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选修的知识点概括精选推荐
相关文章
高考复习中各科都要复习到,地理虽然是文综中包含的一科,该背的知识点还是要背的。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集锦,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目录
地理高考生态问题
人口问题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高三地理选修的知识点概括精选推荐 1
20__年下学期我担任了___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高二文科班、理科班和高一班的),并担任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教学活动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参加课改培训,理论学习、观念转变学安排
我与备课组老师顶高温冒酷暑在暑期7月31日至8月2日奔赴泉州市泰和大酒店参加了高二地理学科新课改培训。三天培训期间,通识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读;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所的专家从教材编写对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2》、《海洋地理》《灾害与防治》的设计思想和教材内容作了介绍;广东省的一线教师介绍了课改实验教学经验和;省地理教研员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地理学科的开设、、课时安排、教学和教研等了意见;科学的培训使对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策略、等的认识,理论学习的是走进新课程的关口。
二、本职工作及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
本学期切实高中地理会考工作,力争学生达标,做学习学生的工作。注重对高二文科班打好基础及培优,组织高一备课组下列工作: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新课程培训工作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的反思与,力求课改中的和难点。
2、安排每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高一备课组内,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期中、期末复习工作、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等工作。
4、抓教学常规组织学习活动,多教法,课堂效益,学法,将如何学生学习,学习多元化,为学生学习的转变。主要措施:培养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性的教学。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课堂上精心设计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的活动,实践,有利于学生能力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
新课标、把握新教材更快的新课改的,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必修《地理1》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安排我承担章三、四两节与第五章的集体备课主讲任务。备课组采用“个人精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的备课新模式,了个人的优势和,整体了备课。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的交流、研讨、借鉴的机会增多,对的把握、驾驭新教材了的作用。几次集体备课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
四、寻求理念与课堂的契合,找出困惑新课改实施各样的涌现,多次总结,本学期主要在: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理念与现实的落差,“一言堂”“满堂灌”仍然
3、初高中地理衔接和矛盾
4、配套习题难度,与教学进度不
回首这即将的一学期,工作扎实、井井有条,这让我略感欣慰;展望即将的下学期,新课改尚不成熟的,却又颇感任重道远。要引领并教育教学技能的成长,旧的思维和个人管理,的教学观、质量观等教育新观念,日常工作的归纳、总结与反思。
高三地理选修的知识点概括精选推荐 2
⑴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
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⑵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
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⑶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 -秦山;江苏-田湾等。
建设原因:常规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
⑷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
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②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
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④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
⑤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⑥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⑸调整措施:
①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
②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③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
④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
⑤稳妥发展核电;
⑥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
⑦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⑧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
⑨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⑩利用乙醇汽油。
〈〈〈返回目录
高三地理选修的知识点概括精选推荐 3
1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角速度:15o/时(两极为0)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产生:昼夜交替;时差;地转偏向力(赤道不偏,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公转
自西向东
1恒星年
近日点快(1月初)
远日点慢(7月初)
出现:四季和五带;昼夜长短
1、昼夜交替的周期:1太阳日(24小时);太阳回归运动:1回归年
2、晨昏线:(要懂得画图)晨昏线平分赤道即昼夜平分
3、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o的地方时。伦敦为0区。
地方时的计算:每差15o=1小时(每1o=4分钟),向东就加向西就减。
4、二分二至图:(边看图边记)
(1)冬至:(12月22日)
A、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正午太阳高度以南回归线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回归线上:H=90o)
C、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极昼
D、南回归线及其以南:H达一年当中值;
北半球则是H达一年当中最小值
E、南半球的白昼是一年当中最长(北半球白昼一年当中最短)
(2)夏至:(6月22日)
A、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正午太阳高度以北回归线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上:H=90o)
C、北极圈及其以北: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极夜
D、北回归线及其以北:H达一年当中值;
南半球则是H达一年当中最小值
E、北半球的白昼是一年当中最长(南半球白昼一年当中最短)
(3)春分、秋分:(3月21日,9月23日)
A、全球昼夜平分;
、正午太阳高度角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
C、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
5.天体系统:总星系—河外星系
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6.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火星与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
7.地球的特殊性在于有生命的存在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则温度适中(2)质量体积适中则存在大气层(3)体积的收缩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则产生海洋
8、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9、太阳活动:(1)耀斑:色球层;最激烈的显示
(2)黑子:光球层:周期是11年
10、太阳活动的影响:气候;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波;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在高纬地区产生极光。
11、莫霍界面: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
古登堡界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是岩浆发源地
12、了解地球外部圈层
高三地理选修的知识点概括精选推荐 4
1.气象条件:多晴天,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好,便于对航天器的跟踪观察
2.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少河湖峡谷,有利于航天器或航天员的安全和便于目标搜寻
3.人口密度: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不干扰居民生活
高三地理选修的知识点概括精选推荐 5
一、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理解记忆]
铁路运输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
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大。
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二、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分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
发展趋势: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而且日益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三、[理解记忆]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
2、社会因素(人口和城市)
3、经济因素(主导因素和决定性因素)
4、技术因素(作保障)
a.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以京九铁路为例
1、合理布局交通网,
2、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
3、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4、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
1、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2、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c.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
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一是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建设提供了条件,长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航行的空间,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泥沙容易沉积淤塞河道;二是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三是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高三地理选修的知识点概括精选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