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的知识点总结经典
相关文章
高三化学复习中,应尽可能将元素化合物与生产、生活、环境、自然、能源等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上海2021高三化学知识点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上海2021高三化学知识点,欢迎查阅!
初三化学的知识点总结经典 1
1.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Br2是液态的)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3.原子团一定是带电荷的离子,但原子团不一定是酸根(如NH4+、OH-);
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团(如Cl-叫氢氯酸根)
4.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高压锅爆炸是物理变化。)
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
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9.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
10.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因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或原子团)只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单核粒子(一个原子一个核)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1.溶液中不一定:
(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不同溶质而言)
(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
(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4)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S一定大于C。
12.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13.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14.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15.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NH4NO3 (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16.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
初三化学的知识点总结经典 2
1、亲电取代反应
芳香烃图册主要包含五个方面:卤代:与卤素及铁粉或相应的三卤化铁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发生苯环上的H被取代的反应。卤素的反应活性为:F>Cl>Br>I不同的苯的衍生物发生的活性是:烷基苯>苯>苯环上有吸电子基的衍生物。
烷基苯发生卤代的时候,如果是上述催化剂,可发生苯环上H取代的反应;如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侧链上的H被取代的反应。
应用:鉴别。(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如:鉴别:苯、己烷、苯乙烯。(答案:step1:溴水;step2:溴水、Fe粉)。
硝化:与浓硫酸及浓硝酸(混酸)存在的条件下,在水浴温度为55摄氏度至60摄氏度范围内,可向苯环上引入硝基,生成硝基苯。不同化合物发生硝化的速度同上。
磺化:与浓硫酸发生的反应,可向苯环引入磺酸基。该反应是个可逆的反应。在酸性水溶液中,磺酸基可脱离,故可用于基团的保护。烷基苯的磺化产物随温度变化:高温时主要得到对位的产物,低温时主要得到邻位的产物。
F-C烷基化:条件是无水AlX3等Lewis酸存在的情况下,苯及衍生物可与RX、烯烃、醇发生烷基化反应,向苯环中引入烷基。这是个可逆反应,常生成多元取代物,并且在反应的过程中会发生C正离子的重排,常常得不到需要的产物。该反应当苯环上连接有吸电子基团时不能进行。如:由苯合成甲苯、乙苯、异丙苯。
F-C酰基化:条件同上。苯及衍生物可与RCOX、酸酐等发生反应,将RCO-基团引入苯环上。此反应不会重排,但苯环上连接有吸电子基团时也不能发生。如:苯合成正丙苯、苯乙酮。
亲电取代反应活性小结:连接给电子基的苯取代物反应速度大于苯,且连接的给电子基越多,活性越大;相反,连接吸电子基的苯取代物反应速度小于苯,且连接的吸电子基越多,活性越小。
2、加成反应
与H2:在催化剂Pt、Pd、Ni等存在条件下,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最终生成环己烷。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自由基加成反应,最终生成六六六。
3、氧化反应
苯本身难于氧化。但是和苯环相邻碳上有氢原子的烃的同系物,无论R-的碳链长短,则可在高锰酸钾酸性条件下氧化,一般都生成苯甲酸。而没有α-H的苯衍生物则难以氧化。该反应用于合成羧酸,或者鉴别。现象: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褪去。
4、定位效应
两类定位基邻、对位定位基,又称为第一类定位基,包含:所有的给电子基和卤素。它们使新引入的基团进入到它们的邻位和对位。给电子基使苯环活化,而X2则使苯环钝化。
间位定位基,又称为第二类定位基,包含:除了卤素以外的所有吸电子基。它们使新引入的基团进入到它们的间位。它们都使苯环钝化。
二取代苯的定位规则:原有两取代基定位作用一致,进入共同定位的位置。如间氯甲苯等。原有两取代基定位作用不一致,有两种情况:两取代基属于同类,则由定位效应强的决定;若两取代基属于不同类时,则由第一类定位基决定。
初三化学的知识点总结经典 3
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
(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
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酸与碱的通性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盐的'性质
(1)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
(2)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4)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初三化学的知识点总结经典 4
一、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C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4)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性”。
三、熟悉阿伏加德罗常数NA常考查的微粒数止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四、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
五、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面不能大量共存
(2)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4)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5)题设中的其它条件:“酸碱性、颜色”等
六、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1)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电荷守衡、物料守衡、质子守衡)
(2)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七、pH值的计算
(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C计算再换算)
八、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3)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4)利用等效平衡”观点来解题
九、电化学
(1)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2)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3)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4)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十、盐类的水解
(1)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2)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4)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5)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十一、C、N、O、S、Cl、P、Na、Mg、A1、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1)容易在无机推断题中出现,注意上述元素的特征反应
(2)注意N中的硝酸与物质的反应,其体现的酸性、氧化性“两作为”是考查的的重点
(3)有关Al的化合物中则熟悉其两性反应(定性、定量关系)。
(4)有关Fe的化合物则理解Fe2+和Fe3+之间的转化、Fe3+的强氧化性。
(5)物质间三角转化关系。
十二、有机物的聚合及单体的推断
(1)根据高分子的链节特点准确判断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2)熟悉含C=C双键物质的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3)熟悉含(―COOH、―OH)、(―COOH、―NH2)之间的缩聚反应
十三、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请按官能团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和条件限制异构顺序一个不漏的找齐
(2)本内容最应该做的是作答后,能主动进行一定的检验
十四、有机物的燃烧
(1)能写出有机物燃烧的通式
(2)燃烧最可能获得的是C和H关系
十五、完成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机代表物的相互衍变,往往要求完成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注意方程式中要求表示物质的结构简式、表明反应条件、配平方程式
十六、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
(1)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一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十七、化学实验装置与基本操作
(1)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2)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3)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
十八化学计算
(1)近年来,混合物的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90%),务必熟悉有关混合物计算的一般方式(含讨论的切入点),注意单位与计算的规范。
(2)回顾近几次的综合考试,感受“守恒法“在计算题中的暗示和具体计算时的优势。
化学计算中的巧妙方法小结
得失电子守恒法、元素守恒法、电荷守恒法、最终溶质法、极值法、假设验证法等。
初三化学的知识点总结经典 5
元素的一些特殊性质
1. 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
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Ge。
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
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
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Ca。
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Ba。
⑥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
⑦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⑧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⑨短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P。
2.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C。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O。
④最轻的单质的元素:H ;最轻的金属单质的元素:Li 。
⑤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Br ;金属元素:Hg 。
⑥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Be、Al、Zn。
⑦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
⑧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S。
⑨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Li、Na、F。
⑩常见的能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元素:C、P、O、S。
初三化学的知识点总结经典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