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书心得感悟500字大全总结
相关文章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依赖记忆。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感悟500字大全总结 1
从小就读苏东坡的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忧愁,“大江东去浪涛尽”的气势无不流露出诗人的豪迈奔放。可我对苏东坡的了解甚少,直至读了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传》,才知道苏东坡原来是千古奇人。
苏东坡既是虔诚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他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只有他自己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与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他热爱生活,在美食方面留下了“东坡肉”“东坡壶”以传后世。东坡情感丰富,对其亡妻寄以青丝,在《朝云墓志铭》和《悼朝云》一诗中表达了自己的伤痛。苏东坡是刚直的,尽管有过数次因诗而被捕受审,但他仍不改犀利的词风。他写诗讽刺“群鸟未可辨雌雄”,后又写“犹诵卖青春”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他知己无数,兄弟情深,苏东坡又是幸福的。
苏东坡有一身浩然之气,王安石变法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学,也表现出他个人的气质与风格,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他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回归与清纯与空灵。他习惯了淡泊,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苏东坡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超凡脱俗,刚正不阿,坦坦荡荡,使他任何环境中处之泰然,宠辱不惊。
苏东坡的一生坎坷,但也是豁达的一生。身处逆境也不觉痛苦,脚踏荆棘也不觉悲凉,始终保持乐观,像他的诗词一样千载有余情。
细读“大江东去浪淘尽”“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原来这些都是苏东坡乐观的态度和别样的人生哲理。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感悟500字大全总结 2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著传记作品,原用英文写成,于1947年首次出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东坡传读书笔记10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感悟500字大全总结 3
《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写书人与被写人的名字都如雷贯耳,所以,这是一本含金量非常高的经典之作。
当时读它依然带着一些目的性和应急性——为了讲好《大学语文》的一节专题,即《宋代文学的集大成者——苏东坡》。后来了解到,这本书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用生花妙笔,将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一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可敬可爱的苏东坡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古人之中,我最喜欢苏东坡,首先是喜欢他那些“明月几时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等等朗朗上口的诗文,再就是被他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情所打动,被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乐观态度所折服,读完这本书后,更觉得他“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也只有林语堂林大师的如椽之笔能把他夸尽、写真、写活。林大师说:“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而我们知道,有时我们爱上一个人,或者将之视为偶像,是因为我们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这样的人是我们穷极一生也无法成为的,无论是先天的天赋,还是后天的风骨气韵,或者是大时代给与的波澜壮阔。我们挣扎在自己的人生里,一不留神就变成了尘埃,那么渺小,那么为现实所迫,一切都是有理由的不得已,因此别人的闪光天赋和放任性情就成了我们在暗夜里羡慕嫉妒恨的标的之一。
对韩寒如此,对迈克尔杰克逊如此,对苏东坡更是如此。苏东坡的智慧与才情,不但惊艳了同时代的人,还穿越了千载的悠悠岁月,温暖着我们,和我们同悲同喜。这样活泼泼的生命,这样平易近人的古人,这样的心胸才华,这样跌宕起伏的命运和他在命运流转之间表达出的达观幽默,享受生命的态度,真的是古今中外再找不出第二个出来。
每当想到世间曾经有一个这样伟大而温暖的灵魂生活过,我就觉得非常感动。苏东坡用他的文,他的行,他的人,让我看到了生命的一种境界。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感悟500字大全总结 4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苏辙
这个暑假,我在语文老师的推荐下读了林语堂著的《苏东坡传》。一直听闻林语堂十分崇拜苏东坡,如今在这本书上有了很大的体现:他将东坡写的生动形象,淋漓尽致,时隔了一千多年的人就这样跃然在书上。多亏林语堂老先生阅读大量资料,苏东坡的札记,诗词,书画… …才有这样的佳作,才能让世人在一千多年以后这么通透的了解一个人。
苏东坡,文星耀世,曜耀寰中,诗词书画,登峰造极,却在官运仕途上饱经坎坷。说他在文学上登峰造极是因为:他的诗简单却又不失哲理,华丽却不显得轻浮。正如其人,总能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持一颗向上的心;在受宠之时还不曾忘记初心。说他饱经坎坷是因为:在“王安石变法”。在那次变法,他坚决反对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很多人认为他不会做官,没有对政治的敏锐性。可我觉得,并不是这样:是他太为黎明百姓着想了!是的,王安石提出的政策固然对国家很好,但对百姓来说,这就是一个负担。可惜,神宗并没有悟到这点,反而几次贬他,第一次是苏东坡自己请求,于是在杭州任通判。也算是被贬谪吧,可是他并没有闷闷不乐,反倒豁达度日,为政清廉。最后依然被召了回来。回来后却依然反对新党,屡次上书。遭政敌怨恨,于是在变法之后又有了乌台诗案:断章取义,恶意曲解。后又被贬到黄洲,穷困潦倒。可他还没有为此心灰意冷。反倒写出了天下第三行书《寒食贴》。
至此,我仍想不明白,为什么,为什么他一生被贬5次,却没有郁郁终生,反倒他最好的作品都在那一时期大量涌现?为此,我唯一得出的结果却是:豁达,对生死的淡然,这是在童年就有的性格。
可是现在,有一些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却因为同学说自己丑而持刀杀人,我不相信一个县高考状元会因为外貌问题导致他作案。于是,我去搜索了他的童年,知道他曾经目睹过自己母亲被法医解剖,自己父亲不仅贫穷且脾气暴躁,上了大学的他,因为一张黝黑的带着青春痘的脸和不好的家境经常遭同学嘲笑。一次,他和同学们一起看小品演出,同学们哄堂大笑,他却认为同学们是在嘲笑自己,忿然带刀出去,做了令自己后悔一生的行为。
我不禁深思,苏东坡的童年是在邻里周围的人的夸赞下度过的,而这位状元是在父亲的暴躁下熬过的。兴许这就是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吧。所以苏东坡人生道路上多么泥泞,可从他的诗篇中读到的只有乐观向上。不管生在何处,他都能随遇而安,给妓女写诗,与和尚交流,为百姓求雨……四处游历,不高兴时约上三五好友聚一聚,喝喝小酒,赏赏悬月,观月下花影,写诗词歌赋。随性融入骨血,豁达长存心中。我相信,林语堂也是因此挚爱他的。
纵观他的一生,坎坷却未忘乐观,所以他那身处逆境却从未埋怨的精神不会随着肉体的消失而归为尘土,而是在这本书里得到永存,永远的激励那些失意的年轻人们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感悟500字大全总结 5
当时读它依然带着一些目的性和应急性——为了讲好《大学语文》的一节专题,即《宋代文学的集大成者——苏东坡》。后来了解到,这本书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用生花妙笔,将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一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可敬可爱的苏东坡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古人之中,我最喜欢苏东坡,首先是喜欢他那些“明月几时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等等朗朗上口的诗文,再就是被他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情所打动,被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乐观态度所折服,读完这本书后,更觉得他“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也只有林语堂林大师的如椽之笔能把他夸尽、写真、写活。林大师说:“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而我们知道,有时我们爱上一个人,或者将之视为偶像是因为我们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这样的人是我们穷极一生也无法成为的,无论是先天的天赋,还是后天的风骨气韵,或者是大时代给与的波澜壮阔。我们挣扎在自己的人生里,一不留神就变成了尘埃,那么渺小,那么为现实所迫,一切都是有理由的不得已,因此别人的闪光天赋和放任性情就成了我们在暗夜里羡慕嫉妒恨的标的之一。
对韩寒如此,对迈克尔杰克逊如此,对苏东坡更是如此。苏东坡的智慧与才情,不但惊艳了同时代的人,还穿越了千载的悠悠岁月,温暖着我们,和我们同悲同喜。这样活泼泼的生命,这样平易近人的古人,这样的心胸才华,这样跌宕起伏的命运和他在命运流转之间表达出的达观幽默,享受生命的态度,真的是古今中外再找不出第二个出来。
每当想到世间曾经有一个这样伟大而温暖的灵魂生活过,我就觉得非常感动。苏东坡用他的文,他的行,他的人,让我看到了生命的一种境界。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感悟500字大全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