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语文

傅雷家书有人教版吗参考精选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傅雷家书有人教版吗参考精选 1

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的go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到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过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这是傅雷在给他儿子傅聪的信里说的一句话,当时读到这,还有些看不懂,就顺手做了下标记。当我看完全书是,再回到这里,我觉得这段话写得特别好,他要儿子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我想,这是任何一个父亲想对自己孩子的期望!

记得看到这个书名时,觉得这无非是一个叫傅雷的父亲写信给他的儿子,信里说些家常话,然后唠叨几句话。但当我开始阅读时,发现这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他同儿子一起探究音乐,将自己所经历的东西全部用信的方式传到孩子的心中。他设身处地地去预想孩子在道路上可能会遇见的困难以及各种各样的情景,然后为他铺好路,向他说明该如何去对待这一切。让孩子在真正遇见这些时,能够冷静、沉稳、游刃有余地去解决它们。

这是什么?这是一本充满父爱的书;这也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苦心教导。傅雷是一位严格、严肃的父亲,而我的父亲也是如此。他不苟言笑,对我的教育更是严格。所以我一直认为他根本不爱我,但是这个暑假通过一件事,通过这本书,我好像看到了另一些东西。

暑假开始,爸爸妈妈因为一些事情要回老家,而我因为补课只能待在杭州不能和他们一起走。那时,我正在看这本书,当时我还在想,我老爸会不会也这样做?但这个想法马上被我否决了。现在这个社会,打个电话不就好了,写什么信,再说,像老爸那样的人怎么可能这样做,早把我忘了吧!这是我第一次和爸爸妈妈分开,一个人好孤单,好无聊,很不习惯。当天晚上,我洗好澡趴在床上看《傅雷家书》,突然手机响了一下,那是信息铃声。我拿来一看,惊讶地发现是爸爸发来的。他在短信里询问了我的补课情况、作业情况、生活情况,然后还嘱咐了我一些生活细节,并且和我分享了他们在老家发生的事情。看完短信我好感动,然后立刻回了过去。但是却没有再次收到,我刚打算放下手机,手机来电了,是老妈打来的,我还确定了一下是不是老爸本人发的短信,老妈说,老爸一直很担心我,说我一个女生……

然后,每天晚上,老爸都会发短信来,老妈也会在短信后打电话来。而我也一直坚持着看这本书,边体会书中的爱,也体会着爸妈对我的爱。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切切的感受到了父爱、母爱。当然我也回忆着和老爸的点点滴滴。我发现并不是老爸不爱我,而是我从来没意识到。爸爸的爱被我的潜意识里的严格遮住了,所以我只看见了表面,从未认真地去体会这其中所蕴含的浓浓爱意。

记得三年级刚开始学英语时,这门课我一点也不懂。当时连26个英文字母都不能完整背出,更别说默写了。所以第一次默写我之对了10几个。回到家,老爸非常生气,让我抄十遍,然后让我背,他在旁边看着我,然后再到他那背,我背了一边又一遍,默了一遍又一遍,终于到第五遍时,完整、无错误地全部默出,用了两个多小时。从那个时候我就会觉得老爸根本不在乎我,只在乎学习,看重学习。而现在想来,那晚后的第二天又进行了一次默写,我全部默出,还被老师再全班表扬。从那次后,我的英语成绩也慢慢提升,也有了现在的成绩。而这一切不是因为那晚么?因为老爸对我的严格,让我有了让别人羡慕的成绩。难道不是因为爸爸么?

我想,以后我会学着去体会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同学对我的爱、老师对我的爱;我想,以后我不仅只会看表面,更会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我想,这本书对我的影响会给予我很大的帮助;我想,我会继续努力的!

傅雷家书有人教版吗参考精选 2

做为一位父亲,他如母亲般伟大,他亦师亦友,在孩子的成长道上划为浓墨重彩的一笔,造就了一位人才。“他”是谁?他就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

在上学期间,我阅读了这两封伟大的家书,它体现了作者的舐犊深情和恰当的教子方法。那两封家书就是傅雷写给他再国外学习音乐的儿子傅聪,一封写于傅聪精神消沉时,劝慰儿子正确面对感情的创伤,战胜挫折,泰然处之;另一封写于傅聪在音乐方面取得巨大成功时,激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高峰。在信中傅雷通过对儿子的苦闷消沉时款款相慰和在欢喜成功时的谆谆教诲,反映了傅雷的教子观:胜不骄,败不馁。

傅雷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从20世纪30年代起,他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并翻译了贝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大部分作品。同时,傅雷还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除此之外,傅雷还是一名成功人士,他一生译著宏富,翻译作品多达34部,他值得我们去学习。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青少年缺少的不正是这些吗?是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单单是虚度光阴,而是要活得美好,活得有意义。要进行有意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是中学生必要的。

在家书中,傅雷给儿子说过:“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可比呢?”傅雷是傅聪的朋友,意为何意呢?就是傅雷对儿在感情上,精神上的理解与慰藉。当儿子情绪消沉时,可以毫无顾忌地向自己倾诉,而自己并不会高高在上,横加训斥,或者说些教条式的训诫。相反,他能够充分理解儿子的痛苦,并尽力安慰儿子让儿子感到温暖,放心,然后娓娓而谈,以平等的口气给他提出一些人生的道理。生活不就是缺少这类朋友,这样的父亲么。

在这封家书中启迪我们:人生之路并不是处处平坦,而是时有坎坷,挫折。面对不同的人生境遇时,我们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在读这两则家书时,让人感觉非常亲切,似在与一位长者,朋友促膝谈心。信中既有父亲对儿子的谆谆告诫,亲情洋溢在字里行间,又有朋友之间的感情交流,温暖着彼此的心灵。家书语言亲切,如第一封信中“聪,亲爱的孩子”淳朴、亲切的语言拉近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距离,这样真诚的表达使儿子感受到父亲的深沉、傅大。第二封信是满怀欣喜、激情洋溢的给人一种父亲收到孩子的孩子的回信时无比喜悦。

在信中,傅雷以开阔的想象力激励儿子,希望儿子能继续为祖国争光,以下的句子具有爱过的体现,如:滔滔不绝的流水,流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把人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岸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菌河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对。这是民族文化的深刻体悟,更是对后人的激励:被这伟人文明哺育过的艺术家更是具有磅礴的志气,奋进的豪气,不凡的勇气。

傅雷家书有人教版吗参考精选 3

读完这本书后,心中似乎只留下一种感觉,那便是温暖———导言

记得初开启这本家书时,心中还并不是十分期待,因为想想只是家书,除了父母的唠唠叨叨,还能有什么呢?但是,之后,我很快否定了我幼稚的想法。

在保存仅少的傅聪家信中,我可以看见他的成长,,从一名上台表演忐忑不安、情绪化的钢琴家,晋升为初露锋芒的音乐家,转变为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最后便成为了一个活得有价值的人。这一过程,我们见证并感悟着,正如傅聪父母教育他的信条一般;“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他做到了,他通过自己无数次的努力做到了,不是吗?

其实,在这本书中,每一篇家书都有一段深刻的哲理值得我们去铭记,所以,我既不想错过任何一段,也不愿显得过分啰嗦,思索之下,我决定来分享一下较我而言印象比较深刻的几段内容。

我们都知道,作为一名翻译家,一名父亲,一位园丁,傅雷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这样的原则也同样感染着他的两位孩子。是的,在学问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傅雷在晚年身体欠佳的情况下,仍坚持译书,还能够将优秀的书目推荐给自己的孩子阅读以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这一点,让我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在艺术方面,从家书中可以看出他对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曾在傅聪远赴国外时,与其共同探讨中国的诗史,他们父子共同地崇拜李白,认为李白是天纵之才,但也同时提出“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思想。他们也喜爱田园诗,认为其洒脱自然古朴,可使人心神安定,舒适安闲。而欣赏诗作毕竟侧重于精神,作为一名关爱儿子的父亲,他不止一次地叮嘱傅聪去大自然中走走,多沉思默想。也曾说过:“人需要不时跳过自我的牢笼,才能有新的感觉与想法,也能有正确的自我批评。”对艺术有这样深刻的理解,带给我的震撼很大,在真理方面,我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永恒不变。也许是我的侧重点不同,我希望以父亲、朋友这样的角度去看待他。就此一笔带过了。

“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的人的追求,无非是完美,但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以完美像水中月,镜中花,始终可望而不可即。”这段话仿佛给了我当头一棒,使我顿时清醒,是啊,许多人都在追求完美,但它真的存在吗?就算再美丽的艺术品也会有瑕疵,又何况是我们人呢?面对生活中种.种困难,只要坚信这只是一种考验,那么当我们跨越这一道道坎,便会变得更坚强,不可击倒。那么我们便不会在意完美的虚有虚无了,而只关注生活的幸福与人生的意义了吧!而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谁胜谁败,而是个人的隐忍与舍弃,放弃斗争,以换取精神上的和平宁静,即所谓幸福,所谓极乐。

在这本满溢亲情的书中,我体会到了亲情、友情与爱情的珍贵,艺术是历久弥新的,纵使它不完美,但正是因为它的不完美,才能使我们互相包容,互相扶持,才构成了这个大千世界,人类家园。

在此,我向世界上所有的父母,为你们的苦心孤诣,为你们的呕心沥血致敬!

傅雷家书有人教版吗参考精选 4

翻开这本书,一个关心孩子又不失严肃的父亲的形象映入我的眼帘。傅雷不仅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个博学、睿智的学者,更是一名伟大的父亲。

翻看着一封封家书,我发现傅雷并不是以一个长辈对小辈的方法教育傅聪,而是以一个朋友的形式与傅聪谈心,交流。以平等的态度帮助儿子成长,同时也教导儿子如何对待生活“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你解决矛盾,解决一次矛盾即往前迈进一步……”他总是谆廓教导,循循善诱,教儿子如何做人。如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人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难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终于在他呕心沥血的努力下,培养了两个优秀的人才:著名的钢琴大师——傅聪,英语特级教师——傅敏。这一家的成就着实让人羡慕,但和傅雷一家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总是喜欢溺爱自己的孩子,孩子要什么都尽量满足,长期以往,使孩子养成了惰性,并不懂得去珍惜:需要什么,只要开口就好了,父母一定会满足的。正是这种思想习惯促使现在社会上有一大批“啃老族”,甚至还发生了父母不满足孩子,孩子就对父母拳脚相加的事例。发生这种事,我不禁为这些父母感到可悲,更对他们的做法感到质疑,如果这些家长一开始就不轻易满足孩子,而是教孩子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心仪的东西,事情不会这个样子吗?在这一点上傅雷一家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爱孩子不是溺爱他,给他更多的磨砺才能更好的帮助他成长。

傅雷家书有人教版吗参考精选 5

在<<傅雷家书>>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多少天的不安,好几夜三点醒来睡不着觉,到今日才告一段落。你的第八信和第七信相隔整整一个月零三天。我常对你妈说:‘只要是孩子工作忙而没写信或者是信在路上丢了,倒也罢了。

我只怕他用功过渡,身体不舒服,或是病倒了。’谢天谢地!你果然是为了太忙而少写信。”其中的数字令我很震惊“一个月零三天” “好几夜三点”这个可怜的父母,几乎每天在等孩子的信还在害怕孩子的安危。

这种日子怪不得以后父亲脑子笨了许多,目力体力也不行,睡眠近十多天又不好了。大概是精神苦闷的影响。生就惶惶不安的性格,我认为这个父亲很有趣孩子在远方而他写的信中却有很多鸡毛蒜皮的事,比如:明天同妈妈去杭州小住几天,上回还是一九五六年九月陪你去玩了一次,我和妈妈特别高兴的是你身体居然不摇摆了,今年暑天,因为身体不好而停工,顺便看了不少理论书,我们在此过戏剧节,忙里偷闲,晚上还要去看昆剧,我们已看了八次之多,解放以来是破天荒的。实在是

节目精彩,演技精良,出神入化,无一不佳。大概再有一星期昆剧汇演也要结束了。但仔细想想也是想念说一次就够了,说太多只能证明没有价值,而且毕竟是自家人就说自家话,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反而体现家的感觉。

傅雷家书有人教版吗参考精选_精选范文网

=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