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经典大全
相关文章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应认真掌握实验的理论和技巧,对大纲和课本中规定的实验、实习应逐一过关;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经典大全 1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1)、一个染色体上有 多 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线性 排列。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2)、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 一 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 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等位 基因 会随 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传给后代。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 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 基因的分离或组合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同源 染色体上的 等位 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 非同源 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 基因 自由组合 。
第3节伴性遗传
1、XY型性别决定方式:
l 染色体组成(n对):
雄性:n-1对常染色体+ XY 雌性:n-1对常染色体+ --
l 性比:一般1 : 1
l 常见生物:全部哺乳动物、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多数昆虫、一些鱼类和两栖类。
l 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生物的性别通常就是由 性染色体决定的。生物的种类不同,性别决定的方式也不相同。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
l ①XY型:雌性的性染色体是-- ,雄性的性染色体是 XY 。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的性别决定属于XY型。雄性(男性)个体的精原细胞在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可以同时产生含有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的精子,并且这两种精子的数目是相同 的,而雌性(女性)个体的卵原细胞在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时,只能够产生1种含有 X 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由于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机会相等,因此,在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所产生的后代中,雌性(女性)个体和雄性(男性)个体的数量比为1:1 。
l ②ZW型:该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是ZW,雄性的是ZZ。蛾类、鸟类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
2、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伴性 遗传。以人的红绿色盲为例:人类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是位于 X 染色体上 隐性 基因,遗传特点是:(1)隔代交叉遗传: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 母亲 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他的 女儿 。(2)男性患者多 于女性患者;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是位于 X 染色体上的 显性 基因,这种病的遗传特点是:女性患者 多 于男性患者。
总结:
(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①男>女 ②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③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
①女>男 ②连续发病 ③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3)伴Y遗传的特点:
①男病女不病 ②父→子→孙
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
伴X隐:色盲、血友病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
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 常显:多(并)指
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经典大全 2
1、半径
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
①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正价。且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③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和铜,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
①是否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①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②掌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掌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⑤常见的具有极性共价键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经典大全 3
1、压缩主干,提取要点:基础知识是丰富磅杂的,只有通过压缩主干、提取要点,才能居高临下地对知识形成宏观的清晰把握,并进而为自由准确地提取和筛选知识提供帮助。这样也有利于轻松地记忆和理解知识。比如:微观层面上可以把第三产业的意义压缩为推进“两化”、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等;宏观层面上可以把整个国家制度提取出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国家机构、国家职能、公民与国家关系等六个板块。
2、联系比较,混错了然:把相近的、相反的知识归纳到一起加以联系比较,并进而形成易混易错知识群。这样既能举一反三提高复习效率,又能增强辨别选择题错项异项的能力。比如:将政治常识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汇集到一起进行比较理解。
3、对接事例,理材成块:将重点理论与典型的时政素材配对,做到抽象理论具体化。把主干知识与本年度大政方针对接起来,既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又提高解读时政材料的能力。最好借此用本年度高考热门时政材料按角度辐射教材知识,形成材料块。比如:将利率变化与今年国家先后两次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对接起来,全面理解三种货币政策的来龙去脉。
4、多看多练,多习多见:学习学习,边学边习。教材和资料的规范格式反而会钳制我们的思维。试题设置的信息和障碍是随机的、多样的,它有助于我们多角度多侧面地深入知识,并因此激发不期而遇的思想浪花。练习不在多,在精、在透、在归纳、在消化。
5、归纳错误,提炼领悟:对于重点概念、重点原理、重点题型中经常犯的典型错误,要加以总结归纳。理清犯错原因、错误表现、纠正办法。比如: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我们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能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
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经典大全 4
一、人类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区别:
遗传病: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可以生来就有,也可以后天发生)
先天性疾病:生来就有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二、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
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三、人类遗传病类型
(一)单基因遗传病
1、概念: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3、特点:呈家族遗传、发病率高(我国约有20%--25%)
4、类型:
显性遗传病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
常显: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隐性遗传病伴x隐:色盲、血友病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黑尿症、苯丙_尿症
(二)多基因遗传病
1、概念: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2、常见类型:腭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简称染色体病)
1、概念: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
2、类型:
常染色体遗传病结构异常:猫叫综合征
数目异常:21三体综合征(先天智力障碍)
性染色体遗传病: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xo型,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
四、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五、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注意事项:
调查遗传方式——在家系中进行
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在广大人群随机抽样
注:调查群体越大,数据越准确
六、人类基因组计划:
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需要测定22+xy共24条染色体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经典大全 5
1、T2噬菌体:这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里的病毒。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存在于头部内的DNA所构成。它侵染细菌时可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菌体。
2、细胞核遗传: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且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3、细胞质遗传: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且在细胞质内,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4、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5、肺炎双球菌的类型:
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
②、S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如果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格里菲斯实验:格里菲斯用加热的办法将S型菌杀死,并用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小鼠死了。(由于R型经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转化因子)的诱惑,变成了S型)。
6、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原因: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DNA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
7、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8、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
②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
③结论:进入细菌的物质,只有DNA,并没有蛋白质,就能形成新的噬菌体。新的噬菌体中的蛋白质不是从亲代连续下来的,而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合成的。说明了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此实验还证明了DNA能够自我复制,在亲子代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也证明了DNA能够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9、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没有证明它是主要遗传物质)
10、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
①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能自我复制
③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④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11、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病毒(如烟草花叶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12、①遗传物质的载体有:染色体、线绿体、叶绿体。
②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经典大全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