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集锦模板
相关文章
高考政治的复习不仅仅是一个字“背”那么简单,由于新课标命题的灵活性和时效性,很多考生往往会发现,政治考查的纯知识点的死记硬背非常的少。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考政治必备基本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集锦模板 1
1、泰山日出是一种文化现象。
【解析】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泰山日出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文化现象。
2、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解析】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与经济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明素质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自然自然的提高,提高文化程度必须自觉加强文化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
3、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解析】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无形的、自发的。
4、文化能够促进人和社会的进步。
【解析】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阻碍作用。
5、文化是指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社会科学)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6、免费开放博物馆是展示文化成就,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体现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开放博物馆体现的是文化事业的发展。
7、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解析】关系颠倒。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8、春节等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注意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对应的内容不能颠倒。
9、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解析】并非任何传统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
起到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没落的传统文化则起到阻碍作用。
10、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
【解析】体现的的是矛盾的特殊性。
11、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先进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解析】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12、举办世博会,进行文化交流有利于加深各国人民相互了解,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解析】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文化的差异不可能消除。
13、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解析】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14、和而不同指的是我国文化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解析】和而不同即包容性含义中的“求同存异”,而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是“兼收并蓄”。
1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原则的。
【解析】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16、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从哲学看是整体和部分关系。
【解析】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从哲学看应为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17、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旧的传媒方式在逐步被淘汰。
【解析】大众传媒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的主要手段,但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18、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
【解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19、成功的艺术作品来源于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广大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解析】文化创作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想象力和创造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0、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力量源泉。
【解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力量源泉。
21、汉字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汉字是连接海峡两岸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解析】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连接海峡两岸的精神纽带。
22、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解析】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3、文化形态的更替、文化发展的方向是由科技进步决定的。
【解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4、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解析】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25、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发展文化事业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解析】无论是发展文化产业,还是文化事业,都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26、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解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目标。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解析】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而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8、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在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解析】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9、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解析】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30、教育在经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解析】偷换概念。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而非“经济建设”中。
31、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解析】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建设和谐文化根本上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2、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世界各地的建立,意味着世界对中国核心价值观的肯定和认同。
【解析】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别,世界其他国家不可能肯定和认同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33、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每个公民的行为准则。
【解析】不符合事实,“每个公民”是不可能的。
34、中外文化在相互借鉴与融合中走向统一。
【解析】中外文化应该相互借鉴和融合,但不可能走向统一,因为文化具有多样性。
3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聚力量。
【解析】偷换概念。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集锦模板 2
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1、各种选举方式的区别
2、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决定。
3、选举方式选择依据:社会经济制度、国家性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物质生活水平,公民文化水平。
4、选民参加民主选举的素养,即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5、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项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6、怎样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7、只有每个人都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投出自己的一票,才能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真正实现民主选举的预期目的。
二、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
1、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市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 不同的民主决策方式:
3、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4、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重大意义:
(1)有助于决策者:
① 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
② 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决策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科学性,避免决策片面性。
(2)有利于促进公民:
① 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
②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集锦模板 3
⒈我国宗教政策的内容
⑴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⑵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⑶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⑷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⒉.怎样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⑴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⑵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⑶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⑷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集锦模板 4
1.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
2.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需要交换的原因)
(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
3.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4.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不变)
5.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价值下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6.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7.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商品经济)
8.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9.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经常不一致)
10.价格由购买力决定。(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1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
12.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
1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资产,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1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16.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
(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17.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应该是政府债券)
18.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商业保险)
19.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0.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21.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
(关键是发展经济,调整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
22.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23.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直接负有)
2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5.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
(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26.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跨国公司来实现的)
27.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
(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28.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根本基点)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集锦模板 5
1、泰山日出是一种文化现象。
【解析】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泰山日出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文化现象。
2、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解析】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与经济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明素质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自然自然的提高,提高文化程度必须自觉加强文化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
3、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解析】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无形的、自发的。
4、文化能够促进人和社会的进步。
【解析】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阻碍作用。
5、文化是指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社会科学)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6、免费开放博物馆是展示文化成就,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体现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开放博物馆体现的是文化事业的发展。
7、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解析】关系颠倒。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8、春节等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注意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对应的内容不能颠倒。
9、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解析】并非任何传统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
起到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没落的传统文化则起到阻碍作用。
10、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
【解析】体现的的是矛盾的特殊性。
11、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先进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解析】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12、举办世博会,进行文化交流有利于加深各国人民相互了解,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解析】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文化的差异不可能消除。
13、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解析】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14、和而不同指的是我国文化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解析】和而不同即包容性含义中的“求同存异”,而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是“兼收并蓄”。
1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原则的。
【解析】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16、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从哲学看是整体和部分关系。
【解析】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从哲学看应为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17、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旧的传媒方式在逐步被淘汰。
【解析】大众传媒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的主要手段,但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18、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
【解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19、成功的艺术作品来源于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广大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解析】文化创作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想象力和创造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0、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力量源泉。
【解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力量源泉。
21、汉字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汉字是连接海峡两岸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解析】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连接海峡两岸的精神纽带。
22、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解析】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3、文化形态的更替、文化发展的方向是由科技进步决定的。
【解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4、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解析】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25、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发展文化事业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解析】无论是发展文化产业,还是文化事业,都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26、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解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目标。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解析】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而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8、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在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解析】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9、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解析】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30、教育在经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解析】偷换概念。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而非“经济建设”中。
31、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解析】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建设和谐文化根本上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2、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世界各地的建立,意味着世界对中国核心价值观的肯定和认同。
【解析】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别,世界其他国家不可能肯定和认同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33、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每个公民的行为准则。
【解析】不符合事实,“每个公民”是不可能的。
34、中外文化在相互借鉴与融合中走向统一。
【解析】中外文化应该相互借鉴和融合,但不可能走向统一,因为文化具有多样性。
3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聚力量。
【解析】偷换概念。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集锦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