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区域地理复习方法大全推荐
相关文章
地理是文科中相对偏向理科的学科,要求学生既要有较强的文字分析整合能力,又要具备较强的数字处理能力。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感到十分困惑,甚至头疼。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地理总复习攻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复习方法大全推荐 1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如南水北调,引黄济青;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③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我国的水能资源的发展优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已开发的水电站,大多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目前,发电量居前的电站有二滩、葛洲坝、龙羊峡等。正在建设的三峡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中国的海洋资源:
1、海洋资源主要包括: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 2、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 3、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最大,位于东海)、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 4、著名的盐场:长芦盐场(我国最大盐场,位于渤海湾),南方海南的莺歌海盐场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复习方法大全推荐 2
1.三大地理知识功能系统
即教材系统、图像系统、作业系统紧密结合起来。
这是抓复习根本问题的重要方法。在复习中努力做到图文结合,把地理的基本要求融为一个整体。
2.在“博”的基础上求“活”
在掌握必要的地理事实材料的基础上用滚雪球的方式把书“读厚”。
例如,复习到气团时就可以和气温、降水、气压、风、等压线、高压脊、低压槽、大气环流、冬夏世界特别是我国气压分布的总格局,以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冷锋(包括快行冷锋、慢行冷锋、静止锋)在我国的表现等一系列问题挂钩进行综合练习,然后抓住精髓的东西去深刻理解和验证。上述问题就是气候要素在不同气候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产生的复杂变化,这样又把书“读薄”,落实到一个“活”字上了。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地理事件的发展有它的共同规律,也有它的特殊规律,有共性也有特性,复习地理材料时要有意识地分辩和掌握它们。
这是对能力考查的基本要求之一。例如,中、低纬度的垂直高度的气温变化,总的来讲是高度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6度,但是到了具体地点却因纬度、阴坡与阳坡、迎风面与背风面等条件的不同而在同一海拔、高度的各地点气温并不一致,喜马拉雅山和阿尔卑斯山就是突出的例子。以上的例子如果不具体分析它们形成的具体自然条件,掌握其共性和特性,是不可能掌握地理事物的本质的,当然就不可能灵活运用了。
4.看目录想纲目,看标题想要点
在复习一遍的基础上,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是十分必要的,用看目录想纲目、看标题想要点的办法可以促使自己去思索、回忆,发现薄弱环节及时弥补,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5.每天“过电影”
在计划复习的基础上,每天离开书本、地图和其他资料的情况下,用回忆的办法使掌握的知识和图像有脑海中复现,凡掌握了的、理解了的就算“验收”合格,没有掌握和理解的再“回笼”。
6.用空白图巩固地理知识
由于地理科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所以把地理知识巩固在地图上的学习方法已经为学习地理的考生所重视。
亲手画一画,不要注记,在画图及复习时,知道图的内容,把应该掌握的重点图,例如中国地理的中国地形、各大自然区图等用空白方式边复习、边画、边各界,最后在总复习或临考前脱开书和彩图,用自己画的空白图去验收。这对应该掌握的知识,熟练运用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复习方法大全推荐 3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高考试题也往往以地图为切入点,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采点甚至出现微观、局部地区,这就要求同学们有很强的读图能力和区域定位能力。因此,同学们平时应注重读图、填图、默图、甚至描图训练,只有把所有的知识都落实到地图上,才能切实提高解题能力。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复习方法大全推荐 4
一、自然地理部分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二、影响地理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理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三、影响地理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四、描述高考地理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复习方法大全推荐 5
影响气温的因素答题模板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复习方法大全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