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物理

高中物理电场公式集锦模板

发布时间: 浏览量:3

对于高中物理电学知识的学习,应该以电学实验为基础,通过切实的实际操作从而更加直观的观察到相应的电学原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物理电场公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电场公式集锦模板 1

1.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

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 {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

注:(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

(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

高中物理电场公式集锦模板 2

  第一章 力

  1. 重力:G = mg

  2.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 直线运动

  1.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2.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3. 速度位移关系式: - = 2as ③

  4.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5.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

  (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

  (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2.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3. 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第四章 物体平衡

  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

  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第五章 匀速圆周运动

  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 线速度的定义式: 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 角速度的定义式: =

  ③.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

  ④.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

  ⑥. 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

  第六章 万有引力

  1.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大至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与星体或星体与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2.万有引力定律:F = (即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说明:① 该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或均匀球体;② G称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m2/kg2.

  3. 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1).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 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如图所示, 图中F示万有引力, G示重力, F向示向心力), 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转. 但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万有引力很小, 因此有下列关系成立:

  F≈G>>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两个分量, 同样有:

  a≈g>>a向

  切记: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2). 脱离地球表面而成了卫星的物体: 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说到卫星就会马上写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4. 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1). v= 即: 半径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径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径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径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说明: 对于v、 、T、a和r 这五个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个被确定, 其它四个量就被唯一地确定下来. 以上定量结论不要求记忆, 但必须记住定性结论.

  第七章 动量

  1. 冲量: I = Ft 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 动量: p = mv 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3. 动量定律: F合 = mvt – mv0

  第八章 机械能

  1.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 W = pt (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 W总 = △Ek (动能定律)

  2.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3. 动能: Ek = mv2 动能为标量.

  4. 重力势能: Ep =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5. 动能定理: F合s = mv - mv

  6. 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高中物理电场公式集锦模板 3

1.两种学说:微粒说(牛顿)、波动说(惠更斯)〔见第三册P23〕

2.双缝干涉:中间为亮条纹;亮条纹位置: =nλ;暗条纹位置: =(2n+1)λ/2(n=0,1,2,3,、、、);条纹间距 { :路程差(光程差);λ:光的波长;λ/2:光的半波长;d两条狭缝间的距离;l:挡板与屏间的距离}

3.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光的频率由光源决定,与介质无关,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光的颜色按频率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助记:紫光的频率大,波长小)

4.薄膜干涉:增透膜的厚度是绿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即增透膜厚度d=λ/4〔见第三册P25〕

5.光的衍射:光在没有障碍物的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障碍物的尺寸比光的波长大得多的情况下,光的衍射现象不明显可认为沿直线传播,反之,就不能认为光沿直线传播〔见第三册P27〕

6.光的偏振: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见第三册P32〕

7.光的电磁说:光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谱(按波长从大到小排列):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红外线、紫外、线伦琴射线的发现和特性、产生机理、实际应用〔见第三册P29〕

8.光子说,一个光子的能量E=hν {h:普朗克常量=6.63×10-34J.s,ν:光的频率}

9.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mVm2/2=hν-W {mVm2/2:光电子初动能,hν:光子能量,W:金属的逸出功}

注:(1)要会区分光的干涉和衍射产生原理、条件、图样及应用,如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圆屏衍射等;

(2)其它相关内容:光的本性学说发展史/泊松亮斑/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光谱分析/原子特征谱线〔见第三册P50〕/光电效应的规律光子说〔见第三册P41〕/光电管及其应用/光的波粒二象性〔见第三册P45〕/激光〔见第三册P35〕/物质波〔见第三册P51〕。

高中物理电场公式集锦模板 4

  1.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 W = pt (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 W总 = △Ek (动能定律)

  2.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3. 动能: Ek = mv2 动能为标量.

  4. 重力势能: Ep =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5. 动能定理: F合s = mv - mv

  6. 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高中物理电场公式集锦模板 5

  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

  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TAG标签: 物理 知识点

高中物理电场公式集锦模板_精选范文网

对于高中物理电学知识的学习,应该以电学实验为基础,通过切实的实际操作从而更加直观的观察到相应的电学原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物理电场公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物理电场公式1.两种电荷、电荷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