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模块的知识点归纳整理模板
相关文章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复习板块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地理必修模块的知识点归纳整理模板 1
等高线地形图⑴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
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高二地理必修模块的知识点归纳整理模板 2
一、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2、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释放的能量
3、太阳辐射能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4、太阳辐射波长范围是0.15-4微米,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50%的能量集中于可见光。
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生物生长离不开太阳
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太阳辐射本身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能源
为生产生活提供煤、石油等能源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外部结构的分层由里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2、太阳活动:黑子(温度比其他区域低)、耀斑、日珥和太阳风
(光球层、周期11年)(色球层)(日冕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气候;
扰动电离层,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两极地区产生美丽的极光;
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
高二地理必修模块的知识点归纳整理模板 3
1、区域
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的特征: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有的地方提出排他性)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相同:
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不同:
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_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一年一熟。
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2).地理环境对区域工业发展影响显著:
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4、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早期:
长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时期:
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人口越来越稠密。
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农业社会后期:
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x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高二地理必修模块的知识点归纳整理模板 4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一、山西能源基地的机遇与挑战
1.能源资源的分类
补: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关系图
补:判断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技巧
一是根据定义:
只要能够循环利用,不断更新的能源就是可再生的
只要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才能形成,而且用一点少一点的就是非可再生的
二是根据分类:
除矿物能源外,其他的都属可再生能源
2.山西能源基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非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
(2)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相关性
(3)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重要性
3.地位——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
二、资源开发条件
1.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大、分布广、煤种全、煤质优、开采好)
①储量丰富
②分布范围广(全省40%有煤田分布)
③煤种齐全(10大煤种)
④煤质优良(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
⑤开采条件好(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含有煤层气)
补:山西主要的煤田和煤矿
(1)山西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2)主要的煤田有:大同煤田、宁武煤田、西山煤田、沁水煤田、霍西煤田、河东煤田,其中面积较大的是沁水煤田和河东煤田;
(3)主要的煤矿有:大同、平朔、阳泉、西山、霍州、晋城等。
补:诗歌记忆煤田位置:
河东煤田黄河东,沁水煤田沁水中,霍西煤田霍州西,宁武煤田北大同。
2. 市场广阔
①能源消费大国
②对能源需求量继续增加
③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天然气为主,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3. 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①邻近主要工业中心和大城市,输煤、输电距离较近
②有众多铁路线通过,交通比较便利
补:我国铁路的“三横五纵”
南北向(五纵):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东西向(三横):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三、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
①扩大开采规模
②增加产量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逐步形成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①建设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②发展炼焦业,向外输出焦炭
补:山西能否发展黄河水运?
(1)黄河在山西段位于黄土高原,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运
(2)黄河水量不大,季节变化大,发展内河运输比较困难。
补:简图法记忆晋煤外运
补:输电和输煤两种方式各有利弊,故两种方式长期并存。
四、加强能源的综合利用
1.改革初期
2.六五时期开始——产业结构调整
①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②由原料工业逐步代替采掘工业
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补:比较分析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造成生态问题和大气污染问题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
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②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3)三废的治理
①废水:沉淀净化
②固体废弃物:煤矸石→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及塌陷区:煤泥→干燥再利用
③废气:做好消烟除尘工作、营造防风林带
例:废弃物利用技术
补: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能源基地综合比较
高二地理必修模块的知识点归纳整理模板 5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④庞大的人口压力:
⑤资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口压力大、经济迅速发展和资源利用率低。
⑥深刻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从城市迅速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范围仍在扩大。生态极危机区分布于东部地区,这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人类活动频繁。
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
3、生态农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留民营村建设生态农业的措施:
①调整农业结构:由单一的种植业调整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②开展综合利用:以农畜产品为中心,发展饲料加工厂和食品加工厂。
③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沼气的利用——原料来源于秸秆、人畜粪尿,沼液、沼渣还田或养鱼。(理解留民营村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图)
高二地理必修模块的知识点归纳整理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