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生物

高二生物必学必考知识点5篇

发布时间: 浏览量:7

高二属于高中三年承上启下的时期,通过高一一年的学习,高中生一方面对学校的环境、制度已经十分熟悉:另一方面又将面对高二阶段这一学习分化的分水岭,所以上好高二对整个高中来说意义重大。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必学必考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生物必学必考知识点1

一理解记忆

理解了东西才记得准,记得牢。所以必须“先懂后记”。这是最基本的记忆方法。

二联系实际记忆

常说“学以致用”,反过来“用也可促学”。把生活实践中的经验知识应用到课堂学习中来,激发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会记得更牢固。例如:“管理农作物时进行松土,可以促肥”—记“植物的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必需要氧气促进根的有氧呼吸”。

“氧气疗法驱除蛔虫”—记“蛔虫的异化作用方式是厌氧型”。

三形象记忆

内容形象、直观、记忆就深刻、难忘。把知识形象化能帮助记忆。

例如:

U—(象尿桶)脲嘧啶

C—(象半圆包过来)胞嘧啶

A—(象线飘起来)腺嘌呤

T—(象胸前的十字架)胸腺嘧啶

DNA的结构特点可以借助DNA的实物模型或多媒体形象显示帮助记忆。

四英汉互译记忆抽象的生物字符借助英语记起来就方便易懂

例如:

H—Hear(can’thear听不懂H区受损表现为“听觉性失语症”)

S—Speak(can’tspeak不能讲S区受损表现为“运动性失语症”)

ADP中的D—Double“双倍”;所以ADP称“二磷酸腺苷”

五口诀记忆

将生物学知识编成“顺口溜”,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例如:

判断遗传病的显性或隐性关系—“无(病)中生有(病)为(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有(病)中生无(病)为(该遗传病为)显性(遗传病)”;

大量元素—他(C)请(H)杨(O)丹(N)留(S)人(P)盖(Ca)美(Mg)家(K);

微量元素—铁(Fe)棚(B)铜(Cu)门(Mn)新(Zn)驴(Cl)木(Mo)碾(Ni);

叶绿体色素分离带—胡黄ab向前走;橙黄蓝黄颜色留;叶绿素ab手拉手;叶黄素儿最纤细;叶绿素a最宽厚。

六体验记忆

亲身体验必有助理解,知识容易理解,必然加深记忆。

例如:

发给学生蚕豆种子,让学生亲手剥、观察、分析、讨论其结构和发育过程—可促进对植物种子、种皮、胚、胚乳、子叶、胚芽、胚轴、胚根等名词的理解记忆。

七合作记忆

1、各部分感官(眼、耳、口、手)要合作,大脑的左右两半球要合作眼、耳,鼻、舌、身各通道充分利用起来,使大脑皮层各个中枢建立多通道联系,从而加深记忆。

2、同学之间要合作

有意识得把要记忆的问题抛给同桌,或者同桌将问题抛给自己,既能够补充彼此在记忆上的弱点,又能引起双方的更多感官的刺激,从而引起“有意注意”,加强理解和记忆,这是最有效的记忆方法。

八网络图象记忆

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整体上掌握知识,可用关系图或画简图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例如:动、植物的发育过程(书本第112、115页);精子、卵子的形成过程;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DNA、基因等。

九列表对比记忆

“有对比才有鉴别”把相类似的问题放在一起找出区别与联系,分清异同;记少不记多,减轻记忆负担,增强记忆效果。

例如: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水分代谢和矿质代谢;线粒体和叶绿体;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

十纲要记忆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就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十一简化记忆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例如:

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十二衍射记忆

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记忆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例如,以细胞为核心,可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化和细胞的衰老等知识。

高二生物必学必考知识点2

体液调节(激素调节)

人体内主要内分泌腺及分泌的激素

[解惑](1)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调节作用。

(2)胰腺既有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含各种消化酶;又有内分泌腺——胰岛分泌调节血糖的激素。

(3)体液调节并非激素调节:在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但不是的,如CO2、H+等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也属于体液调节。

易错警示动物激素化学本质的归纳

下丘脑: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1)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垂体:促激素、生长激素

??胰岛: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2)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3)固醇类激素:性激素。

7、激素调节的实例

(1)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参与调节的主要激素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3)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重要意义!

8、体温调节

(1)人体热量的主要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2)主要的产热器官:骨骼肌和肝脏。

(3)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的效应器:汗腺、毛细血管等。

9、水盐调节

(1)调节中枢:下丘脑。

(2)调节途径

①渴感的产生与饮水: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

②水分的重吸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减少。

10、激素调节的特点

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故临床上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注:(1)靶器官、靶细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即为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

(2)激素一经靶器官、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1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体液调节:激素、二氧化碳等调节因子,通过体液运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激素调节是其主要内容)

高二生物必学必考知识点3

1.成人有八种必需氨基酸。婴儿有九种,多一种组氨酸。

2.蛋白质有空间结构而多肽没有空间结构。

3.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1)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方式千变万化。

2)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4.蛋白质中加入少量NaCl可以发生盐析。可以加水稀释复原。蛋白质结构没有发生变化。

5.加热改变了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松散,伸展,容易被蛋白质酶分解,因此煮熟的鸡蛋容易被人吸收。这种变性不能恢复。

6.蛋白质的功能

1)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

酶蛋白的催化作用。

2)血红蛋白等的运输作用。

3)信息传递如激素。

4)免疫功能如抗体。

7.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简称HPP,总部设在北京。

8.非必需氨基酸是指生物体内能自己合成的,必需氨基酸是指生物体内不能合成的,要从外界获取。但是所有氨基酸都是生物体所需要的缺一不可,不是说是非必需氨基酸生物体就可以不需要这种氨基酸。

高二生物必学必考知识点4

1、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进行物质交换。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如草履虫。

2、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4、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5、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部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

6、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成分与血浆相近。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7、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8、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9、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苷、

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等。

10、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11、渗透压:

⑴、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⑵、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成正比。

⑶、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⑷、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⑸、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程度取决于肌体对水盐平衡的调节水平。

⑹、人的血浆渗透压约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12、正常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

⑴、血浆接近中性,PH在7.35——7.45之间

⑵、内环境PH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缓冲物质的存在。

13、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0C左右。

二、应会知识点

1、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内液体。

2、内环境PH值维持稳定的调节:

⑴、缓冲物质:指血液中含有的成对的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

缓冲物质由弱酸和强碱盐组成。

中和碱性物质中和酸性物质

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KH2PO4K2HPO4

⑵、作用原理:

①、若内环境酸性增强(中和酸性物质)时,如:

C3H6O3+NaHCO3→H2CO3+NaC3H5O3

└→CO2+H2O

└→血液CO2→呼吸中枢兴奋增强→呼吸运动增强(呼出CO2)

②、若内环境碱性增强(中和碱性物质)时,如:NaCO3+H2CO3→NaHCO3

如果过多,则由肾脏排出多余的部分。

⑶、PH值稳定的意义:保证酶能正常发挥其活性,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顺利进行。

可以说一个人身上细胞状况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包括人的衰老病变等等等等,都是因为细胞出现了问题,你应该了解细胞生活的环境。

高二生物必学必考知识点5

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分化的意义:普遍存在的'。经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癌细胞的特征、致癌因子

1.癌细胞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变化、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易扩散、转移)

2.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辐射)、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癌变内因:原癌基因激活。

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细胞内水分减少;酶活性降低;色素积累;呼吸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膜通透功能改变。

本章实验

1.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2.有丝装片制作:解离(15%盐酸和95%酒精)→漂洗→染色(碱性龙胆紫)→制片

生物的新陈代谢

考试占比18~20%

★会考重要内容

酶的发现

“酶的发现”几个实验

酶的概念

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酶的特性

高效性、专一性(实验讨论题)酶催化作用需要适宜温度和pH值。

ATP

ATP:三磷酸腺苷

作用: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结构式:A—P~P~P中间是两个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线断裂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ADP+Pi+能量(1molATP水解释放30.54KJ能量)

方程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方程从右到左时能量代表转移的能量,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高二生物必学必考知识点5篇_精选范文网

高二属于高中三年承上启下的时期,通过高一一年的学习,高中生一方面对学校的环境、制度已经十分熟悉:另一方面又将面对高二阶段这一学习分化的分水岭,所以上好高二对整个高中来说意义重大。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