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八年级地理

初二会考地理复习方法与攻略合集推荐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初二地理学习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初二会考地理复习方法与攻略合集推荐 1

  1.明确目标,制定复习计划

  作为学生,首先要明白这个考试的重要性。既要重视,又要藐视它。在复习之前,根据老师总的计划,可以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有的放矢,什么时间复习什么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地理复习中大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也就是对教材的全面复习;第二阶段是精选习题,做好综合练习,第三阶段是进行模拟测试。

  2. 落实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就很容易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障碍。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复习的第一阶段,一定要特别重视,力争做到"当天内容及时消化,每单元知识及时巩固",力争吃透每个知识点。强化自己复习计划的使用,可以和同学进行组内监督,或者让家长监督。保证基础知识的落实,才有熟练运用的可能。

  3.活用地图,利用地图引领复习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在学生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地图去记忆,复习,尽量将所有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去。

  地理复习中的读图一般包括识、析、绘、默四个主要环节。

  识读地图是学习地图知识的基础。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弄清楚地图上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在哪里"。

  析图是为了说明"为什么"的问题。在教学中,训练学生根据地图分析地理事物,要注意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由单幅到多幅地图的复合过程。因为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要素常常结合在一起,相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这些联系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

  所以在复习中要结合地图记忆,这样记的知识不会是死的,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做到“脑中有图”,图中有知识,才是最好的效果。

初二会考地理复习方法与攻略合集推荐 2

  1、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海拔高气温则低,冷空气背风坡气温较高

  降水:西高东低有利于水流深入,暖湿空气,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

  气流运动:东西向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夏季阻挡北上暖气流,使山脉西侧气候产生差异

  2、对河流的影响:

  流向:使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大海

  分水岭:山脉是分水岭,影响流域范围

  流速和落差:地势阶梯过渡带,形成巨大落差,易形成峡谷急流

  3、对植被的影响:植被呈规律的垂直变化,阳坡与阴坡植被有明显差异

  4、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平原开发早,利于居住,城镇出现早,生产发达,经济发达

  山区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开发晚,经济基础薄弱

  丘陵、盆地地区经济发达

初二会考地理复习方法与攻略合集推荐 3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岩石、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推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

(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2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来进行的。

(1)水循环

①概念

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②环节

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③物质循环简图

④能量交换

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

⑤意义

A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C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2)生物循环

①概念

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②环节

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

③物质循环简图

④能量交换

⑤意义

A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能量的流动和转化。

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

(3)岩石圈物质循环

①概念

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

②环节

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重融再生。

③物质循环简图

④能量交换

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

⑤意义

A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

C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传输。

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1)生产功能

①概念

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②性质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2)平衡功能

①概念

指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②性质

是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含义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2)意义

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2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1)含义

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变化,也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2)意义

告诫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时要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指地球表层各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自然带

1自然带的形成

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世界陆地自然带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对应图

世界陆地自然带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对应图

(三)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地带性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

①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是热量(太阳辐射)。

②分布特征

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

③典型分布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①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是水分。

②分布特征

在平行于海岸方向上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上更替。

③典型分布地区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①影响因素

水热条件的变化。

②分布特征

在大致沿等高线的方向上延伸、从山麓到山顶的方向上更替。

③典型分布地区

低纬度海拔较高的地区。

2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1)含义

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使陆地自然带地带性分布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2)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主要表现

①地带性自然带缺失

A举例

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影响因素

海陆分布。

②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A举例

南北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

影响因素

地形。

③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

A举例

荒漠中的绿洲。

影响因素

水分条件的改变。

④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

A举例

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

影响因素

洋流。

初二会考地理复习方法与攻略合集推荐 4

一、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

1.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东部,东、南、北三面分别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东部有弧形群岛,由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而成

2.地形

地形类型:高原,山地

地势特征:中部高,四周低

3.河流

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

4.气候特征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②季风气候显著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二、东南亚

1.重要的地理位置

交通:马六甲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

2.湿热(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3.多样的地形:山地多,冲积平原

4.重要的农耕区:水田、稻米主产区;热带作物:椰子、天然橡胶

5.稠密的人口

三、中东

1.阿拉伯半岛——最大的半岛

苏伊士运河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

2.“五海三洲”之地

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最大的内陆湖)

三洲:非洲、亚洲、欧洲

3.世界石油宝库:波斯湾沿岸地区

4.水资源缺乏

5.灌溉农业发达,高原畜牧业发达

四、欧洲西部

1.海上运输发达

欧洲是海岸线最曲折的洲(多港湾)

2.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典型、分布最广的原因

①中纬度,大陆西部,西临大西洋;

②地形主要为平原,地势低平;

③北大西洋暖流增加热量、湿度,加强气候的海洋性特征。

3.渔业发达

4.经济发达

五、撒哈拉以南非洲

1.黑色人种的故乡

2.绝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①“热带大陆”

②气候的分布特点: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分布最广。

3.高原大陆:以高原为主,东部、南部地势较高

4.世界矿产宝库

六、极地地区

1.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南极地区

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向

2.南极地区的夏季(12 月至次年1月)是考察的最佳时候

3.极地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在极圈以内地区)

低纬度热带地区:太阳直射现象

4.南极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个洲,也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一个洲

七、日本

1.东亚岛国:由四大岛组成,本州岛最大

2.多山的国家

3.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4.森林和水能资源丰富

5.经济对外依赖性大(是世界最大的原料能源进口国)

矿产资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

6.太平洋沿岸工业带指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7.两大对外贸易港口:神户、横滨

八、美国

1.地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邻国少

2.移民国家:种族、人种复杂,“世界人种博物馆”

3.第一经济大国

①世界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国.

农业生产特点:实现了农业地区生产专门化

乳畜带——分布在五大湖区附近

玉米带——靠近乳畜带

②工业分布一一三大工业区

东北部工业区:最早、最大、最集中

太平洋沿岸和墨西哥湾沿岸,新兴工业集中,污染小,“阳光地带”

纽约——最大城市,港口,金融中心

休斯敦——石油、航天中心

旧金山——华人最大聚居地

硅谷——旧金山附近,高新技术研发地

③支柱产业:信息技术

九、澳大利亚(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1.西、中、东对比明显的自然环境

西部:高原,炎热干燥,沙漠广布

东部:山地,温暖湿润

东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城市集中

中部:大自流盆地,气候干旱,草原

养羊业发达——“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2.矿产大国

铁矿石一半以上供出口一一“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新兴产业——服务业

十、巴西

1.两大地形区

亚马孙平原——面积最大平原

巴西高原——面积最大的高原

2.亚马孙河(水量最大)

原因:处于热带雨林气候区

3.人口和城市分布于巴西高原东南部

十一、俄罗斯

1.多样的自然环境:平原面积广大

2.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3.农业集中于60N°以南的东欧平原

4.优先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落后

5.四大工业区:三个(彼得堡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在欧洲,只有一个(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在亚洲。

6.人口、铁路网在欧洲部分密集

初二会考地理复习方法与攻略合集推荐 5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TAG标签: 地理 知识点

初二会考地理复习方法与攻略合集推荐_精选范文网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初二地理学习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初二地理学习方法 一、培养空间概念,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