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大全精选
相关文章
想要在生物考试中拿到理想成绩,那么平常的复习一定要认真对待,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2022实用的初中生物人教版知识点,希望对您有帮助,欢迎参考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大全精选 1
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人体内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的。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2、人体有3种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能够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管壁最厚,管腔较大,弹性大,能够摸到脉搏。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处输送回心脏,管壁较薄,管腔,弹性小,手臂上的一道道“青筋”就是静脉血管。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3、人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两肺之间,大小与拳头相近。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心输出量大,心率比正常人要低些。儿童时期心率要高些。
4、心脏由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四个腔组成。每一个腔的心壁肌肉薄厚程度不同,左侧心壁比右侧心壁厚,同侧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瓣膜存在,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
5、人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血浆总量的90%),还有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等多种营养物质,还含有一些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
6、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人体内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数量最多,白细胞数量较少,血小板是最小的一种血细胞,在光镜下观察不到。白细胞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
7、如果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或者血红蛋白的数量低于正常值时,可能患有贫血病。如果人体某部位发炎或者患白血病时,会引起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8、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中央凹陷的圆饼状,具有运输氧气和少量二氧化碳的能力。红细胞内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时与氧结合,使血液呈现鲜红色,叫动脉血。血红蛋白在氧浓度低时与氧分离,血液颜色呈现暗红色,叫静脉血。
9、人体内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人体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中血液的流动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处(如:头部、肝脏、胃等)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处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体循环在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处完成了血液和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将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中血液的流动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肺循环在肺处为血液补充了大量的氧气,排出部分二氧化碳,将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10、血液在血管里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做血压。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健康成年人血压的收缩压一般为12—18.7kpa,舒张压一般为8--12kpa。如果成年人的舒张压经常超过12kpa,就是高血压;如果成年人的收缩压经常低于8kpa,就是低血压。
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人体内绝大部分水、尿素和无机盐是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的。小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体外。
2、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其中肾脏是尿液的形成器官,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输尿管流入膀胱,经由尿道排出体外。
3、肾脏位于腹腔后壁脊柱的两旁,左、右各一个。肾脏的内部结构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
4、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5、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大全精选 2
用药和急救
1.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法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2.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1)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2)非处方药:简称为OTC,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3. 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4. 中药是我国传统的药物,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从各种动植物中提取出来的。西药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由化学物质合成的,因此又被称为化学药品制剂。
5. 药物的保存大多需要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封保存,避免受潮。
6.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例如:牛黄解毒片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的治疗。新速效感冒片可用于伤风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烧等疾病的治疗。
7. 有效期为2010年7月,说明该药可以用到2010年7月31日。失效期为2010年7月,说明该药可以用到2010年6月30日。
8. 当遇到某人突然晕倒和溺水等情况时,一定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救护车到达之前,应采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但必须符合病情或伤情。
9. 当有人因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以外事故突然停止呼吸时,可以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具体操作看课本84页。如果病人同时心跳停止,则应同时做人工胸外心脏挤压,具体操作看课本85页。
10.出血和止血:
(1)出血一般有内出血和外出血。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如怀疑有胸部、腹部等内出血,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救治。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在送往医院之前,应该做必要的止血处理。
(2)外出血可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三种。
a.毛细血管出血最常见,出血时血液呈红色,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
.静脉出血时,血液呈暗红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
c.动脉出血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
(3)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出血,可以先将伤口冲洗干净,然后贴上创可贴,或是在伤口盖上敷料,用纱布绷带加压止血即可。对于大静脉或动脉出血,用手指或绷带压迫止血。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大全精选 3
1、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课本中各章节内容之间,也具有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不能满足于单纯的记忆,而是要深入理解,融会贯通。
2、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生物科学的内容不仅包括大量的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的过程,并且从中领会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3、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没有观察和实验,生物学也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同样,不重视观察和实验,也不可能真正学好生物课。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观察生命现象,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4、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我们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应该注意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STS)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并且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大全精选 4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2.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提供能量
3.水和无机盐:水可以运输能量,无机盐包括钙,磷,铁,碘,锌。
4.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
5.消化系统:消化道:一条很长的管道。消化腺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内壁的小腺体,如肠腺。
6.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7.呼吸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8.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9.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10.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页,右肺有三叶。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
11.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12.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13.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14.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载氧气。
15.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
16.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17.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
18.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
19.肾: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20.膀胱:暂时储存原尿。
21.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22.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神经系统是由脑、骨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23.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
24.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25.人体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所发出的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可分轴突和树突。
26.大脑:人的大脑最发达。大脑半球的表层叫做大脑皮层,由灰质构成。
27.脑小脑:小脑的作用在于调节全身肌肉的活动,用以维持的身体的平衡。
28.脑干:有生命中枢之称。
29.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弧是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在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所经过的传导途径。
30.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近视戴凹透镜;物象落在视网膜后方远视戴凸透镜。
31.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不足呆小症。
32.激素的调节作用:胰岛素:我国在1965年用人工方法合成,世界第一次。
33.生长激素:不足侏儒症;过多巨人症。
34.人体的血液循环: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组成。
35.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双循环体循环中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36.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正常人的脉搏与心率基本一致。约为75次/分,正常变动范围每分钟60~100次。
37.血管和心脏:血管是血液流通的管道,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泵。
38.动脉: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管壁厚、弹性大。
39.血管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手臂的青筋是静脉。
40.毛细血管: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适当参加体育锻炼能促使心肌发达,增强心脏功能。饮酒对心脏和血管有害。
41.血浆: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主要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42.红细胞:数量最多,无细胞核,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43.血液血细胞白细胞:数量少,有细胞核,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44.血小板:量最少,无核,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人类的血型包括A型、B型、O型、AB型四种,在输血时一般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若血型不同,输血后红细胞会凝结,阻碍血液循环。
45.在紧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只有糖类、蛋白质、脂肪能为人类进行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含糖较多的是谷类、豆类;含蛋白质较多的是瘦肉、鱼、蛋等;含脂肪多的是猪肉、蛋黄等;齿龈经常出血的缺维生素C。佝偻病缺钙,贫血症缺铁。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大全精选 5
1.生物实验设计要突出单因子原则和对照原则
单因子原则,是指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某一变量(单因子),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对照原则,是指实验中要设置对照组实验,以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鉴别实验中的处理因子(单因子)同非处理因子的差异。通常采用的是空白对照,即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相对实验组),实际上对对照组还是要做一定的处理,只是不加对实验组的处理因子(单因子)。
例:为了证明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分解农药,必须将含农药的土壤分为两等份,装入两个大小相同的容器甲、乙中,甲组高温消毒,乙组不做处理。两个容器中的土壤里有无微生物就成了这个实验的单因子,甲组就是乙组的对照实验。
2.生物实验设计要遵循等量原则和平行原则
等量原则和平行原则,即把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同种实验材料平均两等份,并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进行实验,观察其单因子对实验的影响,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除了单因子外,其他实验条件应该做到前后一致。
3.生物实验设计要体现出重复原则
重复原则。即在同样实验条件下重复实验,或一次多做几组实验,观察单因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样做更有说服力,更具有科学性。例:孟德尔在植物杂交实验中,选择了7对相对形状,重复做一样的杂交实验,分别获取相应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获得了同样的结果。再用其他植物或动物也做一样的实验,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也是一样,才总结出遗传的基本规律。
4.生物实验设计要符合随机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随本机性原则,是指被研究的样本是从总体中任意抽取的。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一是可以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二是平衡各种条件,避免实验结果中由于不确定因索造成的偏差。
可行性原则,是指实验设计的方法应该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例:请自备实验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证踢家兔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有重要作用。首先,我们面临的是血液取材问题,采集血液的方法一定要符合实际,具有可行性
5.生物实验设计要明确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是指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步骤最终要以实验目的为准则。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大全精选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