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生物学习方法

初中生物重点知识点必考整理模板

发布时间: 浏览量:3

初中的生物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我们应该明白,现在的生物学习就是为我们将来的高中生物学习打基础,所以我们应该重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中生物人教版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生物重点知识点必考整理模板 1

一、线形动物

1、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绕虫、钩虫、丝虫、线虫。

2、代表动物:蛔虫

3、生活环境:寄生在人的小肠内,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4、形态结构:身体呈圆柱形,中段较粗,两端较细,体表有角质层。

5、内部结构: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构成,但生殖器官发达,无专门的运动器官。

6、蛔虫病的感染途径:和虫卵有关系

(1)人喝了带有虫卵的生水。

(2)吃了沾有虫卵的蔬菜。

(3)沾有虫卵的手去拿食物

7、蛔虫病的预防

(1)首先注意个人卫生,

(2)不喝不洁净的生水,蔬菜。

(3)水果要洗干净,

(4)饭前便后要洗手

(5)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使用

8、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二、环节动物

1、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蝉、蛭。

2、代表动物:蚯蚓

3、外形: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4、环带:距离环带近的是前端,距离环带远的是后端。

5、用手摸蚯蚓的表面,感觉到粗糙不平,这就是刚毛。

6、蚯蚓的呼吸:湿润的体壁

7、运动:刚毛和肌肉的配合完成运动。

8、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

9、蚯蚓的作用:

(1)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2)含有蛋白质、脂肪,营养价值高。

(3)药用

(4)帮助处理生活垃圾,消除环境污染。

初中生物重点知识点必考整理模板 2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绿色植物可以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输导组织,如衣藻、水绵、海带、紫菜等。

3、苔藓植物:有茎和叶,没有根,没有输导组织,如:墙藓、葫芦藓。

4、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如:卷柏、贯众、满江红等。

5、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是依靠孢子(一种生殖细胞)繁殖后代的。

6、种子的大小和形状千差万别,但基本结构都是相同的,都有种皮和胚,胚实际上那个就是幼小的生命体。

7、种子植物以种子繁殖后代,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8、种子裸露的植物是裸子植物,如:油松、侧柏、苏铁、银杏等。

9、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被称为被子植物,如:豌豆、荔枝、木瓜等。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2、种子的萌发既需要环境条件,又需要自身条件。缺少任何一种条件,种子都不能萌发。

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且种子度过休眠期。

3、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_100%

4、种子萌发的过程: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成为根和茎的连接部位,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5、根尖分四个部分,是:根冠,有保护作用;分生区,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成熟区,有根毛,是根吸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的生长(根能长长)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

植物根尖结构示意图

6、根的生长一方要考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考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7、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成的,按照着生位置,可分为顶芽和侧芽。在芽的顶端有分生组织,可以分裂分化形成新的枝条。

8、木本植物茎长粗是因为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和生长的结果。年轮的形成则是因为形成层细胞四季生长速度不均匀所致。

9、植物的生长需要不断补充营养物质——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10、植物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

11、植物花的结构

12、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1)传粉的类型:自花传粉、异花传粉(它分为虫媒花和风媒花)、人工传粉。

(2)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与胚珠里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13、果实与种子的形成(p106)

(1)植物完成受精作用之后,花瓣、雄蕊和雌蕊的柱头、花柱等结构随之凋谢,而雌蕊的子房却继续发育。

(2)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水对植物体有着重要的作用。

(1)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

(2)叶片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水还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3)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并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3、导管:可以由下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位于木质部内,由长形、管状的细胞组成。筛管:可以由上向下运输有机物,位于韧皮部内。木本植物的茎中,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使得茎不断长粗。

4、蒸腾作用:植物体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来完成的。

(2)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是植物水分散失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3)蒸腾作用的意义:促进水、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降低叶面温度,防止灼伤;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等。

5、叶片的结构

初中生物重点知识点必考整理模板 3

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综合,就会见木而不见林;只综合不分析,又会只见林而不见木。

2、比较和归类的方法

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遵循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寻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在寻找出了事物之间相同之处的基础上找出不同之处,即同中求异。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生物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法: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生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

3、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

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

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抽象可以有两种水平层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抽象;二是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是将有关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也有两种水平层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种是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初中生物重点知识点必考整理模板 4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 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2、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人体需要含钙、磷、铁、碘、锌的无机盐。

4、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消化道

(1)口腔——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内有牙齿、舌和唾液腺。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吸收作用。

(3)胃——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有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5)大肠—-暂时贮存粪便,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吸收作用。

(6)肛门

3、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 麦芽糖)

(2)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肠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注意:唾液腺、胰腺、肝脏位于消化道外,胰腺和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注入到十二指肠后与食物接触。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内。

6、 小肠中含有三种消化液:胆汁、胰液、肠液。

7、 适于小肠消化和吸收功能的特点:①小肠长5—6米 ②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壁

③皱壁表面有小肠绒毛

8、 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情况

淀粉:在口腔开始被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是唾液、肠液、胰液,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蛋白质:在胃开始被消化,需要的消化液胃液、肠液、胰液,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脂肪:在小肠开始被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是肠液、胆汁、胰液,最终产物是甘油、脂肪酸。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 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2、 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五类,形象设计成平衡膳食宝塔。

从下往上依次是:谷类---果蔬类---鱼蛋类---豆奶类----油脂类

3、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左右。

二、时刻注意食品安全

①食用蔬菜水果之前,应该浸泡、冲洗,或削皮; ②买食品时,应注意检验是否合格,是否变质等; ⑶发芽的马铃薯和毒蘑菇等有毒食品不要食用;

初中生物重点知识点必考整理模板 5

在复习有关呼吸作用内容时,我和学生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过程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使学生对于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发生的条件等知识进一步明确和理解。

当有同学提出“细菌属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为什么有的细菌是好氧细菌”?问题时,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一层:我们共同剖析有氧呼吸的实质是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所以有氧呼吸是复杂的化学反应,而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必须在酶的催化下才能进行;因此,只要有酶的存在,无论有没有线粒体,有氧呼吸就能进行。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能力

实验考察中,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在具体操作时,学生发现: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细线划细划匀,甚至有时还会把纸划破。

此时我便提问:“你能找到替换毛细吸管的更合适的划线工具或划线方法吗?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问题。学生通过回忆实验原理和目的,想到:可以用载玻片的边缘来划滤液细线、颜色浓绿的嫩叶可以作实验材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发挥学生的“创新火花”

学习“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时,学生经常混淆“S区和H区”,课堂上有一位学生说“Sport”的意思是“运动”,可与“运动性失语症”联系,即S区受损伤,造成的疾病为“运动性失语症”;另一位学生马上说“Hear”的意思是“听”,可与“听觉性失语症”联系,即H区受损伤,造成的疾病为“听觉性失语症”,这样使学生记得深刻,不易混淆,对于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加以反思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教学视野,督促我们更加认真备课,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用情感语言创设情景,在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

在学习“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一内容时,先结合多媒体图片轻松愉快地介绍:“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肃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具体图片和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我再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时展示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等资料,讲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

这样,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复习策略

在复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况,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如果把复杂、繁琐的知识用简明的字组成口诀:“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Ι”。这不仅使学生明确:“有丝和减Ι分裂中有同源染色体,减Ι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并分离,减Ⅱ分裂中无同源染色体”,还有助于学生记忆,深受学生欢迎。这些做法显然是教师在教学中的经验之作。反思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TAG标签: 生物 知识点

初中生物重点知识点必考整理模板_精选范文网

初中的生物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我们应该明白,现在的生物学习就是为我们将来的高中生物学习打基础,所以我们应该重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中生物人教版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初中生物人教版知识点1、生物圈中的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