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历史

高二历史下学期复习知识点概括5篇

发布时间: 浏览量:10

如果对哪门学科有兴趣,这科成绩自然不会低,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喜欢一科,就会不自觉的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成绩好了老师也会很关注你,你也就会越发积极,分数也越发的高了。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下学期复习知识点概括,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历史下学期复习知识点概括1

1.分封制:加强周天子对地方通知,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但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4.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这是中国封建_制度的重要特征。

5.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6.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7、汉代地方制度是“郡国并行”,不利于中央集权。汉武帝时实行“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8.三省六部制的实行,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9.宋代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隔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10.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11.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_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12.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明成祖时设内阁。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_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13.清朝设置军机处,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_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君主_达到顶峰)。

14.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15.雅典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民主政治的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雅典民主只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妇女、外邦人、奴隶没有民主权。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_,社会_的隐患。

16.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17.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属公民法。

18.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在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公民法逐渐演变为普遍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称为“万民法”。

19.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汇编成《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20.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影响广泛而深远。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21.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22.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721年,责任制内阁形成,国王真正意义上统而不治。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谢谢您关注润禾教育。

2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P39

24.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共和制和分权制衡的原则。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保障了资产阶级利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5.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26.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君主是实,立宪为虚。帝国议会通过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其行政权凌驾于立法权之上。

27.1842年《南京条约》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1895年《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28.《马关条约》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赔款,又加深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为此,请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29.黄海海战后,日军乘机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30.九一八事变(31年,东北)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七七事变(37年,华北,宛平)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31.淞沪会战,挫败日军三个月_的狂妄计划,太原会战:取得平型关战役胜利,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徐州会战中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规模的胜利。武汉会战后,随着武汉,广州的沦陷,抗战进入相持阶段(38年10月)。

32.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这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3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台湾回归。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34.1851年,广西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了政权。西征的胜利,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35.为了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1853太平天国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空想性: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36.1859年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7.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谢谢您关注润禾教育。

3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_制度的进步意义。

39.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0.1921年中共“一大”决定党今后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共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1.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42.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43.国民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其_是北伐。北伐战争基本_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四一二和七一五_政变,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44.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_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45.1927年的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八七会议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方向,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46.1927年9月,_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10月,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

47.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红军在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48.遵义会议(1935年1月)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_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49.1947年6年,刘伯承、_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_的序幕。

50.1948年底至49年初,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

51.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52..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53.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54.1917年3月,_二月革命_了统治_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革命后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四月提纲”提出革命任务的转变和和平过渡的设想;十月革命_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属于社会主义革命。

55.1949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新政协召开,筹建新中国。

56.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以国家_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57.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谢谢您关注润禾教育。

1954年后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这个制度进一步完善。

5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59.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对建国三十多年来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60.1998年,九届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6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三通。

62.1987年,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1992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与大陆海峡_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是_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63.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64.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65、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66.1971年联合国26届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67.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一个中国原则。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68.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结伴不结盟”。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69.二战后期,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70.1947年杜鲁门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71.1955年华约建立,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72.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73.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诞生。

74.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75.1961年贝尔格莱德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决心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行动纲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76.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这样,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77.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美国成为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高二历史下学期复习知识点概括2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

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

(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2)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张: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二、美德即知识

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级的。

高二历史下学期复习知识点概括3

一、四大发明

1、概况: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四大发明的产生与传播:

(1)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5)传播。

a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

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秀的历法。3、四大农书。

(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高二历史下学期复习知识点概括4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隋唐时期)

①三省为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②尚书省下设六部。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间既互相配合,又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

完整的相权又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2、发展(宋朝)

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置

①中枢门下——负责行政

②枢密院——负责军事

③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负责财政

3、三省六部制的废除(元朝)

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高二历史下学期复习知识点概括5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文艺复兴的背景:

(1)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着名的工商业城巾。在激烈的竞争中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他们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财富。

(3)教会严格控制着文化思想的发展。

二、文艺复兴

1、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2、核心:人文土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表现: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4、代表人物:

(1)薄伽丘,文艺复兴时期着名文学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作者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2)但丁和彼特拉克,他们和薄伽丘一起被誉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但丁在他的长诗《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3)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

5、文艺复兴的扩展:

16世纪以后,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三、宗教改革

1、原因:

(1)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受到质疑,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2)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教会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德意志因此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3)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激化了矛盾。

2、马丁·路德改革:

(1)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谎谬,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3)影响: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新教除了路德派以外还有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否定罗马教廷的,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高二历史下学期复习知识点概括5篇_精选范文网

如果对哪门学科有兴趣,这科成绩自然不会低,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喜欢一科,就会不自觉的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成绩好了老师也会很关注你,你也就会越发积极,分数也越发的高了。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