝶展翅,似孔雀开屏,煞是迷人。姑娘们努力展示出自己的美。记者们可忙坏了,又是拍照,又是录像。评委们也在精心挑选着百花丛中的“牡丹花”。瞧,他们满头大汗,看来还真难选出来呢!傍晚,各家各户点燃火把,在家长的带领下,在屋内、院坎中转绕,口中念道:“烧死瘟疫,牛羊发展。”祈求六畜兴旺,庄稼获得丰收。接着,全寨各家各户把剩下的火把集中堆放于村头牛羊出入的路口,燃起熊熊的篝火,在篝火的上面放一块石板,每家朝石板上投小石9粒、草9根,象征着数不清的牛羊来吃草,收不完的庄稼堆成山。
家乡的火把节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的进步,逐步发展成为集民间体育、文化活动和民风民俗展示为一体的盛大节日。近年来,每逢火把节都有大批的外国朋友和港台同胞来普格和彝族人民共度佳节。
朋友,请来普格参加彝族的火把节,你将会看到惊心动魄的一幕又一幕……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范文整理 5
刚上幼儿园的小孩子,正在上中学大学的大孩子,脸上长满一道道皱纹的老孩子,提到过年吃饺子,谁不会记忆犹新,回味无穷呢?当然,我也不例外。
大年三十下午,我们家还没开始包饺子,我就在盼饺子出锅了。可按照惯例,初一子时才能吃到饺子。唉,我的幸运饺子呀,也只能那时候才能与我见面了。可从现在到初一的子时还有好几个小时呢?我只好在房前屋后转悠来打发时间了。转悠的时候,我也是一直在想今年的那个幸运饺子(包有硬币)会饺落谁碗。
转悠打发不了多长时间,我就回屋看电视,看书,跟叔叔的儿子——我的弟弟做游戏。这期间,我多次往厨房里跑,看看妈妈和婶婶包多少饺子了,我只关注饺子的数量,没有心思欣赏她们包的好不好看。
“妈妈,婶婶,别忘了包幸运饺子。”我提醒着她们。
“忘不了,忘不了!玩去吧。”婶婶笑了。
“还要包多少,啥时候才能下锅呢?”我不肯出去,就缠着妈妈不停地问。
“天还没黑,还早着呢!出去等着吧!”妈妈不停地包着饺子。“那……我饿了。”我拍了拍肚子。
“谁让你中午不吃饱。吃点麻馓子去,一会就做年夜饭了。”妈妈抬起头,很明显,她看穿了我是装的。
吃完年夜饭,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大人们看一会都睡去了,我和姐姐一边看电视一边守岁,要为爷爷奶奶他们祈福。还有就是等待幸运饺子的到来。听妈妈说,按照中国古代计时法。晚上十一时到第二天凌晨一时为子时。“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则象征着生活富裕。
这不,电视里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我就拉爸爸起床下饺子。急切的等待中,饺子出锅了,我大喊了一声:“爷爷奶奶,来吃饺子喽!”然后就和弟弟各自端起一盘饺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可是吃到饺子的盘子底儿朝天,我们俩都没有吃到那一枚硬币。再吃一盘吧,肚子受不了,我一边揉着肚子,一边眼巴巴地看着大家吃。
“哎呦!”随着妈妈一声喜悦地喊声,我看到妈妈嘴里吐出来一枚闪闪发光的硬币,哈哈,今年,妈妈是我们家的幸运者。大家一起向妈妈祝福,妈妈也祝福全家天天幸运,人人快乐。
不知不觉中,春节飞快地走远了,但幸运饺子却留在我们的欢声笑语里,留在大家的相互祝福中,也留在我们对来年春节的期盼中。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范文整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