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基础知识点参考精选
相关文章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任何科目学习方法其实都是一样的,不断的记忆与练习,使知识刻在脑海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九年级历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历史基础知识点参考精选 1
1、人类的形成
⑴人类是由非洲南方古猿演变而来;
⑵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⑶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⑷劳动创造了人;
⑸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或标志:
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产生、国家的产生
⑹三大人种形成于晚期智人时期;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人种的差异只是生理特征的差异,而没有优劣之别;
⑺原始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这两个社会阶段的主要区别在于女性在母系氏族社会占主导地位,男性在父系氏族社会占主导地位;母系氏族发展到父系氏族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2、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
亚非古代四大文明及其发源地:
①古代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前3500年)
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前3500年)
③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岸流域(前进500年)
④中国的古代文明:黄河流域(前2100年)
3、亚非古代四大文明发源地的共同特征
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位于北纬20度-40度之间;
原因:
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线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大河流域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含义:尼罗河孕育了埃及和埃及文明
5、对金字塔的认识
①金字塔是埃及文明的象征;
②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
③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④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⑤金字塔是埃及奴隶主残酷剥削、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
⑥金字塔是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
6、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认识
①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
②内容: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专政。
③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和目的:是一部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④汉谟拉比法典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
⑤历史意义:是现存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7、对种姓制度的认识
①形成:是雅利安人在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严格等级的制度;
②内容:社会全体成员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不同,权利与义务也不同,婆罗门和刹帝利是统治阶级、特权等级;吠舍和首陀罗是被统治阶级,地位悲惨。
③种姓制度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
④种姓制度的实质:印度的等级制度严格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印度中央集权专制政治的体现⑤种姓制度的影响:种姓制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有不良影响。
8、西方文明之源
⑴西方文明源于古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
⑵雅典的发展:
①公元前8c建立城邦,
②公元前6c成为共和国,
③公元前5c后半期达到全盛。
⑶雅典的全盛:
①时期:公元前5c后半期(希波战争之后)
②当政者:伯利克里(政绩)
发展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权利,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③雅典达到全盛的表现:
a、经济上,经济繁荣;
、文化上,文化昌盛,重视教育,人才辈出;
c、政治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⑷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①进步性: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②局限性: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专政,民主权利只是占人口少数的奴隶主阶级才享有。⑸罗马的发展:
①公元前8c建立城邦
②公元前509年建立共和国
③公元前2c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繁荣强盛
④公元前27年屋大维称帝,建立罗马帝国
⑤2世纪,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⑥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
⑦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封建社会的开始。
⑧1453年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
九年级历史基础知识点参考精选 2
1、文艺复兴
时间:14世纪前后
地点:意大利
原因:最早出现资产阶级生产关系
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实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人物、成就: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大师(《最后的晚餐》、《蒙娜利莎》)
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利叶》)
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开辟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经济的出现
过程:
(1)1487年,葡萄牙的迪亚士从葡萄牙往东航行,到达好望角。
(2)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人)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到达美洲。
(3)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葡萄牙支持)到达印度等地
(4)1519—1522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完成了环球航行。
影响:
(1)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对世界影响)……
(2)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资本主义发展影响)
(3)资本主义市场开始形成
(4)证明了地圆学说(同学补充,非重点)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新兴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1640—1688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文献:《权利法案》(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产阶级扫清了障碍,推动了世界的历史进程。
革命特点:时间长、过程曲折、妥协(不彻底)
九年级历史基础知识点参考精选 3
“兴趣是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进而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化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为学生学好历史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最有效的的方法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而这个成功还必须是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例如,提供教坛讲故事。小学的历史学习是以故事形式进行的,七年级学生已了解与初中课文有关的一些故事。让学生将小学了解的故事与相关的课文结合上讲台讲故事。每个学生都可通过努力做到。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勇气,还尝到了做小老师的滋味,内心充满成功的喜悦。又如,巧设疑。“思维自惊奇而开始”。惊奇和疑问也是兴趣的渊源,只有学生对某一现象发生惊奇和疑问时,他们才愿意去进行探索。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一课,设计一个问题链:人是从猴子变来的吗?人与猿有什么不同?人是不是动物?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是谁?他们长的什么样子?吃什么东西?住在哪儿?把每个问题假设为一个“宝藏”,解决一个问题等于发现一个“宝藏”。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到历史的隧洞中去寻宝。学生随着教材内容的展现,不断地发现,在成功的喜悦鼓励下继续前进。
初三历史学习方法—要有主动性
在不靠别人督促,不在外力推动下学习。认清学习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学习。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内容,做到课前认真预习,对老师要讲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疑难问题做出记号,等到老师讲解时集中精神听。对待作业能够独立地、按时完成。历史学习就会日渐提高。
初三历史学习方法——进行预习
预习主要是知识准备,即上课前独立地自学好上课内容。在新授课的这段时间里,这是最重要的学习环节。开学至今,历史课用的学案中的“预习导学”部分,要求是提前自己独立完成。
初三历史学习方法—提高课堂利用率
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上历史课和上其他课一样,一定要专心听讲。历史老师的授课,主要侧重于重点、难点的分析、隐性知识的得出、知识之间的联系等,这些都不是同学自己可以完成的。所以在课堂一定要认真听讲。
初三历史学习方法—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最起码要建立起自己的时空观念,形成历史时间线索和空间线索。历史时间的记忆一般是学生苦恼的,其实除了重要事件的时间需要确切记忆,大部分历史事件只是有个大概的时间也就可以了,很多学生就是因为苦于记忆历史时间而丧失了历史学习的兴趣。
初三历史学习方法—善于归纳总结
学生对历史学习畏之如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喜欢记忆一些意义啊影响啊什么的,因为这些知识往往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甚至是整整一大段。而这些知识又是历史学习至关重要的,是历史学习得核心东西。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将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九年级历史基础知识点参考精选 4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年3月
2.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4.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二、十月革命革命的爆发与胜利:
1. 背景:(1)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3)1917年4月,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国,受到广大工人和士兵的欢迎。
2. 经过:(1)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2)爆发:1917年11月6日(俄历十月,故称为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阿芙乐尔号巡洋舰)。(3)胜利: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4)参与者:工人、革命士兵。 (5)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6)性质: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7)任务:推翻临时政府。(8)结果:①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3. 巩固措施:①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②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③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进行三年国内战争。
4.结果:1917年至1920年,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三、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苏俄)。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补充:十月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十月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2课、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启示
经济上: 实行新经济政策:
(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2)领导人:列宁。
(3)实施时间:1921年—1924年。
(4)内容(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6)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政治上: 苏联成立:(1922-1991)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二、(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经济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特点重点发展重工业。
作用: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政治上:1936年新宪法颁布
①内容: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②意义: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形成(即斯大林模式形成)
三、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1)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对苏联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
(2)存在严重弊端: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③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④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因此,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启示:国民经济比列要协调发展,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展经济要保障农民的利益
九年级历史基础知识点参考精选 5
早期国家的形成
1.禅让制和世袭制的比较:
统治者产生方式特点
禅让制民主选举“天下为公”
世袭制父死子继“家天下”
2.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
①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
②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
③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
④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⑤法典保护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
3.《汉谟拉比法典》对当时的意义:是国家出现后的产物,是镇压劳动人民反抗、加强和巩固王权统治的工具,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
现在意义: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便于我们全面了解古巴比伦当时的社会情况,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是人类由史前时代向农耕文明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
地位: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实质:法典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
与现代法律精神的不同: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当时刑法的残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同现代法律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精神是不同的。
统一国家的建立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及意义。
2.陈胜吴广起义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3.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西汉时期,汉武帝时为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4.丝绸之路:在这条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识图:丝绸之路示意图)
作用: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至今仍发挥着重大作用。
5.汉武帝大一统措施:采纳董仲舒建议,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
结论:汉武帝时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巴黎公社
背景:
(1)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
(2)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3)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影响: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根本原因: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缺乏生产力)
核心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时间:1861—1865
战争目的:维护国家统一
领导者:美国总统林肯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革命中颁布)
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局面开始有利于北方,为北方取胜创造了条件。
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北方胜利的原因:
(1)内战中,北方政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支持。
(2)北方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顺应了历史潮流。
(3)北方政府维护国家的统一,具有正义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慕尼黑阴谋
1.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
2.目的: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3.实质:纵容侵略,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4.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5.启示:对待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不能姑息养奸,要坚决斗争。反对绥靖政策,制止争霸的局部侵略战争,是清除大战隐患的重要举措。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2.规模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3.进一步扩大的标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历史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1.时间:1848年2月
2.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
4.主要内容:
①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②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
③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5.历史意义:
①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
②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③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④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
①时间:1917年3月
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1914年4月列宁回国。—8月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十月革命:
①时间:1917年11月6日到7日,
②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建立了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采取的措施:
①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②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③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④同德国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
1920年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十月革命的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推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1)背景:
①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②国家经济情况有了根本的好转。党和政府参照苏联的建设经验,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
(2)过程:
①一五计划
②实施:1953-1957年
③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④成就:超额完成:工矿业、农业、交通运输(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建成、1954年青藏、康藏、新藏公路建成等。)
2.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1)制定宪法: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贯穿着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
(2)一届人大选举毛泽东为
为全国人大会委员长。经毛泽东提名,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53年,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和手工业者通过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赎买等多种形式进行的。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九年级历史基础知识点参考精选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