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地理

高一学年地理的必修知识点参考整理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很多同学做计划就是列一下要做的事情,根本没明确标注每件事情的完成时间,也没写上每件事情完成的先后顺序,所以做计划一定要细致。如果做计划的人不肯努力,任何人都帮不了他,有了计划,请立即执行。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的相关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一学年地理的必修知识点参考整理 1

青藏铁路建设的社会经济意义?

①加快西部开发,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②有利于民族团结,维持我国西部边疆的政治和社会稳定。

③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巩固国防;

⑤有利于合理布局全国交通网。

四种进藏铁路线(青藏铁路、滇藏铁路、川藏铁路、甘藏铁路)预选方案中,为什么选择青藏铁路?

①沿途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

②线路最短,总投资最小;③克服冻土技术

高一学年地理的必修知识点参考整理 2

2013年2月15日约9时20分,一道亮光划过车里雅宾斯克州上空,留下粗大的白色尾迹。俄罗斯航天局当天下午确认,一颗陨星以每秒大约30千米的速度坠落。据此回答1~2题。

1.该陨星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河外星系

答案A

2.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因同大气摩擦而产生光迹,被称为流星现象。右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虚线箭头表示流星进入大气层的方向。在流星体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从地球上观看流星现象更为明显的情况最可能是()

A.aB.b

C.cD.d

答案A

我国2013年发射“嫦娥三号”卫星,实现了软着陆、无人探测及月夜生存三大创新,读太阳系局部图,M是地球的自然卫星,分析完成3~5题。

3.图中的天体系统级别有()

A.1级B.2级

C.3级D.4级

答案B

4.“嫦娥三号”卫星考察的天体是()

A.MB.N

C.PD.Q

答案A

5.与N、P、Q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形成的优越条件是()

①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②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③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④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A.①②B.②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B

读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图,回答6~8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5°

.图中角a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答案D

7.假如黄赤交角变大,那么()

A.热带范围变大B.温带范围变大

C.寒带范围变小D.五带范围不变

答案A

8.地球上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的现象是()

A.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长江口河道右偏

C.地方时差

D.昼夜更替

答案A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9~10题。

9.在地球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吃月饼,共庆团圆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D.望双星,鹊桥相会

答案B

10.在地球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答案B

“天宫一号”于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据此完成11~12题。

11.“天宫一号”发射时,美国华盛顿(西五区)的区时是()

A.9月28日8时16分3秒

.9月29日8时16分3秒

C.9月29日18时16分3秒

D.9月30日10时16分3秒

12.“天宫一号”发射时太阳直射点()

A.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C.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高一学年地理的必修知识点参考整理 3

1.森林资源现状

⑴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⑵作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⑶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热带雨林

⑴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⑵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①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⑶雨林生态

①优越性: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②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⑷热带雨林破坏

①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②直接原因:人类开发。

⑸热带雨林的开发(亚马孙开发计划)

①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②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③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⑹雨林的保护: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①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

②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③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

高一学年地理的必修知识点参考整理 4

1.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

①根据地区判读:发达国家、韩国、新加坡、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低低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高低高);个别经济极为落后的地区(原始部落)为原始型(高高低)。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或城市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因素影响,人口再生产类型也有所不同。

②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判读:通常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1%,人口再生产类型为传统型;低于1%或为负值,为现代型。

③根据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判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形状为“下宽上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传统型;“上宽下窄”则为现代型。

(2)人口增长模式的影响

①原始型:出生率高,能满足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死亡率高,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

②传统型:劳动力充足,促进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加大经济、就业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加剧贫困,引发资源、环境、社会问题。

③现代型:利于社会积累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兵源短缺,导致人口老龄化,社会负担加重。

注意: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原始型到传统型的转变是通过死亡率的下降实现的;传统型到现代型是通过出生率的下降实现的。

(2)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增长:原始型人口增长缓慢,传统型人口增长迅速,过渡型人口增长速度减缓,现代型人口缓慢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

2.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①环境问题: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物种减少等。

②社会问题:医疗、教育、交通、居住、就业困难,粮食匮乏,生活水平难以提高,等等。

③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人口老龄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①对社会: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国防兵力不足。

②对个人:养老负担加重,精神孤独,老人保障不够。

③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高一学年地理的必修知识点参考整理 5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TAG标签: 地理 复习

高一学年地理的必修知识点参考整理_精选范文网

很多同学做计划就是列一下要做的事情,根本没明确标注每件事情的完成时间,也没写上每件事情完成的先后顺序,所以做计划一定要细致。如果做计划的人不肯努力,任何人都帮不了他,有了计划,请立即执行。以下是小编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