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范文大全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以供大家参考!

高一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范文大全 1

两种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分散系分为九种:

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三种之间性质的比较(表):

常见的胶体及其应用

制Fe(OH)3胶体的三个要点:饱和FeCl3溶液、沸水、逐滴加入

明矾净水原因;明矾水解后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的杂质。

丁达尔效应的实例:

离子反应:会判断哪些是离子反应(方法见下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定义:(和还是或)只指化合物

酸、碱、盐、水和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硫酸钡、氯化银等难溶盐)

电离方程式及酸、碱、盐的定义。

碳酸氢钠、硫酸氢钠的电离不同。

离子反应指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离子反应,先从是否在水溶液中进行考虑,再看是否有某种物质可以电离出离子.)

判断离子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沉淀、气体、水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四步(写、改、删、查)

改: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其中氢氧化钙要注意,说是澄清溶液则要改写.

常见的微溶物质:Ca(OH)2 CaSO4 Ag2SO4 MgCO3等不改写,仍写成化学式。

气体、水、单质、金属氧化物、弱酸、弱碱、沉淀(包括微溶的)一般都写成化学式。

查: 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电荷总数是否守恒。

离子共存:

若离子之间可以结合生成沉淀 气体 水 弱酸 弱碱则不能共存.反之则可以共存.

注意题干:无色或酸性或碱性

其中常见有色离子:

Cu2+ 蓝 MnO4- 紫红

Fe2+ 浅绿 Fe3+ 棕黄

不能与H+大量共存的有: OH-(大量)、Ac-、HCO3-、HS-、S2-、SO32-、HSO3-等。

不能与OH-大量共存的有:H+(大量)、NH4+、Mg2+、Al3+、Ca2+、Fe3+、Cu2+、Fe2+、HCO3-、HSO3-等。

氧化还原反应: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得到氧化产物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得到还原产物

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看是否有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实质:电子的转移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

高一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范文大全 2

一.硅元素的性质有哪些?

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i 对比C

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的性质有哪些?

(1)存在形式: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2)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3)化学性质: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属于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①常温与氢氟酸(HF)反应(SiO2很不活泼,HF是唯一能跟其反应的酸)

iO2+4HF == SiF4 ↑+2H2O

②酸性氧化物: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与强碱反应:SiO2+2NaOH == Na2SiO3+H2O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 ===高温CaSiO3

所以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注:

a、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为什么用橡胶塞而不用玻璃塞?

aOH溶液能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生成Na2SiO3,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一种黏合剂,使瓶塞部分粘结而无法打开。因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要用橡胶塞或木塞。

、实验室为什么不用玻璃瓶盛装氢氟酸?

HF能腐蚀玻璃,因此,盛装氢氟酸不能用玻璃试剂瓶而要用塑料瓶。

c、某同学根据SiO2既可与碱反应,也能与氢氟酸反应,推断SiO2为两性氧化物,是否正确?

不正确。因为二氧化硅只跟氢氟酸反应,不跟其它酸反应,而是属于酸性氧化物。

③在高温下与碳酸盐的反应

iO2 + Na2CO3===高温CO2↑ + Na2SiO3

iO2+ CaCO3===高温CO2↑ + CaSiO3

④弱氧化性

iO2+2C ===高温Si + 2CO↑

(4)用途

主要用作装饰、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三.硅酸(H2SiO3)的性质有哪些?

(1)物理性质:硅酸是一种白色固体,溶解度很小,而且是一种弱酸,酸性比H2CO3还弱。

(2)制备(强酸制弱酸):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a2SiO3+2HCl == H2SiO3↓+2NaClSiO32-+ 2H+== H2SiO3↓

a2SiO3+H2O+CO2==H2SiO3↓+Na2CO3SiO32-+H2O+CO2==H2SiO3↓+CO32-

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就形成干胶,称为“硅胶”。

H2SiO3H2O+SiO2

(3)用途

硅胶多孔,吸附水分能力强,常用作实验室和袋装食品,瓶装药品等的干燥剂,也可以用作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的定义、性质、用途以及表示方法是什么?

(1)定义: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

(2)性质: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K2SiO3除外)。

(3)用途: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 :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硅酸钠水溶液久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浑浊。因为发生下列反应:

a2SiO3+CO2+H2O=Na2CO3+H2SiO3↓

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4)表示方法:

①化学式法:

适用于简单的硅酸盐如:Na2SiO3,K2SiO3、CaSiO3等。

②氧化物法:

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氧化物前系数配置原则:除氧元素外,其他元素按配置前后原子个数守恒原则配置系数。

硅酸钠:Na2SiO3Na2O·SiO2

硅酸钙:CaSiO3CaO·SiO2

高岭石:Al2(Si2O5)(OH)4Al2O3·2SiO2·2H2O

正长石:KAlSi3O8K2O·Al2O3·6SiO2

(5)硅酸盐产品简介:

产品

主要原料

主要设备

反应条件

主要反应或主要成分

水泥

粘土、石灰石、(石膏)适量

水泥回转窑

高温

硅酸三钙:3CaO·SiO2

硅酸二钙:2CaO·SiO2

铝酸三钙:3CaO·Al2O3

玻璃

纯碱、石灰石

石英

玻璃窑

高温

a2CO3+SiO2=Na2SiO3+CO2↑

CaCO3+SiO2=CaSiO3+CO2↑

成分:Na2SiO3、CaSiO3、SiO2

陶瓷

黏土

陶瓷窑

高温

四.硅单质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1)物理性质: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

(2)化学性质: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除氢氟酸、氟气、强碱外不跟其他物质如:氧气、氯气、硫酸等起反应,但在加热情况下,硅也能跟一些非金属反应。

i+2NaOH+H2O == Na2SiO3+2H2↑

(3)制备:SiO2+2C ===高温Si + 2CO↑(得到的只是粗硅,还要进一步提纯)

(4)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一.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结构: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二.氯气

1.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有哪些?

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可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溶解2体积的氯气),易液化,

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2.化学性质有哪些?

(1)与金属反应

①钠与氯气反应

现象:金属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2Na+Cl22NaCl

②铁与氯气反应

现象:红热的铁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溶于水后溶液呈黄色。

2Fe+3Cl22FeCl3

规律:氯气与变价金属(如Fe、Cu)发生反应,把变价金属氧化成高价的金属氯化物。

③铜与氯气反应

现象:金属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棕黄色的烟,加水溶解得蓝绿色溶液。

Cu+Cl2CuCl2

(2)与非金属反应

现象: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呈白雾状。

生成的HCl极易溶于水,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的盐酸(氢氯酸)小液滴。

H2+Cl22HCl

在点燃(或光照)下氯气均能与氢气反应

实验证明,在一定条件下,Cl2还能与P、S、C等非金属直接化合。

2P+3Cl22PCl3 2P+5Cl22PCl5

燃烧: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3)氯气与水的反应

Cl2+H2O == HCl+HClO

在该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于是还原剂,转移的电子数为e-。

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酸性比碳酸还弱),

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2HClO ===光照2HCl+O2 ↑

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的区别?

新制氯水:3分子:Cl2,HClO,H2O4离子:H+,OH-,Cl-,ClO-

久置氯水:分子:H2O离子:H+,Cl-

(4)氯气与碱的反应

漂白液的制取:2NaOH+Cl2=NaClO+NaCl+H2O

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NaCl,有效成分是NaClO

漂白粉和漂粉精的制取:2 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漂白粉和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是Ca(ClO)2+CaCl2,有效成分是Ca(ClO)2

漂白粉的漂白原理:

Ca(ClO)2+CO2+H2O==CaCO3↓+2HClO

漂白粉失效原理

2HClO 2HCl + O2↑

(5)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MnO2+4HCl (浓) ===△MnCl2+2H2O+Cl2(氯气在饱和食盐水里的溶解度非常小)

制取氯气吸收氯气收集氯气干燥氯气除去氯化氢

仪器连接顺序:E→C→D→A→B→H→G→F

高一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范文大全 3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闭合回路(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高一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范文大全 4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大多数盐强酸、强碱是强电解质。

(4)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弱酸、弱碱、水是弱电解质。

高一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范文大全 5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 + Ba2+= BaSO4↓

TAG标签: 化学 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范文大全_精选范文网

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以供大家参考!高一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氯离子的检验使用__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