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物理

物理怎么高效复习的方法精选总结

发布时间: 浏览量:3

  新初三的初中生在这个暑假就已经开始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复习啦,初中的物理公式大全,你知道多少?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物理怎么高效复习的方法精选总结 1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1)能量及其存在的形式: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自然界有多种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内能、光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

  (2)能量的转移与转化: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如发生碰撞或热传递时;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太阳能电池、发电机等。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4)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基本定律。大到天体,小到原子核,也无论是物理学问题还是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的问题,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遵从能量守恒定律。

  二、热机

  1、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

  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按燃烧燃料的不同,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等。

  (1)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一个工作循环为四个冲程即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的热机。

  (2)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和飞轮转2圈,对外做一次功,有四个冲程。

  (3)压缩‘冲程是对气体压缩做功,气体内能增加,这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做功冲程是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这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其它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6)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

  2、燃料的热值

  (1)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目前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化石燃料的燃烧中获得的内能,燃料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燃料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燃烧过程中,储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被释放,物体的化学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

  (2)燃料的热值

  ①定义:l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

  ②热值的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还要注意,气体燃料有时使用J/m3,读作焦耳每立方米。

  ③热值是为了表示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而引人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燃料通过燃烧放出热量本领大小不同的燃烧特性。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是不同的,同种燃料的热值是一定的,它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放出热量多少无关。

  (3)在学习热值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完全燃烧”是指燃料全部燃烧变成另一种物质。

  ②强调所取燃料的质量为“lkg”,要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本领的不同,就必须在燃烧质量和燃烧程度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

  ③“某种燃料”强调了热值是针对燃料的特性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④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一定质量m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Q=qm,式中,q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kg;m表示燃料的质量,单位是kg;Q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

  若燃料是气体燃料,一定体积V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Q=qV。式中,q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m3;V表示燃料的体积,单位是m3;Q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

  三、热机的效率

  1.物理学习中已经学习过机械效率、炉子效率等效率问题,所谓效率是指有效利用部分占总体中的比值。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做功的装置,用来做有用功的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2.由于燃气的内能一部分被排出的废气带走,一部分由于机器散热而损失,还有一部分用来克服摩擦等机械损失,用于做有用功的部分在总体中的比例不可能达到IO0%,一般情况下:蒸汽机效率6%~15%,汽油机的效率20~30%,柴油机的效率30%~45%。

  3.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人们在技术上不断改进,减小各种损耗,提高效率。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在总体中所占比例,对这部分余热的利用是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热电站就是利用发电厂废气余热来供热,既供电,又供热,使燃料的各种利用率大大提高。

  4.η=E有/Q×100%式中,E有为做有用功的能量;Q总为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5.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记住)

  ①改善燃烧环境,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②尽量减小各种热散失。

  ③减小各部件间的摩擦以减小因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的能量。

  ④充分利用废气带走的能量,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4、原子结构

  5、纳米科学技术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测体积——量筒(量杯)

  5、测固体的密度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B、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Ⅱ 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五、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⑶弹簧测力计: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

  六、惯性和惯性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七、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一、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二、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7、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四、杠杆

  1、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3、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4、应用:

  名称 结 构

  特 征 特 点 应用举例

  省力

  杠杆 动力臂

  大于

  阻力臂 省力、

  费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费力

  杠杆 动力臂

  小于

  阻力臂 费力、

  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

  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等臂

  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不省力

  不费力 天平,定滑轮

  五、滑轮

  1、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 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

  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3、 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物理怎么高效复习的方法精选总结 2

  复习时要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前后所学的知识相互迁移,连成线,织成网。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摆脱“学科本位”思想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物理怎么高效复习的方法精选总结 3

  对中考物理的复习主要分三个阶段、三个层次。三个阶段主要是指知识层面的

  第一阶段是基本概念的疏理过程,主要是按教学的基本要求按章节复习,把基本的概念、公式进行疏理,到四月底结束。

  第一单元:机械运动 包含这样一些内容:(1)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2)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3)速度的定义、单位、公式及物理意义;(3)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第二单元:力 (1)力的基本感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力的三要素,实验室用弹簧秤测量力;(2)重力的感念、方向及计算;(3)物体的平衡状态,二力平衡的条件;(4)惯性;(5)三种摩擦,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6)作图: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第三单元:密度 (1)密度的定义、单位、公式及物理意义,知道水的密度;(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3)利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第四单元:压强 (1)压力的概念,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2)压强的定义、单位、公式及物理意义,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3)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及表达式;(4)大气压强:两个实验。

  第五单元:浮力 (1)浮力的概念,浮力产生的原因;(2)阿基米德原理;(3)物体的浮沉条件;(4)浮力的计算方法。

  第六单元:简单机械 (1)杠杆的作图;(2)杠杆的平衡状态及平衡条件;(3)三种形式的杠杆及典型例子;(2)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及实质;(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4)功、功率的概念;(5)功的原理的两种表述;(6)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7)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第七单元:光 (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速;(2)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3)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4)实验

  第八单元:热 (1)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使用;(2)汽化的两种方式;(3)热传递;(4)热量、比热容的概念,热量的计算。

  第九单元:电 (1)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识别串联、并联电路的方法;(3)欧姆定律;(4)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5)电功、电功率的概念;(6)实验。

  第二阶段是重点知识的疏理,从四月底到五月底,分成这样几块:(1)力学、电学、光学、热学;(2)计算、作图、实验

  力学、电学是重点,在力学中重点是二力平衡、密度、压强。在电学中要解决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1)电路的动态变化分析;(2)电路的故障分析;(3)伏安法测电阻及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题。光学中的重点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 动态成像规律。

  第三阶段是模拟考试,至中考

  三个层次是指学生层面的

  到了中考复习阶段,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主要分成三个层次:成绩优异的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两者之间的学生。对这三个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在作业的布置及课后辅导方面有所区别。

物理怎么高效复习的方法精选总结 4

  通过观察总结近两年的各地中考试卷,发现热点主要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关注最新科技发展,例如磁悬浮列车、火星探测器、神舟飞船等;

  (2)关注时事新闻;

  (3)关注估测能力,例如估计考场温度、估计自己上三楼的功率等;

  (4)关注问题的提出,例如试卷上给幅图片,让你针对图片所画内容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并解答。

物理怎么高效复习的方法精选总结 5

  考试内容五部分

  力学、电学、声学、光学及热学5部分。

  试题结构及分值分布有变化

  试题结构

  由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实验、科普阅读、计算五大部分组成,与2018年相同。

  分值分布

  试卷总分90分:单选题约30分,多选题约10分,实验题约39分,科普阅读题约4分,计算题约7分。

  其中多选题由2018年的7题14分调整为5题10分,实验题由36分调整为39分,计算题由6分调整为7分(计算题中的力学计算由历年的简单机械的考查改为浮力的考查,分值由3分调整为4分,电学计算分值3分不变)。

  备考建议

  回归基础

  近几年物理考试难度明显下降,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明显加大,单项选择的前12-13题和多选题,尤其是多选题,是同学们的失分重点题,然而考查的却完全是课本基础知识。

  因此回归基础极为必要,建立思维导图,明确物理概念形成和本质而不只是把它背下来,理清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比如常考的磁场,磁极,磁感线,能量,内能、温度、热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常考题型的总结

  历年中考已经明确了5大常考专题:单项选择压轴题、探究性实验题(证明类和证伪类)、测量性实验题、关系式归纳、科学探究问题的提出。

  1、单项选择压轴:

  力学(浮力、压强)、电学(动态电路),其中力学居多。

  2、探究性实验:

  证明类:探究Y与X之间的关系,注意控制变量的寻找方法,利用所学知识(如公式)找出所有影响Y的因素,则除了X之外的全部影响因素都是控制变量,这是分析出三个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的关键。

  以及如何改变自变量、如何控制控制变量不变、如何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因变量可否直接得到这几个问题。

  重视步骤的书写规范,第一步是实验前准备阶段,具体书写需要根据具体知识点具体分析。第二步是第一次实验操作,实验数据记录。第三步是第二次实验操作,注意相比于第一次实验要改变自变量,控制不变量不变,记录实验数据。在这里要明确是做几次实验,“有关”问题两次实验,“越”问题三次实验,“正反比和关系式”六次实验。

  实验数据的记录要注意数据的顺序和表头的组成。

  证伪类: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某种操作得到一个题中结论相反或不同的实验结果,那么也就达到了证伪的目的,所以重点在于我们要在实验中控制因变量的影响因素变或不变来得到我们想要的实验结果,前提是你要对因变量的真正的影响因素是知道的。

  3、测量类实验:

  常考的是密度的测量、电阻的测量和额定电功率的测量三个。

  4、关系式归纳:

  关键是确定表格中的两个物理量哪个是因变量哪个是自变量和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判断符合哪个函数式,近几年一直都是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分析相对容易。

  5、科学探究问题的提出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提出的问题必须是有着明确探究方向和物理量的,所以在这个问题里必须要有明确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且是疑问句。

  以上5大常考专题都有相应的分析和解题方法,大家要有意识的去总结,切忌题海战术,要注重总结和分析能力的提升,以免遇到新颖题不知如何分析的情况出现。

  良好答题习惯的培养

  答题时我们要注意两点:

  一是审题:很多同学读题真就是读一遍,读完要么不知道题说的是啥,要么应该得到的一些信息没有得到,须知,答题在于一个“审”字,从“审”中做到隐含条件的挖掘,有效信息的提取。

  二是时间: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所以答题时间的合理安排也是考得理想分数的关键,简单题、中等题、难题分别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大家都知道答题要先易后难,可很多同学真到了考场上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想把每一道题都做出,所以要在平时多做限时训练,以此改变答题习惯和提升时间把控能力。

TAG标签: 物理 电学

物理怎么高效复习的方法精选总结_精选范文网

新初三的初中生在这个暑假就已经开始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复习啦,初中的物理公式大全,你知道多少?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