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春节日记精选整理
相关文章
春节对我们大家来说是一个喜庆的节日,也是一个团员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无论多忙的人,有再多的事也都必须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生二年级春节的日记,方便大家学习。
三年级春节日记精选整理 1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的家在被誉为“道德之乡”涡阳县城的一个村庄,也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就拿过年来说吧!
大年三十俗称除夕,在这一天家家都吃肉饺,寓意是昏昏沉沉地过完了一年。在吃饺子时要比家里的人口数多盛一碗,就是希望“年年有余”呀!
除夕晚上,每家都会点上两根大红蜡烛,彻夜不灭,并且一直点燃到大年初一早上。也有人会在这一晚“守岁”,老年人守岁是对匆匆流去时光的惋惜,而小孩守岁,则是为了延长长辈的寿命。俗话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大年初一凌晨五、六点的时候,我们这可不是去拜年,而是去上坟。一大早,我们便动身去上坟,拿着冥币、黄纸,还有鞭炮。人们在上坟的时候,会将黄纸点燃后放在坟头前,那燃过的黄纸灰被寒风吹起,像是逝者对人间亲人的问候。
大年初一,家家吃素饺,而不会像前一天那样吃肉饺,寓意是今年不能像去年那样昏昏沉沉地过了。吃完早饭,男人通常会带着一群小孩去挨家挨户地拜年,而女人们则在家里接待来拜年的.客人。拜年时,最能吸引孩子们的就是拿红包了,不过这红包得来的可不容易呢,因为这是小孩跪地磕头得来的。
随后在大年初几的这几天,吃饭都要放鞭炮,而且放鞭炮的时间都是在一天三顿饭之前,所以,这几天鞭炮声会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显示出春节欢庆而热闹的气氛。
一个普通平凡的习俗,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些文化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这些结晶需要我们继承与保护。
三年级春节日记精选整理 2
大年三十那天,我们全家在爆竹声中乘车来到超市购年货。可一下车,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卖对联的,卖小吃的,把所有的路口都占得满满当当。一只脚还没有落地,一辆三轮车就匆匆的驰来。巨 大的热气球把本已拥挤的道路来个雪上加霜,而它却高高的升在空中耀武扬威。可在仔细一看, 上面明明白白的写着“超市大减价”五个字。天呢,真是像赶庙会一样。好不容易挤了进来,吆喝声,吵 闹声强迫自己的耳朵片刻也不能安静。用“人山人海”,“熙熙攘攘”这两个词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就连城管也无法把这支庞大的队伍驱散开来。而车上的大喇叭无疑是给他们加油助威。我们在人群 的推推搡搡下挤进了超市。
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超市里的热闹场面比外面好不了多少。坐上电梯,似乎是人太多的缘故,慢慢悠悠的,比步行快不了多少。从电梯上俯视下方,人来人往,好热闹。孩子们发出一阵又一阵的尖 叫,大人们则忙忙碌碌的买着年货,好像不要钱似的,售货员也在忙活着给货架上补货。
到了二楼,我的眼睛雷达般的扫视每一件货物,爸爸妈妈也在精挑细选着商品。就这样,我们在人流中穿梭着。商家在每一件商品上都煞费苦心,每一件礼品盒都是“巧夺天工”。就连一盒糖果也要弄 得生龙活虎,好似盒内的东西还要精美,在我看来,似乎有点“铺张浪费”。
可“绿阴不减来时路”还没挑选好,后面的人就如潮水般涌了上来。推销员把商品讲的绘声绘色,什么“大好心情”啊,一“吃”难忘啊,真是别出心裁呀。
来到收银台,等着结账的队伍排成长龙,慢如老牛。终于等到结账了,却只听见机器“吱吱”的声音。
走出门,提着大包小包上了车,突然觉得心情“倍儿爽”,神马都是浮云。因为,马上就要回家过大年了!
三年级春节日记精选整理 3
__年x月x日星期x天气x
今年春节,我发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除夕这天,爸爸妈妈带我一起去城隍庙逛庙会。听说以前城隍庙没有庙会,过年时人也很少,今年是城隍庙重新改造后第一次举办庙会。庙会上有舞龙、舞狮,还有人在唱我一点都听不懂的戏剧,到处都人山人海,可热闹了!
逛完了庙会,我们又去和亲人们一起吃年夜饭。以前吃年夜饭,大人们总要喝很多酒,都醉醺醺的。现在喝酒的人很少了,因为大家都要开车。还有就是吃完饭打包剩菜的人多了,我想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不能浪费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这些美味可口的食物吧。
晚上早早吃完饭,大家都赶回家看春节联欢晚会。以前我们看春晚都是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晚上会有点冷。今年我们躺在床上,窝在温暖的被窝里用手机看春晚,可舒服了。
节目看完了,我也困了。正准备睡觉,一个五彩缤纷的烟花就在窗外炸开了,周围又传来了鞭炮的声音。不过我发现,跟以前相比,今年放烟花爆竹的人少多了,声音没有以前那么吵,放的时间也短了。看来人们现在都知道不能再污染空气了。
三年级春节日记精选整理 4
“品华夏文明,看五千年历史”,中国人民创造了无数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虽说我从小就开始接触传统文化,但真正让我爱上它的还是几年前过春节的时候。
那时我十岁,眼看年关将至,我跟随爸爸妈妈来到了爷爷家。我们开始忙年了,我和爷爷一起赶集采购年货。走到集市上,一抬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红。仔细一看,原来是各种各样的灯笼和对联。每副对联都写着十分出彩的锦句,如“翠柳迎春千里绿,黄牛耕地万山金”等。最好玩的莫过于写“福”字了。首先铺好一张大红色的纸,然后悬腕提笔沾墨,用足力道运笔写下一个大大的“福”字,落笔成峰,舒了口气,望着自己还稍显稚嫩的毛笔字,我的脸上充满了满足感。
在除夕夜前,家家户户都不约而同地贴上对联,挂上灯笼。到了灯火通明的除夕夜,家家户户饭桌上都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美味佳肴,其中最吸引人的是饺子。轻轻咬一口,硬硬的,吐出来一看,原来是一枚硬币。我高兴极了,第一口就吃到了硬币,预示着新年会有好运。饺子内也不只包硬币,还会包年糕、豆腐、大枣、鱼肉等。
等到大年初一,一大早老老少少就穿上新衣,挨家挨户去拜年。人们走在街上,欢声笑语,喜气洋洋。真是有种“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意境啊!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传承传统文化,可以使我们的文化内涵发扬光大。过春节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让我爱上传统文化!
三年级春节日记精选整理 5
那些日子很特别,生活节奏最快,人们脸色红润,好像一切都那么新鲜。
除夕夜的前几天,每个人都为这丰年做好了准备。成年人很忙,做卫生,做所有的事情,然后在锅里腌制肉片。孩子们无所事事,尤其是男孩,总是喜欢手里拿着几门大炮和一盒火柴。女孩们不喜欢玩鞭炮,所以她们躲在院子里,聚在一起想象会收到多少红包。如果院子里有人开枪,他们总是尖叫着跑开。不管是沟还是墙,他们都想跳出来。
除夕那天,街上很少有人。除了那些回家过年的人,两边的商店门都紧闭着。只有几个人站在或坐在茶摊前,他们的声音从未触及我的耳朵。这与几天前完全不同。如果你走在街上,很难看到人们走在附近,但你讨厌几个家庭的孩子。他们中的许多人趴在窗前,向我扔鹅卵石和茶点。我经常想把它们捡起来扔回去,但我害怕惹上麻烦,不得不避开它们。
晚上非常热闹。我们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房间里充满了酒、肉和甜美的笑声。我满嘴咸肉地看着正在进行的春节联欢晚会。大家都很开心,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不想在十二点休息。十二点钟,我们跑到楼顶,在睡觉前点燃鞭炮庆祝新年。
在第一个月的第一天早上,人们早早放鞭炮,因为他们没有睡好。每个人都去拜年了,只有奶奶在看家。枪声一整天都在不停地响,浓重的刺鼻的烟雾从窗户里冒出来。新年过后,我全身都麻木了。没有人不累。我的骨头都痛了。我一直想睡个好觉,因为这样的一天会持续很长时间,所以我不认为它很愉快。
三年级春节日记精选整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