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选择性必修一总结集锦
相关文章
学习中的困难莫过于一节一节的台阶,虽然台阶很陡,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踏,攀登一层一层的台阶,才能实现学习的最高理想。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地理高中专题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选择性必修一总结集锦 1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在描述面状地理事物的题目当中,相对而言其比例尺往往较大。
描述角度:范围(方位)+面积(大小、面积的变化)+伸展方向+极值区的分布。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选择性必修一总结集锦 2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原因:①区域分布不均匀;②自然资源一般不具流动性。
⑵经济原因: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资源供求不匹配。
西气东输: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2.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⑴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①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 短缺,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②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能源资源 蕴藏丰富 ,需求量 小 ,能源优势难以发挥。
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 煤为主,易引发 酸雨 等环境问题;②北煤南运对我国 南北向铁路运输带来很大压力。
⑶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①天然气分布西多东少、北多南少;②四大气区是新疆(塔里木、准噶尔)、青海(柴达木)、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③ 东部油气开发已到中后期,西部是战略接替区,发展战略是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3.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对中西部经济发展(输出地)的影响:①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②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压力。
⑵对东部经济发展(输入地)的影响: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②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能源结构;③有利于净化大气环境④促进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1.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⑴产业转移
①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②分类:区域和国际产业转移。
③目的: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利润 。
⑵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①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③市场因素;④其他: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调整、地价昂贵、环境污染
2.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①发达国家 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②发展中国家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
⑵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①发展中国家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 的产业;发展中国家占据利润低的加工环节。②发达国家发展处于开发期或增长期的产业;发达国家占据利润高的设计和营销环节。
⑶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产业转移伴随着 污染 转移和扩散,发展中国家应注意产业转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⑷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①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常常引起失业人口增加,如日本;②发展中国家 接受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选择性必修一总结集锦 3
(1)水资源
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修建水库
空间:东南多,西北少,地区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浪费严重—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
(2)水能资源
地区:西南最多
河流:长江最多
条件:水量大,落差大
(3)太阳能
丰富区:青藏高原、西北内陆
贫乏区:四川盆地
(4)风能
西北内陆:冬春丰富
东南沿海:夏秋丰富
(5)地热能
羊八井水电站(藏)
(6)核能
1.核电站坚实的条件:
常规能源缺乏
科技发达
资金充足
市场需求量大
2.我国已建成的核电站:
广东:大亚湾(珠江三角洲)
浙江:秦山(长江三角洲)
(7)渔场
1.条件
寒暖流交汇处
大河入海口
浅海大陆架
温带海区
2.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8)盐场
1.条件
光照强
地势平坦
2.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津)
(9)土地资源
1.耕地:东部季风区、东北、华北、东南
2.草地:西部非季风区
3.林地:东北(最大)、西南、东南(人工林)
(10)矿产资源
1.煤:三北地区(华北、西北、东北)、山西、内蒙古、贵州
2.油气:三北地区
3.铁矿:辽宁、河北、四川
4.有色金属:南多北少
返回目录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选择性必修一总结集锦 4
1.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
(1)诱因:自然异变。(自然属性)
(2)承受灾害的客体:受到损害的人、财产和资源。(社会属性)
2.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取决因素?
孕灾环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致灾因子(自然异常变化)、
受灾体(人、财产、资源环境)
3.自然灾害的影响或危害?(答题角度)
(1)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
如(农业生产:种植业、农作物、林木、牲畜等)、(工业生产:道路、机场、船舶、厂矿等)、(生活:房屋、建筑、道路等)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如自然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林木资源、矿产资源等;
环境破坏:对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影响和破坏(结合具体材料,具体自然灾害答具体)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1)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防抗灾害能力。
(2)具体表现: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高,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就高;反之,危害程度就低。
5、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1)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
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3)水文灾害:洪涝、风暴潮等
4)生物灾害:病害、虫害、鼠害等
注意:不同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不同?
突发性:地震、火山、崩塌等。
渐发性:干旱、洪涝等。
6、气象灾害
(一)热带气旋
1.概念:发生在或的深厚的
2.形成条件:
(1)广阔的,海水通过。
(2)下上的的大气结构,促使空气及水汽。
3.分布:
三大海域:
(1)海域: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
(2)海域: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3)海域:加勒比海、美国东部海岸。
4.台风——热带气旋的一种特殊形式
判定:中心风力达到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之为台风。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选择性必修一总结集锦 5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1.森林资源现状
⑴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⑵作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
⑶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热带雨林
⑴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⑵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① 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② 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⑶雨林生态
①优越性: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②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
⑷热带雨林破坏
①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②直接原因: 人类开发 。
⑸热带雨林的开发(亚马孙开发计划)
① 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② 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③ 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⑹雨林的保护: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①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 ;②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③ 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④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 。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选择性必修一总结集锦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