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
相关文章
初三的历史教材版本不同,知识点会有略微差异,但总体方向都是差不多的!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 1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
2、背景:美国独立战争、法国_的影响
3、杰出代表:玻利瓦尔、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4、成就: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哥与委合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二、印度民族反英起义(1857—1859)
1、背景: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
兼并王公领地;
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
2、导火线(直接原因):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主力:印度土兵
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
(1)目的: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2)内容: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
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
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
(3)作用:
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背景:
a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
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获得“解放”时,可通过赎买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5、意义:
(1)进步性: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局限性: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3课美国内战
——南北战争(1861-1865)
一、南北矛盾的加剧
1、经济概况: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2、双方矛盾:关税(北方希望提高);新增土地的制度(北方自由州,南方蓄奴州);奴隶制(南方保留)
二、内战爆发
1、原因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肯当选总统。
2、开始:1861年2月成立“南部同盟”,1861年4月南方挑起内战
三、北方的胜利转折
1、扭转战局:
(1)1862年《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 2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
2、背景:
①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
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时间:19世纪初。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概况:
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反英起义(1857—1859)
1、背景: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兼并王公领地;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
2、导火线(直接原因):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主力:印度土兵
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
(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目的: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3)内容:
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
②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③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
④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
(4)作用:
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背景:
a.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
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获得“解放”时,可通过赎买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5、意义:
(1)进步性: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局限性: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3课美国内战
——南北战争(1861-1865)
一、南北矛盾的加剧
1、经济概况: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2、双方矛盾:关税(北方希望提高);新增土地的制度(北方自由州,南方蓄奴州);奴隶制(南方保留)
二、内战爆发
1、原因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2、开始:1861年2月成立“南部同盟”,1861年4月南方挑起内战
三、北方的胜利转折
1、扭转战局:
(1)1862年《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 3
★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知识点
★ 初中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 九年级下历史知识点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 4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 十月革命的时间、城市、推翻的政权、影响(对国内、对国际、对中国)、俄国国名的演变(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改变俄国社会性质的事件(俄国1861年改革—十月革命—苏联解体)。
2、新经济政策的时间、特点、作用、苏联成立的时间、两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成就、新宪法通过的时间、意义、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3、巴黎会议召开的目的、时间、操纵国(人物)、签订协约、实质、对中国的影响、一战前后欧洲版图的变化;华盛顿会议与巴黎和会的关系、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加剧哪两个国家的矛盾、针对中国签订的协约、《九国公约》的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展提供了便利)、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影响、一战后的体系、评价、两次会议的相同点、两次会议的启示(弱国无外交)
4、1929—1933经济危机开始国家、特点、影响(失业人口增多、人们生活流离失所、引发政治危机)、罗斯福新政的时间、根本目的、直接目的、特点、中心措施、为减少失业率的措施、作用。
5、欧洲和亚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时间、轴心国集团形成的影响(威胁世界和平)、受1929—1933经济危机影响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是(德国和日本)、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犯下的暴行。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6、慕尼黑阴谋的时间、参与国、影响、损害哪国利益、绥靖政策代表人物(英国张伯伦)、推行国家(英法)、表现(慕尼黑会议)、影响、二战的爆发、二战扩大(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太平洋战争爆发)三个史事(时间和事件)、莫斯科保卫战的影响。
7、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的背景(课本)、时间(1942年)、成立的标志、作用;尔塔会议召开的目的、时间、参与国、内容;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底登陆(美英联军)、攻克柏林三大战役的时间和作用;欧洲战争与二战结束的时间及标志;促进日本投降的三件事;二战的性质、二战胜利的主要原因、启示(读)、二战中体现合作的事件(政治: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雅尔塔会议;军事:诺曼底登陆、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二战中的三个转折点(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南京大屠杀的时间1937年12月13日,公祭日12月1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日)。
第四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8、美国20世纪90年代进入什么时代?特点;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50/60年代繁荣、70年代危机、80年代调整、90年代持续繁荣,进入新经济时代)
9、欧共体(欧盟)成立的目的(原因)、欧盟成立的时间、货币、性质、地位、作用(3点)、欧洲发展轨迹(由战争到联合)、启示(加强国际合作、合作共赢);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资本主义经济强国、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高速发展)、战后美国、日本、西欧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启示。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0、苏联解体的时间、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实质。
11、东欧剧变的实质、根本原因、结果(南斯拉夫一分为五等)、时间、对中国的启示。
第六单元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12、印度独立的时间、国家性质(资本主义)、人物、印巴冲突的根源(领土归属问题:克什米尔归属)、取得显著成就领域(课本);非洲独立年的时间、原因;纳米比亚独立的时间、标志;埃及革命的代表人物;古巴革命的领导人物、独立后是社会主义国家、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主权是1999年。
13、中东问题的关键、以色列建国的时间;中东错综复杂的原因、为中东和平作出贡献的的人物、如何解决国际冲突(战争)。
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4、冷战的含义、目的、提出国、开始标志、拉开序幕、三大表现;两极格局形成和结束的标志;美苏争霸的双方人物、美苏争霸的表现(古巴导弹危机等)
15、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白皮书)、决定性因素(经济实力)、一超多强分别指什么、多强的作用;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科索沃战争的影响、面对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中国应对措施。
16、经济全球化的动力(第三次科技革命)、表现(读一读)、重要表现、影响(评价);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应对措施、中国的表现(2001年加入WTO/2001年举办上海APEC会议)。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17、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开始标志、核心、理论基础、起始国家、时代特征、能源、发明(电子计算机、手机、磁悬浮列车)、启示、三大特点、影响、与经济全球化的联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基础)。
18、一战以来国际关系出现怎样的发展趋势?(由对抗走向合作)
19、当今时代发展的总体特征?(和平发展是主流,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 5
1.时间 :背历史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然而高中共有9科,从平日的自习时间里也很难再挤出时间背历史了。其实若能把平日的一些琐碎时间利用起来,便不用占用自习课的时间了。在我读高三时,总会将早上、下午、晚上放学后的时间利用起来背历史,这些时间合起来大概也有1个半钟了,也就足够了!另外,有MP3的同学可以把课本录制下来,在晚上睡觉时听听,这印象会很深的!
2.地点:在读历史时,选择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是挺重要的,这样一来不仅不会影响到别人,而且能集中精力背书。在高三时,我常常在放学后跑到实验楼的楼梯或走廊上,静静的一个个人背书。在晚修课放学后,也可以开着灯看。
2.声量:历史不是疯狂英语,背得大声不等于记得牢。从我以前的背书经验中,我发现当我大声读书时,不仅仅是过了一会儿便声嘶力竭了,更重要的是我发现我只是一味地背,并未将其记在心中,徒劳无功。其实,在读历史时,只需要用平时说话的声量读即可。这样,长久地读也不会累,而且有助于慢慢理解所背的内容。
4.频率:我是属于记忆力较好的人。然而在背完某一段历史时,尽管当时是能将其一字不漏地背下来,但过没一个星期便会忘得七七八八。不管是记忆力再好的人,这种情况也是难以避免的。的办法便是不厌其烦地背,尽量缩短背一本书的时间,提高背一本书的频率。
5.方法:背历史不是简单地把一本书从头背到尾。这种做法使自己脑海中一堆历史知识,却没有一个清晰的结构体系。要避免这种情况,在复习一本书时,就应从目录开始。先将整本书每一章的标题记下,接下来就记下每一章下的每一节的标题。在背每一节时,先看粗体字。这种做法有助于理清整本书、每一章、每一节的脉胳,使整本书的内容在自己头脑中条理化。在看历史书时,对于小字、注释、阅读课都不可以放过,这有助于知识的连贯性。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