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及公式合集推荐
相关文章
准高一同学们,假期虽然开始了,但是提前了解高中的知识永远不会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学必修一常考知识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及公式合集推荐 1
1.化合价口诀
(1)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
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
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
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
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
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
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
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以二价最常见。
(2)常见根价的化合价
一价铵根硝酸根;氢卤酸根氢氧根。高锰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氢硫酸根锰酸根。暂记铵根为正价;负三有个磷酸根。
2.金属活动顺序表口诀
(初中)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高中)钾钙钠镁铝锰锌、铬铁镍、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3.盐类水解规律口诀
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
愈“弱”愈水解,都“弱”双水解;
谁“强”显谁性,双“弱”由K定。
4.盐类溶解性表规律口诀
钾、钠铵盐都可溶,硝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铅和钡,氯(化)物不溶银、亚汞。
5.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口诀
化合多变一(A+B→C), 分解正相逆(A→B+C),
复分两交换(AB+CD→CB+AD),置换换单质(A+BC→AC+B)。
6.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口诀
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7.化学计算
化学式子要配平,必须纯量代方程, 单位上下要统一,左右倍数要相等。
质量单位若用克,标况气体对应升, 遇到两个已知量,应照不足来进行。
含量损失与产量,乘除多少应分清。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及公式合集推荐 2
4化学能与电能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二、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闭合回路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设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防腐。
5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 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6有机物
一、有机物的概念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①种类多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③易分解,易燃烧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二、甲烷CH4
烃—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
CH4+2O2→(点燃)CO2+2H2O
(产物气体如何检验?)
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
CH4+ Cl2→(光照)→ CH3Cl(g)+ HCl
CH3Cl+ Cl2→(光照)→ CH2Cl2(l)+ HCl
CH2Cl+ Cl2→(光照)→ CHCl3(l) + HCl
CHCl3+ Cl2→(光照)→ CCl4(l) + HCl
(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及公式合集推荐 3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及公式合集推荐 4
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及公式合集推荐 5
一.油脂
性质
1. 油脂是甘油三酯的统称,具有酯的性质,可以发生水解。
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可逆,制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皂化反应)——不可逆,制高级脂肪酸盐(肥皂)和甘油
2. 若油脂中含有不饱和烃基,则还兼有烯烃的一些性质,可以发生油脂的氢化反应(还原反应):如催化加氢使油生成脂的反应。
辨析
1. 酯与脂的区别:酯是由酸与醇相互作用失去水分子而生成的一类含有酯键的化合物的总称,而脂是甘油三酯,是一类特殊的酯。
2. 油脂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沸点。
3. 油脂不是高分子!
二.糖类
性质
糖类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
1. 单糖是指不能再水解的糖,葡萄糖和果糖都是单糖,两者的分子式都是C6H12O6。葡萄糖多羟基醛,果糖是多羟基酮,因此两者是同分异构体。
2.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能够在酶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氧唿吸),此外也能通过无氧唿吸生成乳酸(动物)或者乙醇和二氧化碳(植物)。
3. 双糖:由两分子单糖脱水形成的糖,蔗糖和麦芽糖都属于双糖,两者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5。一分子的蔗糖水解产生一分子的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而一分子的麦芽糖水解产生两分子葡萄糖,因此两者也是同分异构体。
4. 多糖:由多个单糖脱水形成的糖,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多糖,分子式为(C6H10O5)n,淀粉和纤维素都是高分子。
辨析
1. 淀粉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其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而人体内无消化纤维素的酶,因此纤维素不能为人体供能。
2. 因为n值不确定,所以淀粉和纤维素不是同分异构体。
检验检验
1. 葡萄糖的检验:葡萄糖能被弱氧化剂氧化,因此可以使用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葡萄糖或还原性糖。注意检验需要在弱碱性环境中进行。
2. 淀粉的检验:淀粉遇碘变蓝色。
三.蛋白质
性质
1.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和蛋白质都具有两性(既与酸反应,又与碱反应)
2. 蛋白质的性质:水解反应:在酸、碱或酶作用下天然蛋白质水解产物为多种α-氨基酸。
辨析
盐析和变性
盐析:大量的浓盐溶液(硫酸钠,硫酸铵或氯钠)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在溶液中使之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是可逆过程;
变性:在加热、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以及一些有机物如甲醛、酒精、苯甲酸等作用下,均能使蛋白质变性,是不可逆的化学过程。
检验
1. 颜色反应:具有苯环的蛋白质遇浓HNO3变性,产生黄色不溶物。
2. 灼烧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常用此性质鉴别丝、毛织物等。
练习题:
1.有关糖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糖类是有甜味的物质
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属于糖类
C.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系物,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系物
D.糖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
答案 D
A 单糖、低聚糖一般有甜味,多糖如淀粉、纤维素没有甜味 错误
B 由碳、氢、氧组成的有机物除了糖外,常见的还有醇、醛、酸、酯等 错误
C 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式相同,而结构式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错误
D 糖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例如葡萄糖和果糖属于单糖,蔗糖和麦芽糖属于双糖,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多糖 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的蛋白质不断分解,最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B.氨基酸、二肽、蛋白质均既能跟强酸反应又能跟强碱反应
C.蔗糖、麦芽糖、硬脂酸甘油酯酸性水解都能得到两种物质
D.合成橡胶与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 B
解析 A项,一般食入人体内的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后被吸收,重新合成人体所需蛋白质,也有部分蛋白质在体内最终分解为尿素、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C项,麦芽糖的水解产物只有葡萄糖;D项,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SiO2,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3.下列各组物质,具有相同的最简式,但既不属于同分异构体又不属于同系物的是 ( )
①聚乙烯和乙烯 ②甲醛和葡萄糖 ③淀粉和纤维素 ④蔗糖和麦芽糖 ⑤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①②③⑤
答案 B
解析 蔗糖与麦芽糖属于同分异构体,聚乙烯和聚氯乙烯最简式不同。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及公式合集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