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必修二知识点经典整理
相关文章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二化学必修三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化学必修二知识点经典整理 1
混和物 强电解质:。如HCl、NaOH、NaCl、BaSO4 弱电解质:。如H2O、HClO、NH3· H2O、Cu(OH)2、、H、HO…… 。如SO3、CO2、C6H12O6、CCl4、CH2=CH2……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是否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的电解质;与溶解度和导电能力无关。
强电解质与弱电质的本质区别:在水溶液中是否(或是否存在电离平衡)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2、NH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
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
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4.强弱电解质可通过实验证明进行判定的方法有(以CH3COOH简写为HAc为例):
(1)溶液导电性对比实验;
(2)测0.01mol/LHAc溶液的pH2;
(3)测NaAc溶液的pH值;pH7,则说明HAc为弱电解质
(4)测pH= a的HAc稀释100倍后所得溶液pH a +2
(5)将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Ac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 性
(6)中和10mLpH=1的HAc溶液消耗pH=13的NaOH溶液的体积 10mL;
(7)将pH=1的HAc溶液与pH=13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性
(8)比较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Ac溶液与盐酸分别与同样的锌粒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此法中的
锌粒的表面积不好确定一模一样。
5.强酸(HA)与弱酸(HB)的区别:
(1)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pH(HA)pH(HB)
(2) pH值相同时,溶液的浓度CHACHB
(3) pH相同时,加水稀释同等倍数后,pHHA pHHB
6.影响因素:
温度——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浓度——弱电解质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同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电离平衡向
逆方向移动。
化学反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可以
使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7.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多元弱酸的电离应分步完成电离方程式,多元弱碱则一步完成电离方程式。
8.水的电离: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
+—9.水的离子积常数——Kw= C(H)×C(OH)
-14Kw取决于温度,不仅适用于纯水,还适用于其他稀溶液。25℃时,Kw =1×10
--+在水溶液中,Kw中的C(OH)、C(H)指溶液中总的离子浓度.
-14常温下,任何稀的水溶液中均存在离子积常数,且Kw =1×10 。
+-不论是在中性溶液还是在酸碱性溶液,水电离出的C(H)=C(OH)
+-+-根据Kw=C(H)×C(OH) 在特定温度下为定值,C(H) 和C(OH) 可以互求。
10.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
①升温:促进水的电离;
②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
③盐类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
+ -12例如:pH=2的硫酸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0mol/L
+ -2pH=2的硫酸铵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0mol/L,
+ -2 -12所以pH=2的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可能为10mol/L也可能为10mol/L。反过来,由水电
+ -12离的C(H)=10mol/L的溶液,pH可能为2也可能为12.
11.电离常数:
K值越大,电离程度越大,相应酸 (或碱)的酸(或碱)性越强。
电离度:,弱电解质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
高二化学必修二知识点经典整理 2
1,有机物的分类(主要是特殊的官能团,如双键,三键,羟基(与烷基直接连的为醇羟基,与苯环直接连的是芬羟基),醛基,羧基,脂基);
2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不包括镜像异构),一般指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
3特殊反应,指的是特殊官能团的特殊反应(烷烃,烯烃,醇的转化;以及纯的逐级氧化(条件),酯化反应,以及脂的在酸性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等);
4特征反应,用于物质的分离鉴别(如使溴水褪色的物质,银镜反应,醛与氯化铜的反应等,还有就是无机试剂的一些);
5掌握乙烯,1,3--丁二烯,2-氯-1,3-丁二烯的聚合方程式的书写;
6会使用质谱仪,核磁共振氢谱的相关数据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7会根据反应条件确定反应物的大致组成,会逆合成分析法分析有机题;
8了解脂类,糖类,蛋白质的相关物理化学性质;
9,物质的分离与鉴定,一般知道溴水,高锰酸钾,碳酸钠,四氯化碳等;
10,有机实验制取,收集装置。甲烷,乙烯,乙酸乙酯,乙醇的制取以及注意事项。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适用的情况,分液法制取液体。还有就是分液,蒸馏,过滤的装置及注意事项
高二化学必修二知识点经典整理 3
1、二、三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8。
2、三、四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8或18,ⅠA、ⅡA为8,其他族为18。
3、四、五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18。
4、五、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18或32。
5、六、七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32。
高二化学必修二知识点经典整理 4
1、SO2能作漂白剂。SO2虽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机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剂如石蕊试液。SO2使品红褪色是因为漂白作用,SO2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是因为还原性,SO2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为溶于不生成酸。
2、SO2与Cl2通入水中虽然都有漂白性,但将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则会失去漂白性,
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出现浑浊的物质:
第一种可能为与Cl-生成难溶物。包括:①AgNO3
第二种可能为与H+反应生成难溶物。包括:
①可溶性硅酸盐(SiO32-),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
②苯酚钠溶液加盐酸生成苯酚浑浊液。
③S2O32-离子方程式:S2O32-+2H+=S↓+SO2↑+H2O
④一些胶体如Fe(OH)3(先是由于Fe(OH)3的胶粒带负电荷与加入的H+发生电荷中和使胶体凝聚,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若加HI溶液,最终会氧化得到I2。
⑤AlO2-离子方程式:AlO2-+H++H2O==Al(OH)3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
4、浓硫酸的作用:
①浓硫酸与Cu反应——强氧化性、酸性②实验室制取乙烯——催化性、脱水性
③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催化剂、吸水剂④酯化反应——催化剂、吸水剂
⑤蔗糖中倒入浓硫酸——脱水性、强氧化性、吸水性
⑥胆矾中加浓硫酸——吸水性
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
①醛;②甲酸;③甲酸盐;④甲酸酯;⑤葡萄糖;⑥麦芽糖(均在碱性环境下进行)
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
①显两性的物质:Al、Al2O3、Al(OH)3
②弱酸的铵盐:(NH4)2CO3、(NH4)2SO3、(NH4)2S等。
③弱酸的酸式盐:NaHS、NaHCO3、NaHSO3等。
④氨基酸。
⑤若题目不指定强碱是NaOH,则用Ba(OH)2,Na2CO3、Na2SO3也可以。
7、有毒的气体:F2、HF、Cl2、H2S、SO2、CO、NO2、NO、Br2(g)、HCN。
8、常温下不能共存的气体:H2S和SO2、H2S和Cl2、HI和Cl2、NH3和HCl、NO和O2、F2和H2。
9、其水溶液呈酸性的气体:HF、HCl、HBr、HI、H2S、SO2、CO2、NO2、Br2(g)。
10、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有漂白作用的气体:Cl2(有水时)和SO2,但两者同时使用时漂白效果减弱。检验Cl2常用淀粉碘化钾试纸,Cl2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高二化学必修二知识点经典整理 5
1、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表示法:结构式、投影式;
2、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碳原子的杂化轨道、σ键和π键;
3、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角、键能、极性和极化度;
4、有机化合物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对溶解度、沸点、熔点、比重的影响。
5、烷烃的结构:sp3杂化;同系列;烷基的概念;同分异构现象;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概念;烷烃分子的构象:Newmann投影式;
6、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及系统命名法;
7、烷烃的物理性质;
8、烷烃的化学性质:自由基取代反应历程(均裂、链锁反应的概念及能量曲线、过渡态及活化能);
高二化学必修二知识点经典整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