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方法下半年整理推荐
相关文章
对真正的成功者来说,不论他的生存条件如何,都不会自我磨灭自身潜藏的智能,不会自贬可能达到的人生高度。他会锲而不舍地去克服一切困难,发掘自身才能的生长点,扬长避短,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三历史复习方法下半年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下半年整理推荐 1
从近几年高考大纲的要求来看,历史高考的目标之一就是学生的材料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答案思路的组织,因而,阅读能力就成为学生高考必备的能力之一。这种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星半点的课本材料就能解决问题的。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古诗、对联、名言警句、古人的论断、专家学者的经典论断等,没有相应的阅读能力,对考题中出现的这些材料理解就成问题,最终的结果不言而喻。因此,高中历史与阅读是密切相关的,不只是语文能解决好的问题。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下半年整理推荐 2
一、时间安排
复习备考阶段,大家的时间都很紧张,这就需要我们能合理地安排时间。首先要根据老师的课程安排拟订一个“宏观”计划:比如先复习古代史,再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最后再复习世界近现代史。
其次根据“宏观”计划再制定一个符合自己时间的“微观”计划:例如,每天下午一点至一点半之间必须巩固历史基础知识。但记住:务必使自己每天的学习都在计划中进行。
二、立足书本
成考试题无论怎样灵活和新颖,总是万变不离课本的。对基本史实的掌握是学习历史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考前一定要回归课本,全面复习,达到能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多从原因、过程、评价、影响、本质等几方面来掌握。
在平时的学习中则做到“温故知新”与“温新知故”相结合:学习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就应想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学习到明清时期的文化就应回想起唐宋时期的文化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三、适量的习题
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买一两本好的参考书,看上面典型高考试题的解析;做上面既基础又新颖的选择题;抄上面经典简答题的答案,最好能记住以便灵活的运用到其它材料题或简答题上。
注意综合比较,穿插训练各类貌似题,注意对简答题材料分析等综合性强的试题的分析研究。对一些典型例题,还要变换角度,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充分发挥题目的潜在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四、记忆方法
不可否认,历史学习中要求记忆的东西确实很多。
我建议在背诵时主要采取两种方法:
一是以历史时间为主轴: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可以把1640年到1689年各年发生的事件联系起来,形成一条历史线索。
二是把同类性质的事件联系在一起比较记忆,形成知识的网络系统:例如可以把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进行比较,从而帮助记忆。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下半年整理推荐 3
离尚有2个多月,经过几个月的,大部分反映他们离自己定下的目标还是非常遥远,许多在学期初都认为,通过更加勤快的努力和付出,能够有所收获,但是所得的成果看起来和付出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已经开始着急了。付出努力,但是成绩上不去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咨询,发现存在大部分以下现象:
点都会,课本该记该背的都背了,但是不会做题,或者做题做不完全。
知识点都会,题目也做了,但老是出错,花费大量时间。
知识点记住了,但不理解,准备通过大量做题来训练。
平时大部分题目会做,但是到了考场,碰到相似的题,竟然不知道用什么了。
提升靠做题,大量重复的做题,上课听讲方法,放学做大量作业,有的上课听得懂,有的根本听不进去,一天上课能吸收所讲的50%以上的实在不多。只有少部分尖子生较为轻松的理解了知识并有所体会。
综合上面的各种现象,玖久高考研究中心认为,大部分学生目前阶段复习效果不如意的根源是在没有理性的掌握学科内容,非常表面的掌握了知识,就好比如一篇文章,认得每个字,但是不知道这篇文章讲什么。遇到,纯粹属于机械式套用知识点做题,换句话说,就是根本没有找到复习的关键点:做题思路。
这属于老话重谈,很多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就是找不到解题的入手点,总希望通过大量做题或者老师讲题的形式来突破这个关卡,而只有少数尖子生他们隐隐约约找到了解题思路,对他们而言,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或者有其他的学生,突然之间也掌握了其中的关键,成绩就大幅度的提升了。
那么到现在还有多少时间去解决做题找不到思路的问题呢?玖久高考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曹春雨老师认为,思路自己打不开,那么教你好了,我们就是要把一道题的来龙去脉摸透,达到知己知彼的地步,那么根本不存在做不出来的题目了,其实这种方法是极其简单的,就是用一种,解答任何题型。
这种考试思维建立在博弈论的基础上,以解决问题的模式进行推导出试题解答关键,从而快速的得出相应的结论,而这套思维体系,在做每道题时都适用,那么相当于做每道题都训练了这种思维,强化了这种做题思路,无论是还是理综,都能够真正达到一种解法,全部题型。
现在我们再谈一下的误区,尤其是学科,日常我们都带着中国式的思维去,并且授课老师并不十分强调英语学科本质关键,那么只有通过做题来理解英语考试,这是十分悲哀的,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高考英语的难度类似于的水平 高中生物,但是因为语系的陌生,交流的不够,应用环境的限制,教学上的生搬硬套,形成了大约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英语难学难懂的现象,我们亟需将之扭转过来。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下半年整理推荐 4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下半年整理推荐 5
61、人称“宋四家”指苏轼、黄庭坚、米(fU)、蔡襄。
62、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63、明朝的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朱棣设立东厂进行对臣民的监查、侦查。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64、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称帝。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65、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郑成功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的伟大航海家。
66、元末明初明政府派戚继光抵抗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
67、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怀抱。
68、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69、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金”为清。1644年迁都北京,对全国的统治。
70、为了加强君主-,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最为严重。
71、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
72、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73、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被迫投降。
74、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75、顺治帝接见x藏的佛教首领-五世赐予“-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x藏佛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76、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班禅共同管理x藏事务。-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77、乾隆帝时下令调兵讨伐回部上层族小和卓与大和卓。清朝在x疆设置伊犁将军,对整个x疆地区进行管辖、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78、1771年初英勇的扈特部众,在杰出的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毅然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乾隆帝先后接见了渥巴锡并妥善安置了土尔扈特部众。
79、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屿。成为亚洲的国家。
80、明代从外国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
81、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畅销海内外。
8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贸易城市。
83、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他们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用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84、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它港口。
85、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蜓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86、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关于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的著作《农政全书》。
87、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明朝中期的《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占有重地位。
88、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有顾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出《牡丹亭》。清朝中后期以微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它剧种的一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89、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颜骨赵姿”之美。明末画家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图》,清朝的“扬州八怪”,其中郑板桥《兰竹图》最为有名。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下半年整理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