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最新参考经典
相关文章
高中政治学科教材不管是从结构到内容都与初中政治教材大不相同,高考对知识考查的要求也远比中考要高得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多。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考政治重点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最新参考经典 1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解析: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但这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过社会主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③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②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③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最新参考经典 2
1、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怎样把握好二者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要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2、我们应该怎样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自觉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
(2)双面交流。
(3)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3、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社会制度的更替 (2)科学技术的进步 (3)思想运动 (4)教育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5、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必要性重要性)
(1)〔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2)〔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最新参考经典 3
1、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国民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品是交_的关系。国民收入与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那部分国民生产总值不是等同的。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收入的分配是不同的。国民收入的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不是由国家统一分配;财政收入是由国家经过预算进行分配的。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财政收入经分配后也分作积累和消费。但两者不等同。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来自国民收入,另一部分来自非物质部门。
2、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收大于支;收等于支,或收大于支略有节余;收小于支。第一种情况意味着财政没充分利用,第二种状况叫做收支平衡,第二种状况就是财政赤字,财政赤字主要_借债来弥补,但发行货币也是一种消除赤字的办法。不能笼统地看财政赤字是有利还是有害。一般说来,财政赤字过大会引发通货膨胀,但近年来我国运用适度的财政赤字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平衡总供给和总需求等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3、我国仍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运用财政收支来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决定交换,生产决定消费。所以影响财政,税收增长,储蓄增长,家庭收入等的根本原因(基础性)都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5、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但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并不是完全否定这些特征。它们也可能具有其中的某一个甚至两个特征。税费改革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是利用税的固定性特征来让农民减负的。
6、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领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国家机关,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一一制定货币政策、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银监会既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企业法人,但是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人。银监会产生后,行使着监管金融机构的职责,形成了出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组成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使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
7、要弄清债券与股票,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与公司债券,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几组概念的区别。
8、从广义来看,对公民来说,储蓄存款,购买债券,购买商业保险和购买股票都属于投资行为,都能给投资者带来收益。但从货币流通的角度看,居民储蓄的直接结果是货币退出流通,只有当银行再贷出时货币才又进入流通。
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最新参考经典 4
2016年4月11日新闻
【国内时事新闻】实现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以促进节能减排、推进大气污染协同治理。
【国际时事新闻】据乌克兰国家新闻通讯社报道,乌克兰总理亚采纽克4月10日宣布辞职。
2016年4月12日新闻
【国内时事新闻】同意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开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方案。
【国际时事新闻】据也门媒体报道,也门政府与胡塞武装之间的停火协议自当地时间4月10日零时起正式生效。
2016年4月13日新闻
【国内时事新闻】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
【国际时事新闻】针对菲律宾在中业岛升级改造机场
2016年4月14日新闻
【国内时事新闻】改革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中国走向付费模式的坚定信念
【国际时事新闻】目前已有约170万叙利亚民众重返家园
2016年4月15日新闻
【国内时事新闻】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
【国际时事新闻】抗议美国的“金钱政治”
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最新参考经典 5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奏响主旋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为什么
①文化的作用 (主要强调文化的社会作用和对人的作用)
?(地位、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先进的科学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导向和示范作用。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③人们对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2)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发挥人民群众的积 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⑥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⑦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⑧加强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 文化,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⑩大力发展经济(根本途径),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如何建设社会文化主义文化强国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2)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有利于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②必要性: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3)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③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④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3、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1)根本任务:培育“四有”新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建设内容: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3)为什么要建设?
①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②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文化的作用
(4)怎样建设?
①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②要以培育 “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任务。
③要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为主要内容。
④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⑤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参加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
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最新参考经典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