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提高高中历史期末成绩和复习历史知识的方法经典模板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初入高三,告别高二的洒脱;初入高三,莫对明天彷徨;当我们走过高三,蓦然回首:高三,不过如此!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复习答题思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提高高中历史期末成绩和复习历史知识的方法经典模板 1

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评价:

①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②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在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就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提高高中历史期末成绩和复习历史知识的方法经典模板 2

一、指导思想

以“导向正确、方法科学、全面扎实、问题中心、主题鲜明、训练高效”为指导,立足基础,着眼能力;立足“纲标”,活用教材;突出重点,强化主干。在重视使学生建立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复习备考中,团结协作,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开拓创新。

二、学情分析

学生没有经历过高考,对高考知之甚少,且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掌握,答题不规范;学习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差,得分能力低。具体表现为:①尖子不尖,尖子生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学科优势不明显,需要重点培养;②“尾巴较大”,尤其是普通班的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考试不在意,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③学生历史学科思维相对较弱,需要下工夫加大挖掘潜力。只要师生共同努力,积极配合,努力提高,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备考意识,提高复习效果和质量。

三、复习目标

通过一轮复习,达到对基础知识的记准、记全、记牢的基本要求,达到对基本能力的史论结合、活用知识、以史为鉴的基本要求,备战高考。

四、复习思路

依据《考纲》《说明》,优化复课理念;依“纲”据“标”,优化复习内容;重视复课设计,优化复课过程;以问题为中心,优化复兴方法;把握适度原则,优化训练过程;倡导合作、和谐,优化资源利用。

五、复习步骤

一轮是单元复习阶段,做好基础知识复习,整合各模块,狠抓细、新、活,严抓知识点、突破点、考点,规范答题思路、步骤。同时进行学科主干知识的复习,从文明史观、现代化和全球化等三大角度,基本遵循课本顺序,适当调整,针对高考考点进行有效复习,特别是一些重、难点以及高考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进行多角度、多视角讲解,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知识框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高中历史期末成绩和复习历史知识的方法经典模板 3

基本方法:

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

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

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

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提高高中历史期末成绩和复习历史知识的方法经典模板 4

1、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

2、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分析方法;

3、具有从事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4、熟悉古文字学、版本目录学、音韵学、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及考古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5、了解国内外史学界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提高高中历史期末成绩和复习历史知识的方法经典模板 5

各朝代的民族关系

(一)、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1、秦与匈奴:派蒙括北击匈奴,取得河套地区,移民置县,修筑万里长城御其南下

2、汉与匈奴 ①与西汉:a、西汉初期——“和亲”,贸易往来。作用:暂时缓和了匈、汉关系,但未真正解除威胁;b、汉武帝时--“战争”。作用:匈奴受重创,被迫迁徙漠北;c、汉元帝时--“和亲”,昭君出塞。作用:密切了汉匈关系,经济、文化来往增多,十多年和睦相处。②与东汉:a、东汉初年—匈奴分裂,南匈奴与汉人杂居,北匈奴仍威胁中原及西域;b、东汉前期—“战争”,窦固、窦宪先后出击匈奴。作用:北匈奴政权瓦解,威胁解除

3、汉与西域:①与西汉:a、前138年和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与西域各国建立起友好关系(时间、概况、意义);b、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②与东汉:a、东汉初年无力顾及西域,西域各国重新被匈奴控制;b、汉明帝时,班超经营西域,被任命为西域都护,管辖西域

4、秦汉与越族:①秦征南越;修灵渠;置岭南三郡;②汉武帝时,在南越设南海九郡

5、汉与西南:汉武帝设郡县

(二)、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

1、与突厥:①唐太宗大败东突厥,设都督府管辖;②唐太宗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置安西都护府;③唐高宗大破西突厥,西突厥灭亡;④武则天置北庭都护府,管辖西突厥故地。

2、与回纥:①唐太宗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②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③回纥兵助唐平安史之乱;④唐肃宗开始,几次和亲;⑤回纥人来中原经商,部分贵族开始修宫殿定居。

3、与靺鞨:①8世纪前期,唐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都督府②开元初,唐玄宗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4、与南诏: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5、与吐蕃:①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和亲;②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册命”;③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和亲;④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长庆会盟”。

(三)、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对峙,封建生产关系传播,民族大融合)

1、与契丹:①宋太宗两次北伐,结果失败,宋由进攻转向防御,确立了“守内虚外”的政策,把主要力量转向对人民的防范与镇压;②澶渊之盟(1005年)a、背景:1004年,辽军逼近东京,宋真宗亲征,士气大振,辽提出议和b、内容:宋每年送给辽“岁币”,辽撤兵;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c、影响:“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困难;使宋辽边境安宁,双方贸易兴旺,加强了汉族与契丹族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2、与党项:元昊称帝后与宋不断交兵,双方损失很大,元昊请和(1044年)①内容:a、元昊取消帝号北宋册封其为夏国主,夏对宋称臣;b、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c、重开边境贸易。②影响:从此以后,宋夏之间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3、与女真:①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②岳飞抗金 ③绍兴议和(1141年):(四)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汉族迁居边疆、开发了边疆经济;边疆各族入居中原与江南民,加强了民族融合

2、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在元朝时已被视为汉人

3、新的民族回族开始形成

4、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五)、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蒙古(蒙古族)①明a、初期:相对安定,永乐年间,鞑靼和瓦剌接受明封号b、中期:关系紧张,瓦剌骑兵曾直抵北京,明修缮长城抵御c、后期:和平友好,鞑靼首领俺答汗接受封号,恢复封贡互市②清a、粉碎准噶尔部割据势力,统一天山南北,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和科布多参赞大臣b、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1771年,渥巴锡)

2、新疆(维吾尔族回部)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设伊犁将军,统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西藏(藏族):①明a.在乌思藏设立卫所;b、任用藏人担任官吏;c、建立僧官制度; d、西藏各教派都一心拥护中央政府②清:a、确立册封制度,顺治帝册封五世-为“-喇嘛”,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b、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管理西藏事务 c、建立金瓶掣签制度,加强清朝对-、班禅转世的监督和任授权力

4、西南 ①明朝a、实行土司制度;b、永乐年间,开始改土归流②清朝:大规模的改土归流a、条件: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b、意义:加强了清朝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5、东南(台湾)①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②1684年,设置台湾府③意义: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提高高中历史期末成绩和复习历史知识的方法经典模板_精选范文网

初入高三,告别高二的洒脱;初入高三,莫对明天彷徨;当我们走过高三,蓦然回首:高三,不过如此!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复习答题思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考历史复习答题思路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基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