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化学学习方法

高考考有机化学的知识点大全推荐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化学中考要想取得好成绩,做一个知识点的总结是必不可少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考有机化学的知识点大全推荐 1

1. 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2. 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3. 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 而不是COOH-

4. 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

5. 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6. 纳米材料中超细粉末粒子的直径与胶体微粒的直径在同一数量级,均为10-100nm

7. 油脂、淀粉、蛋白质、硝化甘油、苯酚钠、明矾、Al2S3、Mg3N2、CaC2等一定条件下皆能发生水解反应

8. 过氧化钠中存在Na+与O-为2:1;石英中只存在Si、O原子,不存在分子。

9. 溶液的pH值越小,则其中所含的氢离子浓度就越大,数目不一定越多。

10. 单质如Cu、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11. 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氯离子有6个

12. 失电子多的金属元素,不一定比失电子少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如Na和Al。

13. 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14. 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5. 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

16. 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17. 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18. 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19. 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20. 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21. 氨水的密度小于1,硫酸的密度大于1,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高考考有机化学的知识点大全推荐 2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 (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高考考有机化学的知识点大全推荐 3

1. 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高考考有机化学的知识点大全推荐 4

一、勤于预习,做好课堂笔记

无论学习哪一门学科,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这门学科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因此,这里提醒初二即将步入到初三的学生,可利用暑假将化学课本认真浏览一遍,相信书中的知识一定会吸引你的兴趣。尤其是书中涉及的一.些化学

实验,如氧气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取等。在真正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后,学生要在每堂课前预习新知识。预习不仅是对课本内容的浏览和阅读,要带着疑问去预习,将自己在预习中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同时还可以通过自己的预习适当完成一些练习。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再走进课堂学习,就更具针对性,听课的效率也自然会得到提升。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相对较多,所以教师讲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于教师讲的重点的知识,学生一定要积极记录笔记、认真听课,化学课堂绝对不允许出现走神现象。一旦走神,可能就会和教师的思路脱节,教师讲的下一个知识点可能就没有办法很好地理解,学生切勿成为被动的倾听者,要在课堂中积极地和教师进行互动和交流。

二、逐渐的培养对化学的兴趣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兴趣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为了高效地学习化学,学生要努力培养对化学的“好感”。首先,对化学课堂中的实验课,一定要认真看、认真学习,课下勤于思考,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还可以主动搜集一些与课本相关的化学小故事,通过这些方式逐渐建立起对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水的净化》这部分内容时,课本中涉及了一个自制简易净水器的小实验,学生完全可以在家制作这个小装置:找一个空饮料瓶,瓶口用一个单孔胶塞塞住,然后将瓶子倒立过来,瓶子里放一些纱布、活性炭等,制作好后测试它的净化效果。通过动手制作这样一个小装置,学生既能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神奇之处,还能为自己做好这样一个装置而感受到满满的成就感。

三、加强对化学公式、符号的记忆

初中化学知识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但内容比较繁杂。所以下课花时间对一些公式和符号进行记忆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学习化学时一定要熟练掌握相关化学用语。初三阶段会学习到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这些物质,对于它们特有的化学符号,学生必须要牢记。“元素”这一章所涉及的诸多元素名称、符号也应该熟记于心,这些都离不开学生下功夫去记忆。所以,学习化学必须下费功夫对一些固定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强化记忆,这是学生学好化学的保障。为了降低记忆的难度,可以通过一些儿歌记忆法或谐音记忆的方式,使得记忆任务变得相对轻松。例如,在记忆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过程时就可以通过背诵这样一首儿歌来完成记忆:

夹紧试管向下倾,防水回流生裂痕,实验开始先通氢,空气排尽再点灯。

先点灯,会爆炸,顺序颠倒生祸根,由黑变红即反应,用灯加热要均匀

继续通氢至室温,撤灯停氢顺序分,先停氢,会氧化,以免功败于垂成。

四、选择一本好的参考书

学习化学不仅是学习相关理论,必要的习题练习和巩固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参考书,这时可向教师请教,让教师推荐。此外,化学学习中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化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学习中不能够死抠课本,要注意利用化学现象解决和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比如食物腐烂、钢铁生锈等都是缓慢氧化导致的。所以,学生在学习时要时刻联系当下社会热点问题,遇到不懂的内容要主动向教师请教。

高考考有机化学的知识点大全推荐 5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aOH==Na+ + OH -

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a2SO4==2Na+ + SO42-

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

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TAG标签: 化学 实验

高考考有机化学的知识点大全推荐_精选范文网

化学中考要想取得好成绩,做一个知识点的总结是必不可少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2、我国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