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自救与互救范文模板
相关文章
我们的事业就是学习再学习,努力积累更多的知识,因为有了知识,社会就会有长足的进步,人类的未来幸福就在于此。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二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自救与互救范文模板 1
③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参看课本P30图2.3)
⑴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如下图
温度由高到低是DCAB 。 A B
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 CDAB。
D C
⑶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
★2.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自救与互救范文模板 2
一、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疆域的四至点 漠河(53°N),曾母暗沙(4°N),帕米尔(73°E),乌苏里江(135°E)
陆疆和陆上邻国 20000多千米。邻国15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锡不越老缅)
大陆海岸线 18000多千米。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
隔海相望的国家 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领海和内海 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琼州海峡。
主要岛屿和半岛 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
三级行政区的划分 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和乡(镇)三级。
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省会及位置 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香港和澳门是特别行政区。
二、中国的自然地理概况
地形的主要特征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主要山脉及其分布 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
四大高原 青藏(高寒)、内蒙古(平坦)、黄土(黄土)、云贵(崎岖)
四大盆地 塔里木(最大)、准噶尔(最北)、柴达木(最高)、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主要丘陵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东南沿海丘陵
地形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气候②交通③水能资源
我国的温度带 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青藏高原高寒区。
冬、夏季气温分布的总特点 ①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②南北温差小,全国普遍高温。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雨带的推移与降水的季节变化 4-5月(华南)6-7月(长江流域)7-8月(华北、东北)9月回撤。
我国的干湿地区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200mm、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幅员辽阔,地形复杂。
我国的灾害性天气 旱灾、洪涝、寒潮、台风。
我国的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200mm年等降水量线
主要内流河 塔里木河
主要淡水湖 鄱阳湖(赣)、洞庭湖(湘)、太湖、洪泽湖(苏)、巢湖(皖)
主要咸水湖 青海湖(青)、纳木错(藏)
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水能、航运
长江的源流概况 源头(唐古拉山)、上中下游划分(宜昌、湖口)
长江主要支流 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黄浦江
长江的开发利用 葛洲坝、三峡、黄金水道
黄河的源流概况 源头(巴颜喀拉山)、上中下游划分(河口、旧孟津)
黄河的主要支流 河、湟水、汾河、渭河
黄河的开发利用 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
珠江水系 西江(上游红水河)、北江、东江
京杭运河 六省市(京、津、冀、鲁、苏、浙)、五大水系(海黄淮长钱)
三、中国的人文地理概况
中国人口数量 12.95亿(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13亿(2005年1月6日)
中国人口的突出特点 ①人口基数大②人口增长快
中国民族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运量、运速、运价)
主要铁路干线 5纵3横(京沪,京九,京哈-京广,焦柳,宝成-成昆、
京包-包兰,陇海-兰新,沪杭-浙赣-湘黔-贵昆)
主要铁路枢纽 北京、郑州、株洲、徐州、上海、商丘、南昌、洛阳、宝鸡、昆明等
长江对外贸易港 宜宾、重庆、宜昌、武汉、九江、芜湖、南京、张家港、南通、上海
沿海十四个开放港口城市 大秦天、烟青连,南上宁温,福广湛北。
主要的商业中心 上海、北京、天津、沈阳、武汉、广州、重庆、西安。
主要的旅游资源 自然风光、文化古迹、革命圣地、民族风情。
四、我国的国土整治
三大自然区及其划分依据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气候和地貌)
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地形地势、气候、植被土壤、水文、人类活动
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热量差异)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距海远近水分差异)
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 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地势高低)
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东部(沿海)、中部、西部(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
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及其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自然原因、社会和经济原因)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
国土整治的概念 对国土资源拟定规划,提出措施,制定政策的国土管理工作。
我国开展国土整治的背景 ①地域差异显著②人口众多③基础薄弱
我国国土整治的主要工作举例 ①大江大河②跨流域调水③防护林建设④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
我国区域发展 ①战略步骤②方法(分析区域的资源优势和主要限制性因素)
遥感技术(RS) 从传感器接收信息到遥感信息应用的全过程(航片和卫片)。
地理信息系统(GIS)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 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 ①脆弱的环境②尖锐的人地矛盾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①自然原因(土质、气候)②人为因素(毁林、轮荒、开矿)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①压缩农业用地②扩大林草③改善天然草场④开展土地复垦
黄土高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 (保塬、护坡、固沟)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地理背景 ①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②荒漠化的发展(古代、近代、现代)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发展表现 ①旱农垦区②草原牧区③绿洲边缘④河流下游⑤基本建设(采矿、修路)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多风沙)②人为原因(过樵、过牧、过垦)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①协调人地关系②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③建立完整的农业生态系统
三峡工程的建设意义和作用 ①防洪②发电③航运④调水⑤养殖⑥旅游
三峡移民的艰巨性 ①规模大②难度大③关系重大
三峡移民的有利条件 ①环境容量大②就近后靠安置③工程周期长④政府重视
三峡移民的方针 开发性移民(一次性补偿、移民投资)
三峡工程生态环境效应 ①有利影响(中下游)②不利影响(库区)
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 ①不可逆转的影响②作用较大的影响③作用较小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 ①形成新景观②迁建、保护、抢救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的原因 ①地势低平②气候因素③人为因素 (旱涝、盐碱、风沙)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①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②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
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地理背景 ①优势(气候、生物、土地资源)②问题(红壤改造、水土流失)
南方低山丘陵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①立体农业②生态建设(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恢复天然植被)
东北地区农林基地的地理背景 ①土地资源优势②森林资源优势
东北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①黑土的利用②沼泽的保护
东北商品粮基地 ①特点②主要农产品③发展方向
东北林区开发现状与问题 ①采育失调②覆盖率下降③以皆伐为主
东北林区的合理利用及保护 ①合理采伐②人工造林③促进更新④提高利用率⑤自然保护区建设
东北林区的综合开发 ①木材采运业②木材加工业③林副业
西南区交通建设的地理背景 ①区位条件②自然条件③资源条件④社会经济条件
西南区发展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①政治意义②经济意义③战略意义
西南区交通面貌的变化 ①铁路②公路③水运④航空⑤管道
西南区交通运输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①扩建新建铁路②提高公路等级③发展对外贸易
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 ①地理区位优势②热带资源优势③海洋资源优势
海南岛的开发和保护 ①合理布局产业②发展特色经济③海洋环境保护
天然气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①天然气资源特点②天然气分布③开发和利用格局
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条件 ①资源和技术保证②市场前景
西气东输工程的双赢战略 ①促进西部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②促进东部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 ①区位条件②城市规模的扩大③老城区的问题
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条件 ①国家政策②区位条件③地形及用地条件
上海浦东新区的城市规划 ①发展方向②形态布局规划③公共绿地
上海浦东新区的发展 ①基础设施②新区格局③经济快速发展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自救与互救范文模板 3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自救与互救范文模板 4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自救与互救范文模板 5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自救与互救范文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