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政治

高中政治知识考点概括整理总结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高考留给政治科目的复习时间是不多的,为了方便考生复习,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高考政治考试考点汇总,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政治知识考点概括整理总结 1

1、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是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的原因。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2、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①团结统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②爱好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勤劳勇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④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4、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地位)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作用)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要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怎么做)

5、中国共产党对发展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中的贡献:(主要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突出表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②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突出表现: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高中政治知识考点概括整理总结 2

  1.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签署命令,批准2030年前俄罗斯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目的在于促进俄罗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包括强化人工智能领域科学研究,为用户提升信息和计算资源的可用性,完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等。

  2.2019年10月20日电,16日,尼日利亚资深媒体人士、非洲中国媒体中心主任伊肯纳·伊梅乌在尼主流大报媒体《今日报》发表文章,评析中国新疆的反恐实践,呼吁世界各国认真研究借鉴新疆反恐的成功经验。

高中政治知识考点概括整理总结 3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部分

1、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整体是指事物的全局,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指事物的局部,是事物发展的某个阶段。

【原理内容】

两者相互区别:

①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②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两者相互联系:

①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②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4、系统优化原理

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原理内容】系统具有整体性(即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系统具有有序性(即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系统具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即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系统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高中政治知识考点概括整理总结 4

1、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及地位

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交换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消费上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2、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3、消费结构的分类

消费支出的不同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构成了消费结构。

4、税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按照法律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财物的一种形式。基本特征:1、强制性2、无偿性3、相对固定性。

5依法纳税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的基本义务。主要有:1、纳税申报的义务,2、及时提供信息的义务,3、按时纳税的义务。

6、我国实行纸币本位制,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我国实行的是纸币本位制,民族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7、债券和股票的含义

债券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公司财产所有权证书。

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9、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相对落后性和不平衡性,决定了只有在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才是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高中政治知识考点概括整理总结 5

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3、基本形式:

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变革客观对象的实践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要求;实践提供更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注意】认识的来源是实践。认识的内容是客观事物。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参与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和学习间接经验。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2、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2)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TAG标签: 政治 知识点

高中政治知识考点概括整理总结_精选范文网

高考留给政治科目的复习时间是不多的,为了方便考生复习,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高考政治考试考点汇总,希望大家喜欢!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的易错观点(1)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