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历史

高二历史必修课本的知识点笔记参考推荐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小编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必修课本的知识点笔记参考推荐 1

一、文学的主要成就

1、19世纪的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代表作有: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

(2)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有: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社会百科全书),列夫·托尔斯泰(俄国革命的镜子)《安娜·卡列尼娜》等。

2、20世纪文学

(1)西方文学: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托夫》,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等。

(2)苏联文学:“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高尔基所著的《母亲》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1)浪漫主义: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反映了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

(2)现实主义: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3)印象主义:法国莫奈《日出·印象》,荷兰“扑向太阳的画家”凡高是“现代绘画之父”,绘有《向日葵》。

(4)现代主义: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格尔尼卡》反映了法西斯德国对西班牙的侵略。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电影的出现: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

(2)电视的发明与发展:20世纪20年代电视在英国出现;后来出现彩色电视机和卫星传播节目。

(3)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高二历史必修课本的知识点笔记参考推荐 2

第二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1、历史背景:

①经济因素:14、15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

②政治因素:新兴资产阶级兴起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

③思想因素:垄断西欧文化教育,人们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

④人才因素:意大利人才众多。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即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提倡追求自由,鼓励冒险;崇尚理性,提倡科学,追求知识。)

3、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4、主要成就:

①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与《神曲》齐名,享有“人曲”的美称);但丁——《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②后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大卫》、《摩西》;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③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5、历史意义:

①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促进了宗教改革的出现。

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④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6、局 限 性:用普遍的“泛人性论”掩盖阶级差别和阶级剥削。

二、欧洲宗教改革(16~17世纪)

1、历史背景: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的束缚。

②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③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使天主教会与人们矛盾的加深。

2、兴起:首先兴起于德意志地区。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①导 火 线: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②开始标志: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③改革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得救”(即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④影响: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形成三足鼎立的宗教格局;

4、加尔文宗教改革

①改革主张:“信仰得救”、“先定论”(他的学说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②改革影响: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加尔文被称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5、宗教改革的性质和意义

性质:新兴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反封建教会的政治斗争。

作用:

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

6、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含义: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出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高二历史必修课本的知识点笔记参考推荐 3

第一讲 近代科技革命

一、近代科技革命的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欧洲出现了许多科学巨匠。

二、近代天文学

哥白尼:波兰人,日心说,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根本动摇宗教神

学的理论基础。

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用自制望远镜证实日心说的正确性。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三、牛顿经典力学

诞生: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内容:包括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

意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有效性的最成功范例。

四、达尔文进化论

背景: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政治:14-18世纪以来的思想解放洗礼,冲击基督权威;科学进步:一系列自然科学的发展,生物、生理学的成就。

19世纪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恒定律

诞生:1859年《物种起源》

观点:生物进化规律:由低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意义: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自然史基础;对近代中国思想产生巨大影响。

五、瓦特和蒸汽机

背景:英国工业革命急需解决动力问题

诞生:1875年,制成“万能蒸汽机”

意义:

①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②改变了工业布局,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③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六、爱迪生与电的应用

电的发明:

①理论基础: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②产生:1867 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电的应用:“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的发明有1000多项,发明和改进了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

意义:

①极大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推动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

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高二历史必修课本的知识点笔记参考推荐 4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文艺复兴的背景:

(1)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着名的工商业城巾。在激烈的竞争中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他们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财富。

(3)教会严格控制着文化思想的发展。

二、文艺复兴

1、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2、核心:人文土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表现: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4、代表人物:

(1)薄伽丘,文艺复兴时期着名文学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作者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2)但丁和彼特拉克,他们和薄伽丘一起被誉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但丁在他的长诗《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3)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

5、文艺复兴的扩展:

16世纪以后,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三、宗教改革

1、原因:

(1)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受到质疑,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2)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教会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德意志因此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3)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激化了矛盾。

2、马丁·路德改革:

(1)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谎谬,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他主张每个_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3)影响: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_派,这些教派统称为新教。新教除了路德派以外还有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否定罗马教廷的,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高二历史必修课本的知识点笔记参考推荐 5

一、“开眼看世界”

1.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地主阶级抵抗派)。

(1)林则徐: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成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概念: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从封闭状态中走出来,摒弃传统的夷夏观念,率先提出向西方学习。

3.影响: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解放思想。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

2.主张: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3.目的:挽救清朝封建统治。

4.概念:封建纲常伦理为国家根本,用西方科学技术来挽救统治。

5.意义:将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付诸实践,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派:

(1)背景: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3)主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4)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有付诸实践。

2.晚期维新派:

(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民族危机严重;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3)主张:

①康有为: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用经学外衣,利用孔子来否定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③严复:指出封建君主为“大盗窃国”,翻译《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4)实践:1898年发动戊戌变法,但最后结果失败。

(5)影响: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高二历史必修课本的知识点笔记参考推荐_精选范文网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小编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