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地理

北京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参考精选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许多学生在复习中总是一味埋头看书,记忆知识点,不愿意做题,结果每次考试都很不理想。复习中通过各种方法掌握知识点,最终都是为了学以致用,能够解答问题。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北京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参考精选 1

河流及交通⑴中国南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变化:

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

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⑵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

⑶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⑷极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缩短航程,节时节能

⑸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②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变式: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②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⑹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

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

②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政治意义:

①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

②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

③有利于社会稳定;

战略意义:

①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

②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⑺俄罗斯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重要意义:

①加强东西部经济联系,促进物资交流;

②加快资源开发,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北京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参考精选 2

马六甲海峡: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南海—印度洋的安达里海。太平洋—印度洋航运的咽喉要道,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霍尔木兹海峡:伊朗—阿拉伯半岛之间,沟通波斯湾—阿拉伯海。波斯湾通往阿拉伯海的咽喉,世界的“石油海峡”。

白令海峡:楚科奇半岛―阿拉斯加半岛;沟通北冰洋―太平洋。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太平洋和北冰洋间通道。

曼德海峡:阿拉伯半岛—非洲大陆之间;沟通红海—印度洋。沟通红海、地中海和印度洋的要道。

土耳其海峡:黑海―爱琴海、地中海之间。黑海出地中海的门户,亚欧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伊比利亚半岛——非洲大陆;沟通地中海——大西洋。地中海出大西洋的门户,亚欧航线必经的要道。

英吉利海峡:大不列颠岛—欧洲大陆;沟通北海—比斯开湾。北海—大西洋航运要道,世界货运最繁忙、通过船只最多的海峡。

麦哲伦海峡:南美大陆—火地岛之间;沟通南大西洋—南太平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大型轮船和航运要道。

德雷克海峡:南美洲—南极半岛之间;沟通大西洋—南太平洋。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各国科考队赴南极考察必经之道。

莫桑比克海峡: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岛之间。沟通南北印度洋,世界上最长的海峡。

北京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参考精选 3

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1)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2)异:

①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7、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

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人口越来越稠密。

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3)农业社会后期:

①工商业的发展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北京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参考精选 4

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1)气候条件:大部分位于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和水分基本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需要,但不利条件是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①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②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主要地形:三山脉(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3、农业布局特点: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4、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5、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农业: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6、东北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自然条件: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人均耕地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市场需求大。

7、东北商品粮基地发展潜力较大的原因:

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粮食商品率高;目前单位面积产量不高,随着科技和农业投入的增加,粮食的单产和总量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有一些宜农荒地可供开垦;(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商品粮基地潜力下降:由于人口稠密,每年净增人口多;城市、工交建设等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将会有所下降;目前单产已较高,增产潜力已较小。)

北京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参考精选 5

宇宙

空间和时间及天地万物的总称。宇宙就是物质世界,是不依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并处在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在时间上没有开始没有终结,在空间上没有边界没有尽头。宇宙中的天体多种多样,例如像太阳那样的恒星,像我们生活的地球这样的行星,以及地球的卫星月亮、拖着长尾的彗星、在夜空中划过一道光迹的流星等等。宇宙空间无边无际。我们常用光在一年中走过的距离即光年(94605亿千米)来测量宇宙。随着天文望远镜和观测技术的提高,目前人们能够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大约为360亿光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的范围还将不断扩大。

银河系

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称银河系。在夏季晴朗的夜空可以看到一条明亮的银白色的光带一直延伸到地平线,像一条流经天空的长河,因而叫银河。它由2000多亿颗恒星组成,其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400亿倍。它是一个旋涡结构的圆盘状星系,中央厚,越向边缘越薄,形状像铁饼。银河系的主体部分直径为7万光年,中心厚度约1.5万光年。太阳位于距银河系中心3万光年的位置上绕中心运转,运转周期2.5亿年。

太阳系

由太阳及以太阳为中心、并受其引力控制而环绕它运动的天体所构成的系统。太阳是中心天体,其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以它巨大的引力吸引着九大行星(依距日远近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小行星(约2000颗)、卫星(约60多颗)、彗星(约1600多颗)及流行体等围绕它运动。太阳系的范围,估计最远可达4500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是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地球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根据人造卫星的测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1千米,极半径为6356.8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体积约10832亿千米3,质量约为5.976×1027克,平均密度为5.52克/厘米3。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千米2,其中70.8%是辽阔的海洋,其余为陆地。陆地上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以及河流,湖泊等众多地貌形态。海底有大陆架、海岭、海沟、洋盆等众多地貌形态。

地球是太阳系中有生命的星球。地球的自然条件有利于生命的存在,这是由地球的宇宙位置和它的特点决定的。距太阳较近的水星、金星,受太阳光热的烘烤,它们表面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100℃,而距离太阳比地球远的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接受的太阳热量甚少,异常寒冷,生命难以存活。质量比地球小得多的星体(水星、火星)吸引力也小,没有能力在自己周围控制住巨大而密集的大气圈。只有地球距太阳不远也不近,使地表能够得到和维持适合生物生存的热量,加上地球有液态水,又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这些都为生命的诞生和繁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TAG标签: 地理 知识点

北京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参考精选_精选范文网

许多学生在复习中总是一味埋头看书,记忆知识点,不愿意做题,结果每次考试都很不理想。复习中通过各种方法掌握知识点,最终都是为了学以致用,能够解答问题。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