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范文大全
相关文章
我们国家的文化生活日益精彩与多样,想必以前多出了很多的特点,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学习学习吧!
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范文大全 1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的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基本点: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②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③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范文大全 2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范文大全 3
一、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二、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义务。
三、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1、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方式:(1)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2)通过专家咨询制度
(3)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4)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听证于民的目的,就在于决策利民。)
意义:(1)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2)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明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
2、民主监督的渠道、意义、以及怎么样负责的行使监督权。
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
A、通过信访制度
、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C、 通过舆论监督制度
D、 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公民为什么行使监督权
A有利于改进被监督者的工作
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公民怎样才能行使好监督权?
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ecirc;êê四、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新要求:有序参与
怎么样有序的政治参与?
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
②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④遵循法律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⑤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范文大全 4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
A.人们会思考的大脑 B.哲学家的思考
C.人类的实践活动 D.对世界的思考
2.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段话表明
①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 ②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③哲学以各种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 ④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旧哲学的基本问题
C.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D.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4.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一种从来就存在的理念产生的,世界不过是理念的影子。这一观点
A.否认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肯定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C.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否认世界是由神创造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5.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
A.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
.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
C.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6.“天行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矛盾具有普遍性
7.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但现在水利设施却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这表明
A.人可以创造或改变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C.事物的运动是没有固定规律的
D.人们可以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8.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像的。”这句话说明了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9.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涨幅控制在3%;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表明
A.意识决定发展进程
.社会是向前发展的
C.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10.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证明,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系统—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这说明
A.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C.人脑结构具有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特征
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11.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这表明
A.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认识世界比改造世界更重要
D.认识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指导实践
12.“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
A.由于条件的限制,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正确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
.人们认识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客观条件本身
C.人们并不能使每次获得的认识都是正确的
D.人们在每一次对事物的认识上都具有终极的意义
13.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看,各部门要服从整体,这是因为
A.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
.部门利益就是整体利益
C.部分离开整体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D.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
14.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当前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各项改革。这要求我们
A.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要抓重点、抓关键
C.要把握事物的主流
D.要坚持两点论
15.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这才获得它的地位。”这说明
A.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排斥
.部分离不开整体,但整体可以离开部分
C.整体与部分的地位是并列等同的
D.离开了整体,部分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性质
16.发展的实质是
A.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C.运动
D.事物自身性质的变化
17.在第28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刘翔以绝对优势冲破了欧美选手对男子百米栏项目100年的垄断地位,这说明了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中国已成为超级体育强国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赛出好成绩
18.河豚鱼味美肉鲜但却有毒,其毒杀人也能治病,同时,毒素与解毒兼于一身。这一现象反映的哲学道理
A.不同事物具有世界上最高级、最复杂、最告别的运动形式
.生命运动是世界上最高级、最复杂、最特殊的运动形式
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D.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19.“经济工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同时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是
A.做工作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办事情既要着眼于整体,又不能忽视局部
C.搞建设既要抓物质文明,又要抓精神文明
D.分析问题既要看矛盾的普遍性,又要看矛盾的特殊性
20.所谓辩证的否定就是
A.事物自身的否定 B.否定一切
C.外力作用的结果 D.蔑视权威,不相信书本知识
2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A.社会形态的更替
.生产关系的变革
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D.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众中去
22.在京出席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台湾籍全国人大代表范增胜在2006年3月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期,台湾当局领导人强行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加紧推动‘法理台独’,我们要对其提出严正警告,失道寡助,‘台独’是走不通的死路,全体中国人民决不会容忍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这表明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发展方向
.社会存在反作用于社会意识
C.人民群众是无法改变领导人的决定
D.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3.青藏铁路建设者在青藏铁路已创下许多第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铁路;拥有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包含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架起了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桥...它的诞生,结束了世界屋脊没有火车的历史。他们成为了“感动中国2005”特别奖获得者。这表明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生的价值在于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
D.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体现自己的价值
24.“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从诗句中可以看出
A.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景色是不同的
C.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D.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相同
对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图案(如右图),冬奥会设计与景观主任莫舒斯说:“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一个图案,那就是当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就是中国的,能表达出基于悠久历史传统积淀之上的现代感。”据此回答25-27题:
25.之所以“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就是中国的”,是因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突出了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统一性
26.中国印采用中国传统的印章形式,同时配以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奥运五环;它以中国红为底色,采用中国传统的篆刻、书法等古老艺术,同时又富有新意地运用中国墨笔书写出古朴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Beijing2008”。它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它的创作思想体现了
①联系的观点 ②整体优化的观点 ③发展的观点 ④对立统一的观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7.奥运会徽的创作思想与哲学观点的关联说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系统与要素 B.共性与个性
C.内容与形式 D.世界观与方法论
28.同为宋朝的文化名流,苏东坡的《食荔枝》对广东荔枝赞不绝口,说“日咬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蔡襄的《荔枝谱》却说天下的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为下。这说明
A.价值判断总是有主观性
.“趣味无商量”,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
C.两者的评价都受到乡土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是最好的
D.价值判断是有阶级性的,蔡襄是奸臣,所以不能客观看待广东荔枝的价值
29.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哈尔滨普通电业工人李庆长的先进事迹。在哈尔滨市,无论哪个家庭、无论哪个单位用电出了问题,只要打个传呼,他就会无偿献上最及时、最优质的服务。从人生价值看,上述材料表明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C.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D.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地位和需要、立场,都会导致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不同。
30.近几年由于煤碳市场好,许多地方要求煤矿挖掘潜力多产煤。因此,尽管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监管部门一再强调煤矿安全,但许多煤矿的生产安全被忽视了。这说明
A.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对促进事物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C.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
D.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
二、非选择题
3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古诗反映了什么哲学思想?
32.大凡那些在事业上达到巅峰而后来跌入低谷的人,其失败之由往往并非短处所致,而恰恰是长处为他挖掘了人生的“陷阱”。请运用矛盾的观点简述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33.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辩析)
34.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矛盾。(辩析)
35.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些人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对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更严重的是,有些考生沉迷于网吧,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1)运用辩证法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2)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病,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
36.2005年1月16日,中央电视台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揭晓,华中农业大学2003级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徐本禹当选中央电视台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徐本禹放弃读研究生的机会自愿到贵州贫困山区支教,用他的实际行动和知识为改变当地落后的面貌作出了突出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谱写了一曲精神文明建设之歌。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请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当代青年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生活与哲学综合训练(四)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DAAD 6~10:ADDCB 11~15:DACAD 16~20:BACAA 21~25:CDDCC 26~30:DBABB
二、非选择题:
31.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而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首诗经常被用来比喻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尽管有严寒相逼,有野火摧残、却无法改变客观规律。新事物在春风吹拂下,正蓬蓬勃勃,一派生机。
32、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就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即对自己要一分为二,不能因为有短处而自卑,也不能因为有长处而骄傲自满,固步自封。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因为长处使自己获得过成功,若是骄傲起来,忘乎所以,不知不觉便使“长处”变为“短处”。
33.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系统整体的功能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在系统内部结构优化的状态下,系统整体的功能会获得加强或升级,出现1+1>2的效果,如果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结构不合理、不协调则会降低系统整体的功能,甚至会出现1+1<2。因此题目的命题是片面的。
34.(1)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客观性,矛盾是不可消除的。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所以构建和谐社会并不是要消除矛盾,也不可能消除矛盾。
(2)承认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前提。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就要承认各种矛盾,要看到我国发展到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各种社会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出现,然后才能分析并解决矛盾,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看到对立。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才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所以我们要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转化,从而解决矛盾,构件和谐社会。
35.(1)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对互联网现象应做全面客观的分析,它有利有弊,不能片面强调一点;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互联网出现的负面问题,是新生事物在发展中出现的支流问题,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面。
(2) ①加强法制,加强管理。党和国家要建立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运用市场机制和法律、行政手段规范网络。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要在全社会加强道德建设,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加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到文明上网,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
36.(1)上述材料说明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创造价值;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必须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2)当代青年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努力掌握奉献社会的本领。第二,要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把个人理想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第三,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第四,要脚踏实地、反对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积极投身到国家的各项建设活动中去。
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范文大全 5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大代表
1、人大代表的职权和义务
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ecirc;êê二、为什么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2)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结果和历史的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最重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三、如何对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模式
(2)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故步自封,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将它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3)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第六课
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执政党,领导核心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4、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5、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七课
1、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2、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民族关系的名称: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4、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意义
(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机关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3)自治权:自治权是民族区域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5、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适合我国国情,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A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C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D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6、民族地区为什么繁荣发展?
(1)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4)坚持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各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
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范文大全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