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各章知识点归纳范文精选
相关文章
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一起学习吧! 一、金属化合物内容:
1.知道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特性及其应用;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2.掌握铁、铝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掌握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3.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01要点梳理
要点一、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
1.几种常见的金属
(1)常见的重要金属:铁铝铜锌钛锡金银等。
(2)金属有许多共同的性质,如:①金属光泽;②良好导电性、导热性;③良好的延性、展性;④韧性好、能弯曲。
2.常见金属的特性
(1)颜色:大多为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2)状态:常温下大多为固体,汞为液体;
(3)密度差别很大:金为19.3g/cm3,铝为2.7 g/cm3;
(4)导电性差异很大:银为100,铅仅为7.9;
(5)熔点差别大:钨为3410℃,锡仅为232℃;
(6)硬度差别大:铬为9,铅仅为1.5。
高一化学各章知识点归纳范文精选 1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 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 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 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 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 易液化的气体: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剂。
高中化学知识归纳
1、溶解性
① 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 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 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 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 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 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2、密度
① 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 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 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 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高一化学各章知识点归纳范文精选 2
1、金属活动性顺序: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助记:嫁给那美女,锌铁锡千斤,铜汞银百斤)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四、关于金属离子溶液的颜色
(1)凡有铁离子Fe3+的溶液为黄色;
(2)凡有亚铁离子Fe2+的溶液为浅绿色;
(3)凡有铜离子Cu2+的溶液为蓝色;
(4)其他离子无色,如Ag+、Zn2+、Mg2+无色。
【习题一】
(2018•温州)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下列容器与所盛溶液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用铁制容器盛盐酸
.用铜制容器盛盐酸
C.用铁制容器盛硝酸银溶液
D.用铜制容器盛硝酸银溶液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由于铁在氢前,因此铁可以和盐酸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由于铜在氢后,因此铜不能和盐酸反应,故B符合题意;
C、由于铁在银前,因此金属铁可以和硝酸银溶液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铜在银前,因此铜可以和硝酸银溶液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习题二】
(2018•淮滨县校级模拟)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3Fe+2O2点燃Fe3O4
.CaCO3高温CaO+CO2↑
C.CuSO4+2NaOH═Cu(OH)2↓+Na2SO4
D.C+2CuO高温2Cu+CO2↑
【考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3Fe+2O2点燃Fe3O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aCO3高温Ca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CuSO4+2NaOH═Cu(OH)2↓+Na2SO4,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C+2CuO高温2Cu+CO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习题三】
(2018•宜昌)取一定量的Mg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滤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固体中只有Ag时,滤液一定呈蓝色
.固体中有Cu和Ag时,滤液一定呈无色
C.固体中一定有Ag,滤液中可能有AgNO3
D.固体中可能有Cu,滤液中一定有Mg(NO3)2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将一定量的镁粉加入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镁先和硝酸银反应,后和硝酸铜反应。
【解答】解:A、固体中只有Ag时,说明镁只和硝酸银反应,没有和硝酸铜反应,滤液中含有硫酸铜,一定呈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固体中有Cu和Ag时,可能是镁置换了部分硫酸铜,滤液可能呈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镁优先与硝酸银反应,所以固体中一定有Ag,如果硝酸银过量,镁完全反应,滤液中可能有AgNO3,故选项说法正确;
D、镁先和硝酸银反应,后和硝酸铜反应,所以固体中可能有Cu,镁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都会生成硝酸镁,所以滤液中一
高一化学各章知识点归纳范文精选 3
可燃气体很多,如氢气(H2)、一氧化碳(CO)、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乙烯(C2H4)、丙烯(C3H6)、丁烯(C4H8)、乙炔(C2H2)、丙炔(C3H4)、丁炔(C4H6)、硫化氢(H2S)、磷化氢(PH3)等。
1 、液化石油气是从石油加工或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得来的,其主要成分是丙烷、丙烯、丁烷和丁烯。气态液化石油气比空气重,其比重为空气的1.5-2倍。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对人的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如果燃烧不完全,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液化石油气加有一种特殊的臭味,一旦泄漏,即可察觉。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后易燃、易爆,在空气中的液化石油气浓度达到1.5-9.5%时,遇到火种就会爆炸,因而一定要防止泄漏。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时,需要大量的空气助燃。1立方米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大约需要30立方米空气。因而燃气器具使用场所,必须保持空气流通。
2、天然气天然气是古生物遗骸长期沉积地下,经慢慢转化及变质裂解而产生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具有可燃性,多在油田开采原油时伴随而出。天然气蕴藏在地下约3000— 4000米之多孔隙岩层中,主要成分为甲烷,还含有少量乙烷、丁烷、戊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比重0.65,比空气轻,具有无色、无味、无毒之特性,天然气公司皆遵照政府规定添加臭剂,以使用户嗅辨。根据天然气蕴藏状态,又分为构造性天然气、水溶性天然气、煤矿天然气等三种。而构造性天然气又可分为伴随原油出产的湿性天然气、与不含液体成份的干性天然气。如果家里天然气漏气是很危险的,因为过多的甲烷弥漫在空气中,虽然不会中毒(天然气无毒),但是容易造成窒息.遇火还会引起规模不等的爆炸。天然气爆炸极限:5%—15%。
3、瓦斯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种可燃性气体,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温度在一定空间内容易发生爆炸。
4、甲苯,毒性:属低毒类。急性毒性:LD505000mg/kg(大鼠经口);LC5012124mg/kg(兔经皮);人吸入71.4g/m3,短时致死;人吸入3g/m3×1~8小时,急性中毒;人吸入0.2~0.3g/m3×8小时,中毒症状出现
5、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氢和烷烃、烯烃、芳烃等。煤气有毒是因为其中的CO、芳烃等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缺氧,使人昏迷不醒甚至死亡,在低浓度下也能使人头晕、恶心及虚脱。所以,使用煤气要特别小心、应经常检查输气管道、灶具和有关阀门,每次用完后应紧闭阀门,严防泄漏。
6、沼气是有机物在隔绝空气和一定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等的条件下,经过沼气细菌的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由于这种气体最先是在沼泽中发现的,所以称为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余为二氧化碳、氧气、氮气和硫化氢。其中甲烷含量约为55%~70%,二氧化碳含量约为30%~45%。沼气是一种混合气体。
高一化学各章知识点归纳范文精选 4
1、眼睛及脸部的防护
(1)全防护眼镜(眼睛及脸部是实验室中最易被事故所伤害的部位,因而对他们的保护尤为重要。实验室内,氖实验人员必须戴安全防护眼镜
(2)当化学物质溅入眼睛后,应立即用水彻底冲洗。冲洗时,应将眼皮撑开,小心地用自来水冲洗数分钟,再用蒸馏水冲,然后去医务室进行治疗。
(3)面部防护用具用于保护脸部和喉部。为了防止可能的爆炸及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造成伤害,可佩戴有机玻璃防护面罩或呼吸系统防护用具。
2、手的防护
(1)在实验室中为了防止手受到伤害,可根据需要选戴各种手套。当接触腐蚀性物质,边缘尖锐的物体(如碎玻璃、木材、金属碎片),过热或过冷的物质时均须戴手套。
(2)手套必须爱护使用,以确保无破损。
防护手套主要有以下几种:
(a) 聚乙烯一次性手套:用于处理腐蚀性固体药品和稀酸(如稀硝酸)。但该手套不能用于处理有机溶剂,因为许多溶剂可以渗透聚乙稀,而在缝合处产生破洞。
(b) 医用乳胶手:该类手套用乳胶制成,经处理后可重复使用。由于这种手套较短,应注意保护你的手臂。该手套不适于处理烃类溶剂(如已烷、甲苯)及含氯溶剂(如氯仿),因为这些溶剂会造成手套溶胀而损害。
(c) 橡胶手套:橡胶手套较医用乳胶手套厚。适于较长时间接触化学药品
(e) 帆布手套:一般用于高温物体。
(f) 纱手套:一般用于接触机械的操作。
3、身体的防护
(1)工作人员不得穿凉鞋、拖鞋,严禁化学工作人员穿高跟鞋进入实验室。应穿平底、防滑、合成皮或皮质的满口鞋。
(2)所有人员进入实验室都必须穿工作服,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身体的皮肤和衣着受到化学药品的污染。
(3)工作服一般不耐化学药品的腐蚀,故当其受到严重腐蚀后,这些工作服必须换下更新。
(4)为了防止工作服上附着的化学药品的扩散,工作服不得穿到其它公共场所如食堂、会议室等
(5)每周清洗工作服一次。
(6)每天喝杯牛奶,保持愉快的心情,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高一化学各章知识点归纳范文精选 5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
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高一化学各章知识点归纳范文精选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