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期中考试试卷经典精选
相关文章
学习,就象是一场战争,有时你觉得在这拼命厮杀的战场上,你是孤独与无助的,但你殊不知,你其实并不是孤身奋战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七年级下册地理口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地理下册期中考试试卷经典精选 1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geography
七年级地理下册期中考试试卷经典精选 2
徐霞客(1587-1641),原名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出身于江阴的天资聪颖。童年上私塾时,即听背经书,作八股文。但徐霞客偏偏没兴趣,有兴趣的是看古今史书,尤其是地方志,从而立下遍游名山大川的志愿。
幼年好学,博览图经地志。因见明末政治黑
七年级地理下册期中考试试卷经典精选 3
1
关注河流功能,考查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
河流是影响城市分布的重要自然因素。早期城市的形式受河流影响最大,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一般都是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
河流功能主要表现为供水、水运、军事防卫、旅游四个方面。因此,我国南方多沿河设城。沿河设城的区位类型主要有:
① 位于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便于货物转运),如赣州市;
② 位于河流交汇处(大量人流物流在集散、中转),如武汉;
③ 位于河口(河流腹地宽广),如上海市;
④河流曲流处或河心岛(天然河面利安全防卫),如伯尔尼、巴黎;
⑤ 位于过河点位置(渡口),如伦敦。
【例】(全国卷Ⅰ) 39.(1)比较图9中A、E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
【解析】本题设问具有逆向性的特点,即教材内容与问题设问方式的转换,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逆向设问,考查同学们对教材知识理解和灵活运用。“比较图9中A、E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本题实际上在考查“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只不过设问方式与教材实行了大逆转,关键是看能否将我们的思维转换过来。不仅考查了逆向思维的能力,还在设问方式上做了新的尝试。
【答案】A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有三个不同的航运方向;E位于河流入海口,可以海运与河运相结合。
2
关注河流特征,考查对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描述及成因分析
河流特征可分为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影响因素见下图: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例】描述松花江的水文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解析】首先要明确松花江的位置特征,然后从水文特征的描述入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筛选,并分析其成因。
【答案】松花江由于纬度位置较高,冬季长、气温低,所以结冰期较长;春季由积雪融水补给出现的春汛,夏季由雨水补给出现的夏汛,有两个汛期;流经地区林木比较茂密,所以含沙量比较小;由于补给较充足,汇入支流也较多,所以流量较大。
3
关注流域范围,比较流域面积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流域面积是指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地区,即河流的集水区域。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影响流域面积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地势(限制河床宽度)、支流数目(影响汇水区域)、气候(降水影响河流流量)。
【例】读下图,说明该河回归线以南和以北的流域范围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线判断此河流为世界性河流,在我国叫澜沧江,在东南亚叫湄公河。读图知,以回归线为界线,该河流北段流域范围比较小,南段流域范围比较大。东南亚和我国山水相连,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受地形影响流域面积较小;河流到中下游河床逐渐展宽,流域面积较大。在气候上,南北段都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都很丰富。
【答案】回归线以北因流经高山峡谷之中,山高谷深,落差大,支流汇入少,所以流域范围狭窄;回归线以南因地势平坦、开阔,汇入支流较多,所以流域范围较宽阔。
4
关注河流航运,突出对河流航运条件分析的考查
河流航运是作为交通因素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三峡水库的建成,险滩淹没,水流趋缓,航道加宽,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川江的航运条件。河流航运价值受航运条件影响,评价河流航运条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 气候,降水影响水量,决定河道的宽度、河流水位,气温影响冰期,河流是否四季通航;
② 地形,落差大小,有无礁石,决定水流是否平稳,主要出于对航行安全的考虑;
③通航里程的长短。
总之,江阔水深,水流平稳,通航里程长是河流航运的有利条件。注意有的河流航运条件好,如亚马逊河,但航运价值并不高,主要原因是该河流域内是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少有人居住。因此河流航运是否发达,航运价值是否高,还要受其流域或沿岸人口、城市、经济的影响。
【例】读下图,从自然环境角度,评价两河流通航的优势。
【解析】图中所示河流a为莱茵河,b河为长江。两河流都是世界航运比较发达的河流,其航运价值都很高,沿岸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回答主要从气候、地形、通航里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a莱茵河:流域处于温带海洋气候区,终年温和多雨,河流因补给水源充足而终年流量大且稳定,没有明显的枯水期,由于流域内落差较小,主要流经平原地区,通航里程长;
长江:由于长江流域主要地处我国湿润地区,流域内降雨量丰沛,河流水量大,汛期长,一年四季均可通航,多数干支流流经地区地势平坦,因而通航里程长,江阔水深,通航条件优越,有“黄金水道”之称。
5
关注河流水能,探究流域内水能开发的条件
河流流经高山峡谷地区,两岸高山耸立,落差大,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我国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解决了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减轻了铁路运输压力。关注河流水能,探究流域内水能开发的条件是区域整治的重要内容。
河流水能丰富的一般条件就是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容易开发就是能修筑水坝的峡谷地形、有一个能蓄水的库区地形(宽谷盆地)。
解题时,要按照思维模式从文字、图像中提取有效信息。
【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扼要说明该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
【解析】做这道题目我们要在头脑中构建这样一个思维线索,如下图:
然后根据这个思维线索,回到题目当中去找信息,分析该小区域水能开发是否具备这样的条件,从题目信息到图像信息,深入挖掘,整合已有的知识,得出正确的答案。
【答案】降水较多,有(足够)汇水面积。河流有较大的落差,(在BB`剖面线,附近)有峡谷(形成较好坝址)。
6
关注人地矛盾,探寻河流综合整治的主要措施
河流水是陆地淡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动态水资源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我国是一个河湖众多的国家,但是季风气候显著,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各大江河流域洪涝、干旱灾害发生较为频繁。
在河流上游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既要考虑发电、供水、航运、防洪等效益以及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要考虑其地质基础、淹没范围以及对河流上下游水文、生物、泥沙、河岸侵蚀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下图表为河流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例】材料:黄河调水调沙工程,06年从6月15日9时正式开始至7月3日8时黄河利津水文站入海流量全面回落结束,历时19天。小浪底水库最大下泄流量3700立方米每秒,为历次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流量最大的一次。试分析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黄河调水调沙所用的水主要来自于小浪底水库,所冲的沙主要来自于黄土高原。其目的是用河水将下游的泥沙冲击入海,防止泥沙在下游过量淤积而抬高河床,在入海口处形成新淤地,改善海岸线侵蚀后退的状况。
【答案】黄河下游河道得到冲刷,泄洪能力得到提高;所带来的泥沙在河口形成新淤地,湿地面积增加;黄河三角洲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大量增加;海岸线不断被侵蚀后退的状况得以扭转。
七年级地理下册期中考试试卷经典精选 4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点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③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①太原:技术力量强;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19、公转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带的形成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七年级地理下册期中考试试卷经典精选 5
巴西
拉美大国算巴西,所在半球南和西;
平原高原面积大,首都叫巴西利亚;
热带最广咖啡多,最大城市圣保罗;
雨林地区下雨多,亚马孙河成大河;
热带雨林作用大,吸碳放氧意义大;
铁矿丰富质量好,中日钢厂不能少;
混血人种比较多,狂欢桑巴恰融合;
人口集中东南部,内地开发晚一步。
七年级地理下册期中考试试卷经典精选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