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基础重要知识点精选整理总结
相关文章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 ,而且液体具有 流动 性。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物理学习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九年级物理基础重要知识点精选整理总结 1
一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二成像特点:
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白纸(记录平面镜,物、像的位置)。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方便确定像的位置)。
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刻度尺(测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⑵操作:①在白纸上画一直线,把玻璃板竖直的放在直线上。
②把一只蜡烛放在板前,记录好位置。在玻璃板后移动另一只没有点燃的蜡烛,直到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看上去也被点燃了),记好像的位置。
③把一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没有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成在光屏上。
虚像: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不能成在光屏上。
④移动前面蜡烛的位置,再做几次得到白纸上的信息。
⑤处理白纸上的信息,链接AA′,BB′,CC′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像距,物距填入表格。
物到镜面的距离叫物距,像到镜面的距离叫像距。
⑶结论:由完全重合得出像与物的大小相等;由光屏上没有像得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由测得的物距和像距得出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由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综上(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正立,等大的虚像)
九年级物理基础重要知识点精选整理总结 2
九年级物理基础重要知识点精选整理总结 3
1、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③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④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耳,简称焦。用J表示。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热量
(1)概念:物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热量。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所以在热量前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的热量是多少。
(3)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焦耳(J)。
九年级物理基础重要知识点精选整理总结 4
1.探究过程中,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提示: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实验中为什么选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
提示: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
3.实验中刻度尺、白纸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在白纸上标注镜面、物像的位置,刻度尺便于测量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此实验中光屏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观察像是否在光屏上,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5.在探究过程中,有时你会看到两只蜡烛的像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
提示:玻璃板太厚,前后两个面都能反射光线成像,能看到两个像,故实验时,要尽量使用较薄的玻璃板。
6.探究过程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不能使蜡烛和像重合,为什么?
提示:玻璃板未放正
九年级物理基础重要知识点精选整理总结 5
九年级物理基础重要知识点精选整理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